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二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850天前 | 19818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一我们要永远拒绝:不明了原作,而以介绍为时髦的事,三天脱稿,四天出版的译述。


第二我们要永远拒绝:思想没有系统,对于艺术没有习练,对于物事没有观察,随波逐流,西抄东袭的假新文学作品。


第三我们要创造中国的新文学。至此便牵连到文法问题,中外的文法,几乎是绝不相同。


介绍者图省一点整理的手续,便文不加点的,和盘托将过来。因此语气颠倒,文义拖沓,意思暗昧,此等例举不胜举!而且许多新文学不但译文直得过火,连作品都是以外国人的口气说中国话,令读者很难了解他说的是什么。托尔斯泰说:“假如不令大多数民众了解,这艺术就是坏艺术,或者竟不是艺术。”这话虽然太偏,却也有他的真理。意思好了,工具如不好,在作者一方面真是心力枉废。文学既不是专为一班新文学者互相读阅的,还请把民众放在心上,用中国人的语气来叙述描写,来创造中国的新文学!


我素来不关心,而且不喜欢讨论这些事,不过教员方面既愿意我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将我的意见说一说。转以为对于这些无聊的出版物,尽可置之不闻不问,太过注意,反动更大。——而且理论是无用的,强有力的后盾,还是真正的新文学作品,真的新文学发扬光大起来,时代自会把它们驱走的。新文学家呵!四面重敌之中,突围而出的,必不是摇旗呐喊的人,沉默的创作罢!


 “舵工!


 小心雾里的暗礁罢。”


舵工宁静的微笑说:


 “我知道那当行的水路,


 这就够了!”


——《春水》五九


一九二三年二月一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燕大周刊》1923年4月14日第8期,署名谢婉莹。)





冰心全集第二卷致词


致词


假如我走了,


 彗星般的走了——


母亲!


 我的太阳!


七十年后我再回来,


 到我轨道的中心


五色重轮的你时,


你还认得这一点小小的光明么?


 落花般的去了——


母亲!


 我的故枝!


明天春日我又回来,


 到我生命的根源


参天凌云的你时,


你还认得这一阵微微的芬芳么?


 无语——无语。


母亲!


 致词如此,


 累你凄楚——


万全之爱无别离,


万全之爱无生死!


一九二三年二月四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晨报副镌》1923年2月15日,后收入诗集《春水》。)





冰心全集第二卷解脱


解脱


月明如水,


树下徘徊——


 沉思——沉思。


沉思里拾起枯枝,


慨然的鞭自己


地上月中的影子。


世人都当它是一个梦,


 且是一个不分明的梦。


不分明里要它太分明,


我的朋友,


 一生的忧患


从今起了!


 却仍须渡过


这无边的黑海。


我的朋友!


 世界既不舍弃你,


何如你舍弃了世界?


 云一般的自由,


水一般的清静。


人生纵是一个梦呵,


 也做了一个分明的梦。


 沉思里抛了枯枝,


悠然的看自己


 地上月中的影子。


一九二三年二月五日夜


(本篇最初发表于《晨报副镌》1923年2月10日,后收入诗集《春水》。)




冰心全集第二卷信誓


信誓


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


 我是勇猛的狮子。


在我逾山越岭,


 寻觅前途的时候,


她——当胸一箭!


在她踌躇满志的笑声里,


我从万丈的悬崖上


 倏然奔坠于


她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


 我是温善的羔羊。


甘泉潺潺的流着,


 青草遍地的长着;


她慈怜的眼光俯视着,


 我恬静无声地


俯伏在她杖竿之下。


 我是忠诚的舟子,


寄一叶的生涯于


 她起伏不定的波涛之上。


她的笑靥


 引导了我的前途,


她的怒颦


 指示了我的归路。


 我是勤慎的园丁。


她的精神由我护持,


 她的心言我须听取;


深夜——清晨,


 为她关心着


无情的风雨。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所言止此:


 “为主为奴相终始!”


一九二三年三月十四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晨报副镌》1923年3月18日,后收入诗集《春水》。)




《燕京大学一九二三级同级录》序

“住这广漠的世界上,人生——个人的人生,充其量只是一个梦罢了。”这话我似乎也承认;然而纵是宇宙无限,人类卑微,而人生决不能只是一个梦,即或是梦,也是一个极分明的梦。


在这梦中,还有一两个焦点,或是深愁,或是极乐,极分明的印在生命的历史上;与无限的宇宙,因此遗留,直到永远。


一个大学循例毕业了一班学生,这不过是学校历史上极平常的一段记事,没有什么可值得记念的。然而当局者,仔细想来,这几十个青年,从天南,从地北,自山陬,自海隅,不偶然的偶然聚到一处,不期然而然的一同站在“一九二三”的班旗之下。“一九二三”这四个字,无条件的使这几十个青年男女,触目惊心。为着这四个字,便大家合拢来,祸福与共,忧乐相关。“天实为之”!这是极平常的事情呵!是非常的平常,也更是平常的非常。


我们三十九人梦中的这个焦点,不是深愁,也不是极乐,只觉到了这点:训练的课程,从兹完毕;服务的生涯,从兹开始;数年的相聚,从兹分手。只留下现在的面庞,和年前的往事,印在这小本子上,来作寂寞时的慰安,也是无聊之极思呵!


然而《同级录》之作,原不是这般无聊的,在“仁爱与和平”里,我们掏带着同一使命,奔向着同一的前途。填崎岖为平坦,化黑暗为光明。为着要坚诚持守我们的誓愿,在分途出发以前,大家同心的慷慨的将影儿聚在一起,互相提醒,互相勉励,还要印证数十年后,我们三十九人中,是否没有一个落伍者。


别了!我的级友,只要我们在烦闷消沉、低徊翻阅这一本书的时候,能以憬憧着无限的往事,激触起无限的前途,《同级录》的价值,就在世界一切的书籍以上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