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七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1070天前 | 37285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文学翻译,我所能谈的就是这些了。“浅”人无“深”语,这篇漫谈能厕入“百家谈”之列,我深深感到荣幸而又惭愧。1983年10月12日月初版。)





在阿拉伯文学讨论会上的发言


获悉阿拉伯文学讨论会将于十月十八日在香山别墅开幕的消息,我十分高兴。但我自己却因行动不便,不能躬与其盛,我又十分歉仄。


我不懂阿拉伯文,阿拉伯世界我也只到过埃及,所以知道的很少。我曾翻译过黎巴嫩哲人纪伯伦自己用英文写的《先知》,因为我从英文中读到那本充满了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丽的文辞的散文诗时,就引起了我的喜爱,感到有移译出来公诸同好的必要,虽然我还不知道这本书在美国出版时受到那么热烈的欢迎!


我希望懂得阿拉伯文的学者,多多翻译一些阿拉伯的文学名着,因为我感到我们东方人更能欣赏东方人的作品。同时我也感到译者除了必须比较精通外国文字外,还必须刻苦学习本国的文学作品。这样才能用比较适宜的文字来移译外国的文学作品。正因为我自己没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更希望年轻的译者同志们多多努力!1983年10月17日





致谢为楫


亲爱的楫弟:


后天就是你生日了,因为曾给你寄过钱,现在寄上相片一张,祝你健康!你的九月廿七日信和一张介绍负离子发生器的报纸也看到了,我们托春义从上海买一个来,合59元多,很小,放在床边,我并没有感觉什么,也许有好处。小妹已于本月十四号夜回来,胖了一点,休息几天就上课了。因为算来她又去了几天英国,假期已过了。新房子还未完工,也不知何日可以搬去。我也没有精力,一切听孩子安排。文藻和我都问你好,祝你长寿。姐姐十月廿二日




回顾与前瞻——纪念《儿童文学》创刊二十年


《儿童文学》是在1963年10月创刊的,到现在已有二十年了。除了在“文化大革命”那十年之中,被迫停刊以外,它一直都在做着: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课外读物,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成他们健康成长的工作。在这一点上,仅仅从我看了《儿童文学二十年优秀作品选》之后,觉得《儿童文学》在出刊的十年中,的确发表了很多很好的作品,其成绩并不在同时期的成人的文学刊物之下!当然其中有许多篇都是我从前看到的,并且知道《儿童文学》编辑部的同志们在这些作品上面凝结了多少心血。


《儿童文学》编辑同志们更有可以自慰和自豪的一面,就是他们一直把团结壮大儿童文学的创作队伍的工作,作为自己首要的任务。在创刊的第二年,编辑部就专门把全国各地的青年作者请到北京来,举办了学习会。1978年复刊后,又举办了第二期有五十多位青年作者的学习会。此后几乎每年都召开儿童文学作家招待会、座谈会、纪念会等。在我的回忆里,这些会都开得十分热烈而亲切,给我的印象极深,我的耳中常常响起许多老作家的谈话,眼前常常涌现许多新作家的面庞。我知道《儿童文学》的编辑同志们是深深地懂得为了繁荣花圃,必先培养园丁,为了做好食品,必先训练厨师的道理。如今这些年轻作家们的名字,不但像明朗的春星似的闪耀在《儿童文学》和同类的兄弟刊物上面,也闪耀在许多成人的文学刊物上面!我为《儿童文学》编辑们对发现、鼓励、培育新作者的巨大努力和丰硕成果而欢欣鼓舞并献上我最深的敬意!


向前看呢,在现在的大好形势下,我知道《儿童文学》要和我们年轻的社会主义祖国一同健康地生长发展下去,一直刊行到共产主义。它还要为亿万的中国少年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还要培育亿万个烹调这美好精神食粮的名厨高手。


我曾为《儿童文学》题字说:希望作家们为中国少年提供精神食粮的时候,多加上一些“爱国主义”的味精。


其实不必说每期的《儿童文学》,只看《儿童文学二十年优秀作品选》的那些作品,无论是小说、童话、散文、诗歌,有哪一篇不是宣传爱国主义的呢?这些作品里有着极其广泛而丰富的内容。它们描写了少年儿童们对家人骨肉、师长同学的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爱,对祖国悠久文化的爱,对历史上着名人物的爱,对祖国建设成就的爱,对海内外同胞的爱……总之,只要是从一颗热爱儿童、热爱祖国的心里写出来的真情实感,笔下流涌的无论是喜、怒、哀、乐,就都是爱国主义的了。宣扬爱国主义的作品里,也不会没有“怒”和“哀”的,有爱就有憎,对祖国不利的事物,不是也会引起我们的悲哀和憎恶吗?


愿我们世世代代的儿童文学作家们,永远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爱憎分明地挥写下去。


(本篇最初发表于《文艺报》1983年第11期。)




记八闽篆刻名家周哲文


我的朋友赵朴初曾戏称我的小女儿吴青是“谢公最小偏怜女”,我忽然觉得这句诗可以刻成图章送给我的女儿。正好我的朋友卓如要回到故乡福州去,我就托她请人用故乡的寿山石替我刻这块图章。她回来时给我带来了福州治印名人周哲文的创作。卓如还介绍说:周哲文是福州画院画师,中国美协福建分会会员,福州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会长,杭州西泠印社理事,而且还是福建省政协委员。后来我又看到许多关于他的文章,上面都提到他家境清寒,自幼刻苦,童年就酷好篆刻,用本乡的寿山石,四十年来已刻印数万颗。他未受师承,但博采各家章法,自辟蹊径,名重艺坛。我不懂篆刻,但也能看出那刀法功力之精深,我和我的小女儿都感到惊喜。


以后从他的来信中,知道他还是我二伯父谢葆(穆如)老人的弟子,我的堂兄谢为枢也曾教过他英文。他对我的福州故居,门庭户牖,都很熟悉,这又引起了我的许多回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