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七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838天前 | 21573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然,好的散文不多,也还有文学修养问题。情感有了,如没有合适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这情感也就削弱了,淡化了,甚至于消失了。


此外,这里有读者的爱好与品味问题,这又同音乐,绘画……的欣赏一样,观赏者的训练不同,性格不同……喜爱的对象也因之而异,这也是很自然的。


关于散文,我一向谈的够多了,就此打住吧。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日晨急就




一股“黄山的人字瀑”——推荐《经济和人》


读完《十月》一九八五年第六号上的报告文学《经济和人》,更加证实了我读《祖国高于一切》以后,对于报告文学家陈祖芬的看法。这位年纪很轻的陈祖芬,似乎是专为描写我们祖国的、值得大书特书的人和事而出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女作家。


她满怀着炽热的爱国情感,以一双有着对生活强透视力的眼睛,看到了一座只有二十万人口的中国小城市——安庆。


这座浮出水面的小小的安庆城,正在召开一个裹挟着一系列经济问题旋风的“窗口经济”会议,她便来到了这个会议中间,像一头生机蓬勃的幼狮,抢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绣球,就欢喜腾跃地和它一起摸、爬、滚、打,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


陈祖芬曾说:“我们报告文学难道不应当增加节奏感、信息量、幽默感、空间感、多变性、随意性吗?”在这篇《经济和人》里,她交出了一份满分的答卷!


我作了统计,在这研讨“窗口经济”的会议上,围绕着“王峻和孙超分别是安庆内贸窗口和外贸窗口的两块牌子”转的,还有好多位领导干部,如博学多能的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改革狂人——安庆市政府副秘书长;为王峻和孙超解决贷款问题的安庆市副市长,此外如安庆市委和市府的几位领导也都是发现和支持王峻和孙超这两块牌子的干部。此外,还有报刊界人士。


孙超说:“改革的人愈多愈好……应该团结大家一起干……是领导给我们开路,否则我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行……我没那么多领导支持不行,人家说我胆大,胆大就大在这里。”


《经济和人》就是写王峻和孙超这两块“经济窗口”的牌子和以安徽省人大副主任苏桦为首的领导干部们怎样地在这会议舞台上,合唱出一首“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凯歌。


作品最后,陈祖芬酣畅淋漓地描写着受到巨石阻挡,而仍能奔腾直泻的黄山瀑布。她说:“我看见那瀑布从山顶飞下,叉开成人字形直泻下来……千差万别的、千千万万的人字组成的巨大的人字瀑,像大写的人字,挥写在整整一面黄山上……你是在向我展现人的力量吗?”


陈祖芬说过:“一部作品能打动读者,往往不是因为文笔华丽或手法别致,而是因为它们蕴含的精神力量、思想力量……”


我觉得这篇《经济和人》给我的印象,也就像黄山的人字瀑!




读了《北京城杂忆》

  

读了萧乾的《北京城杂忆》,他那流利而俏皮的京白,使得七十年前的北京城的色、香、味,顿时萦绕而充满了我的感官,引起我长时间的含泪的微笑!


萧乾是我小弟弟谢为楫的小学同学。他十几岁时就常到我家来玩。一九二六年我从美国学习回来,那时他是北新书局的小职员,常来给我送稿费。他一面从拴在手腕上的手绢里拿出钱来,一面还悄悄地告诉我,这一版实在的印数不止三千册……此后他还在燕京大学上过学,在《大公报》当过记者。这几十年来,无论我们在国内或海外,都没有停止过通信。他算是和我相识时间最长的老朋友了。


他在《北京城杂忆》里,所谈到的七十年前北京的吃的、喝的、玩的、乐的,凡是老北京一般的孩子所能享受到的,他都满怀眷恋地写到了。但是孩子和孩子又有不同。那时的“姑娘”和“男生”,就没有同等的权利!他和我小弟坐过的“叮*盃车”——有轨电车,我*兔挥形顺⑹远N乙裁挥性诼繁咛铣怨鳌N以谏涎飞峡吹阶钕愕目景资砗吞浅蠢踝樱彩堑艿苊锹蚶捶指页缘摹*谈到“吆喝”,至今还使我动心的,就是北京的市声!夜深时的算命锣声,常使我怔忡不宁。而“硬面饽饽”、“猪头肉”和“赛梨的萝卜”,也往往引起我的食欲,而我只吃到“赛梨的萝卜”,也还不是自己出去买的。


谈到“布局与街名”,我很有兴趣。我童年住过的中剪子巷,我认为一定曾是个很大的剪子作坊,因为在这条巷的前后,还有“北剪子巷”和“南剪子巷”;还有我上中学时的“灯市口”,上大学时的“佟府夹道”和“盔甲厂”,这都是与住户的社会身份或职业有关的命名。这时我忽然想起在东城有紧挨着的“东厂胡同”和“奶子府”,一定是明太监魏忠贤和皇帝的奶妈客氏的第宅所在地。


谈到“游乐”,我连天桥和厂甸都没去过!我只逛过隆福寺庙会,因为它离我们家最近,是我舅舅带我去的。在人群里挤来挤去,我什么也没看清,只在卖棕人的铜盘边留连了一会儿,看那些戏装的武将,在盘子上旋转如飞,刀来枪往,十分有趣。


总起来说,我对老北京的印象,并不像萧乾那么好,因为它和我童年住过的海阔天空的烟台,山清水秀的福州,都比不了。我在《寄小读者》通讯二十里曾写过:


北京只是尘土飞扬的街道,泥泞的小胡同,灰色的城墙,流汗的人力车案的奔走。我的故乡,我的北京,是一无所有!


当然我也写了我仍热爱北京!因为这座城里住着我所眷爱的人。今天呢,大街小巷都铺上了柏油,尘土和泥泞没有了,灰色的城墙不见了,流汗奔走的人力车案也改行了。因此我说,我对北京的喜爱是与日俱增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