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二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857天前 | 20307 次浏览 | 分享到:


尚仲贤 真定人。江浙行省务官。所作有《张生煮海》等十种。《正音谱》评“山花献笑”。


石君宝 平阳人。所作有《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等十种。


《正音谱》评“罗浮梅雪”。


纪天祥 字君祥,大都人。所作有《赵氏孤儿大报冤》等八种。《正音谱》评“雪里梅花”。


戴善甫 真定人。江浙行省务官。所作有《陶秀实醉写风光好》等八种。《正音谱》评“荷花映水”。


李好古 保定人,或云西平人。所作有《巨灵劈华岳》等三种。《正音谱》评“孤松挂月”。


孟汉卿 亳州人。所作有《张鼎智勘魔合罗》一种。


李行道 一名行甫,绛州人。所作有《包待制智赚灰阑记》一种。


孙仲章 大都人,或云姓李。所作有《卓文君白头吟》等二种。《正音谱》评“秋风铁笛”。


岳伯川 济南人,或云镇江人。所作有《吕洞宾度铁拐李岳》等二种。《正音谱》评“云林樵响”。


康进之 棣州人,或云姓陈。所作有《梁山泊黑旋风负荆》等二种。


孔文卿 平阳人。所作有《秦太师东窗事犯》一种。


张寿卿 东平人。浙江省掾吏。所作有《谢金莲诗酒红梨花》一种。


(二)一统时代 自至元后至至顺后至元间。作者南人侨居北方者。


杨梓 海盐人。至元三十年间从军征爪哇有功,后为杭州路总管,致仕,卒谥康节。所作有《敬德不伏老》等若干种。


宫天挺 字大用,大名开州人。历任学官。除钓台学院山长。为权豪所中,卒于常州。


所作有《生死交范张鸡黍》等六种。《正音谱》评“西风雕鹗”。


郑光祖 见前。


范康 字子安,杭州人。所作有《曲江池杜甫游春》等二种。《正音谱》评“竹里鸣泉”。


金仁杰 字志甫,杭州人。天历元年授建康崇宁务官,明年卒。所作有《萧何月夜追韩信》等七种。《正音谱》评“西山爽气”。


曾瑞 字瑞卿,自号褐夫,大兴人。有小曲《诗酒余音》行世,所作有《才子佳人误元宵》一种。


乔吉 字梦符,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美仪容,以威严自饬,至正五年卒。著作有《金钱记》等八种。《正音谱》评“神鳌鼓浪”。


(三)至正时代


秦简夫 擅名都下,后居杭州。所著有《剪发留宾》等四种。《正音谱》评“削壁孤松”。


萧德祥 号复斋,杭州人。业医。以古文概括作南市,盛行街市。作品有《王翛然断杀狗劝夫》等。


朱凯 字士执。所作有《昊天塔孟良盗骨殖》等两种。


王晔 字日华,杭州人。能词章乐府。剧本有《破阴阳八卦桃花女》一种。


此外名家尚多。《涵虚曲论》批评马东篱,董解元等一百五人的作品,并称杰作。以上只选现有作品行世的。其余无可稽考,从略。


(四)元曲的结构


(甲)折数 元杂剧以一宫调之宫一套为一折。杂剧大抵四折,或加楔子,以补四折不足之意。楔子或在前,或在各折之间。——《元曲百种》和《元曲三十种》,所看过的,都以四折为度;只有《赵氏孤儿大报冤》一剧有五折。即空观主人凌镑初所作《西厢记凡例十则》内说:“北曲每本只四折,其情事长而非四折所能尽者,则又另分有一本。如吴昌龄的《西游记》则有六本,王实甫的《破窑记》、《丽春园》、《贩茶船》、《进梅谏》、《子公高门》等各有二本,可证。”——北体每本只有题目正名四句,末句即以为本剧之总名;此似由金题目院本之唱题目而出,即歌唱之先,有人报告全剧大意。元剧中每折唱者只限一人。若末或旦,他色则有白无唱。白又有“全宾”、“全白”之分。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元剧之词,大抵曲白相生,各尽其妙。北曲最重衬字,务求清俊。务头亦甚精研。


(乙)乐调 元剧所用曲,多出于金院本之大曲,及唐宋词,及隋唐以来雅乐诸宫调中各曲。分列如下:


(一)出于大曲者十一:


黄钟 “降黄龙衮”


正宫 “小梁州”、“六么遍”


大石 “催拍子”


小石 “伊州遍”


仙吕 “八声甘州”、“六么序”、“六么令”


中吕 “普天乐”、“齐天乐”


南吕 “梁州第七”


(二)出于唐宋词者七十五:


黄钟宫 “醉花阴”、“女冠子”、“人月圆”等八章正宫 “滚绣球”、“菩萨蛮”


二章大石 “归塞北”、“念奴娇”、“百字令”等六章仙吕 “点绛唇”、“天下乐”、“忆王孙”等九章中吕 “粉蝶儿”、“满庭芳”等八章南吕 “乌夜啼”、“感皇恩”、“贺新郎”等三章双调 “驻马听”、“青玉案”、“减字木兰花”等十九章越调 “梅花引”、“南乡子”、“唐多令”等八章商调 “逍遥乐”,“秦楼月”等五章商角调 “黄莺儿”、“踏莎行”等四章般涉调 “哨遍”、“瑶台月”两章(三)出于诸宫调中各曲者二十八:


黄钟 “出队子”、“刮地风”等七章


正宫 “脱布衫”一章


大石 “荼縻香”、“玉翼蝉”二章


仲吕 “胜葫芦”等三章


中吕 “迎仙客”等四章


南吕 “一枝花”、“牧羊关”二章双调 “庆宣和”、“搅琵琶”二章越调 “青山口”、“凭栏人”等四章般涉调 “耍孩儿”、“墙头花”等四章此外还有“快活三”、“四边静”等十章,名虽不见于古词曲,但有踪迹可寻,知决非创造。诸曲配置之法,亦本于宋时之“缠达”,引子后以两腔迎互循环,几成通例。如无名氏《张千替杀妻》杂剧第二折: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叨叨令”,“尾声”。


以此可知元剧的乐调和安排的形式,大半是旧有而非创造。又剧中第一折必用“仙吕点绛唇”套曲,第二折多用“南吕一枝花”套曲。其余多用“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