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山海经》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1020天前 | 20780 次浏览 | 分享到:


又东南一百八十里,曰暴山,其木多棕、枏(n2n)、荆、芑(q!)、 竹、箭、■(m6i)、箘(j)n)①,其上多黄金、玉,其下多文石、铁,其 兽多麋、鹿、■(j!)②,[其鸟多]就③。


【注释】①箘:一种小竹子,可以制做箭杆。②■:同“麂”,一种小型鹿,仅雄性有角。


③就:即鹫,一种大型猛禽,属于雕鹰之类。就、鹫二字同音而假借。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八十里,是座暴山,在茂密的草木中以棕树、楠 木树、牡荆树、枸杞树和竹子、箭竹、■竹、箘竹居多,山上多出产黄金、 玉石,山下多出产彩色花纹的漂亮石头、铁,这里的野兽以麋鹿、鹿、麂居 多,这里的禽鸟大多是鹫鹰。


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y()琈之玉,其 木多柳、杻(ni()、檀(t2n)、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自身赤首,名 曰蛫(gu!),是可以御火。


【译文】再往东南二百里,是座即公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 ■琈玉,这里的树木以柳树、杻树、檀树、桑树最多。山中生长着一种野兽, 形状像一般的乌龟,却是白身子红脑袋,名称是蛫,人饲养它可以辟火。


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曰尧山,其阴多黄垩(6),其阳多黄金,其木 多荆、芑(q!)、柳、檀(t2n),其草多薯(sh()■、■(zh*)。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是座尧山,山北阴面多出产黄色垩土, 山南阳面多出产黄金,这里的树木以牡荆树、枸杞树、柳树、檀树最多,而 草以山药、苍术或白术最为繁盛。


又东南一百里,曰江浮之山,其上多银、砥(d!)砺(l0),无草木, 其兽多豕(sh!),鹿。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里,是座江浮山,山上盛产银、磨石,这里没有 花草树木,而野兽以野猪、鹿居多。


又东二百里,曰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穀)[榖] (g^u)、柞(zu^)、柳、杻(ni(),其草多荣草。


【译文】再往东二百里,是座真陵山,山上多出产黄金,山下多出产玉 石,这里的树木以构树、柞树、柳树、杻树最多,而草大多是可以医治风痹 病的荣草。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阳帝之山,多美铜,其木多橿(ji1ng)、杻、 檿(y3n)、楮(ch()①,其兽多麢(l0ng)麝(sh6)。


【注释】①檿:即山桑,是一种野生桑树,木质坚硬,可以制做弓和车辕。


【译文】再往东南一百二十里,是座阳帝山,到处是优质铜,这里的树 木大多是橿树、杻树、山桑树、楮树,而野兽以羚羊和麝香鹿最多。


又南九十里,曰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泠)[汵](j9n) 石、赭(zh7),其木多柳、芑(q!)、楮(ch()、桑,其兽多麋、鹿,多 白蛇、飞蛇①。


【注释】①飞蛇:即螣(teng)蛇,也作“腾蛇”。传说是能够乘雾腾云而飞行的蛇,属于 龙一类。


【译文】再往南九十里,是座柴桑山,山上盛产银,山下盛产碧玉,到 处是柔软如泥的汵石、赭石,这里的树木以柳树、枸杞树、楮树、桑树居多, 而野兽以麋鹿、鹿居多,还有许多白色蛇、飞蛇。


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q!), 其虫多怪蛇、怪虫①。


【注释】①虫:古时南方人也称蛇为虫。


【译文】再往东二百三十里,是座荣余山,山上多出产铜,山下多出产 银,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柳树、枸杞树,这里的虫类有很多怪蛇、怪虫。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 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p@n)豚(t*n)刏(j9), 糈(x()用稌(t*)。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 其祠:皆肆瘗(y@)①,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用]一吉玉。洞庭、 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②。


【注释】①肆:陈设。②惠:这里是绘的意思。惠、绘二字同音而假借。


【译文】总计洞庭山山系之首尾,自篇遇山起到荣余山止,一共十五座 山,途经二千八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鸟的身子龙的脑袋。祭祀山神: 在毛物中宰杀一只公鸡、一头母猪作祭品,祀神的米用稻米。凡夫夫山、即 公山、尧山、阳帝山,都是诸山的宗主,祭祀这几座山的山神:都要陈列牲 畜、玉器而后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献祭,在毛物中用猪、羊二牲作祭品, 在祀神的玉器中要用吉玉。洞庭山、荣余山,是神灵显应之山,祭祀这二位 山神:都要陈列牲畜、玉器而后埋入地下,祈神用美酒及猪、牛、羊齐全的 三牲献祭,祀神的玉器要用十五块玉圭十五块玉璧,用青、黄、赤、白、黑 五样色彩绘饰它们。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译文】以上是中央经历之山的记录,总共一百九十七座山,二万一千 三百七十一里。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译文】总计天下名山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分布在大地之东西南北中 各方,一共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 其《五臧(z4ng)》①,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 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 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②,戈矛之所发也, 刀铩(sh1)之所起也③,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④,禅(sh4n) 于梁父⑤,七十二家,得失之数⑥,皆在此内,是谓国用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