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七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1070天前 | 37242 次浏览 | 分享到:


你们会想到“绿化祖国”,立竿见影的实践,我想你们也许不会体会到“造福子孙”这桩似乎还很遥远的事业。你们会因为自己当了小园丁,而感到喜悦满足,你们可曾通过自己的辛勤实践,把自己当作地上的一棵幼苗,枝上的一朵蓓蕾,而体会到培育你们的园丁——老师的辛苦呢?


老师们为使你们在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健康生长,而细致深入地工作着。他们时刻守护调理着使你们都能受到“三热爱”教育的阳光和雨露,不受精神污染的虫害的侵袭。


他们为着祖国和人类的光明未来,为着把你们造就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四个现代化的合格接班人,而呕尽了他们的心血。


我希望你们不辜负园丁们的培育,为祖国、为人民而激励奋发,努力生长为一棵成材的树、一朵丰满的花!


古人诗中有“恐雨太寒晴太暖,为花连日作春阴”。这两天正是“春阴”天气。这和老师们对你们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之间,尽量平衡的方法和心情,有什么两样呢?


联想得太多了,信就写到这里吧,愿你们都自觉地爱你们的老师,尊敬他们正在做的伟大神圣的教育事业!


你们忠诚的朋友冰心1984年4月12日





谈《婴幼儿家庭教育》


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婴幼儿家庭教育》(电视讲座)是我近年来所读到的关于婴幼儿家庭教育方法讲的最细致、详尽、深入的一本书(尤其是对目前独生子女的婴幼教育,针对地提出了很正确及时的建议)。这在康克清同志给本书写的序文和“编者的话”中都叙述得很透彻清楚了。近年来我们重点抓了对学生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教育。大学老师们就希望抓好中学教育,中学老师们也希望抓好小学教育。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要抓好婴幼儿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


会种庄稼的一定要选种、育苗,就这个道理。


最近我们的教育方针,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我感到这本《婴幼儿家庭教育》有向社会推荐奖励的价值。





为贝满女中120周年校庆题词


发扬爱国、爱校、团结友爱的传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四个现代化作出最大的努力!


贝满女中建校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冰心一九八四年四月166中学党支部合编的《建校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册》。)





寄《小学生报》的小读者


亲爱的小读者:


辽宁《小学生报》的一位编辑来和我说:他们这次发起的小学生书信比赛,参加比赛的书信有一万四千多封,其中有三百多封是写给我的。他挑出一封江苏无锡胜利门小学华青小朋友的信给我看,要我写几个字。


这些年来,我几乎每天都收到小朋友们从各地的来信,内容都差不多,我不能一一回答,正好借此机会,一并作复。


小朋友们的信,总是先祝愿我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然后说他们是怎样地爱读我的《寄小读者》,对这一点我是十分感谢而又惭愧。他们接着就问我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三寄小读者》(通讯四)中已经讲过了。华青小朋友的老师朱先生教导她的“多读、多看、多思、多写”,就是很好的方法。


华青小朋友信上最后说:“我们少年一代决不会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要赶上老一辈,超过老一辈,让祖国文艺宝库增添更多艺术珍品。”这正是我的希望!


我祝愿你们进步、成功!


你们热诚的朋友冰心一九八四年五月九日(本篇最初发表于《小学生报》1984年6月1日。)





我的期待


“六一”节快到了,人人都应该为儿童做一件好事。那么,我向许多中青年作家(这里面不包括儿童文学作家)问一句话:你们想做件不大也不小的好事吗?


人民日报文艺部的编辑同志,要我“号召”中青年作家、尤其是已成名的中青年作家都来为儿童写作,至少拿出一个作品。这使我想起三十年前,人民日报曾为发展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工作,专门发表过社论。当时中国作家协会也曾作过号召和部署,并且确实有许多作家为少年儿童献出一大批好作品来。今天要我来“号召”,我有自知之明,我哪有“号召”的资格!叫我“呼吁”,也很没劲,因为你们有的已是成名的作家,一定门庭若市,不知有多少报纸刊物向你们呼吁索稿,听得太多了,也就不放在心上。我真想以“我的挑战”


为题,但是“水来土掩,兵到将迎”,我又有什么挑战的本领呢?


我记得从前有位名人说过:“你要听黄莺叫,只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逗着它叫,一个是等着它叫。”我想,对于这些黄莺似的中青年作家们,我不会逗,但也还有等待之一法。


对于许多中青年作家,不论是男的、女的、熟悉的、没见过面的,我都是从心里拜服。


你们写的许多作品,都是那么真实,那么生动,那么感人。你们写的改革家、新型的工人、农民、战士、知识分子……个个都从纸上站了起来,给我留下极其独特的深刻印象。在这里恕我就不一一写出篇名和人名了。然而,使我十分觉得缺憾的是,你们作品的中心人物,很少是一个儿童,一个八十年代的少年,这是为什么?


你们是没有生活吗?你们的周围没有少年儿童吗?你们没有和孩子接触过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你们即或是还没有做妈妈爸爸,至少也做过姑姑、舅舅、叔叔、阿姨吧。


你们所以不写儿童,是不是感到儿童的生活太平凡了呢?


既没有矛盾,又没有斗争,也很少曲折动人的情节。也许有的同志认为,一个已经用自己的力作获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家,拿牛刀去割鸡,未免有点不值得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