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玻璃球游戏》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赫尔曼·黑塞 | 发布时间: 855天前 | 2883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位呼风唤雨的人是部落里极少数有专长有才能的人物之一,而他的日常生活从外表来看却与其他村民没有多少区别。他是一个颇具声望的高层人物,他为部落团体承担什么工作时,也总是收取报酬的,不过这是偶尔才有的特殊情况。他最重要最庄严的职务是在春季为大家择定播种各类水果和谷物的黄道吉日。为此,他先是精确计算考虑月亮的圆缺变化,一部分依照口头流传的规则,一部分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但是,庄重的播种季节开始仪式,也即是在部落团体的土地上撒出第一把种子,这一庄严举动却不在他的职务范围之内。部落里的任何男子都不配担此重任,每年都由女祖宗亲自承担,或者由她指定最年长的亲人执行。唯有在需要他真正承担呼风唤雨重任时,这位师傅才是村里的首要角色。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村里久旱无雨,久雨不晴,或者冰封农田让村民面临饥荒威胁之时。每逢此时,土鲁就得拿出办法来对付旱灾或者歉收等困境,譬如采用献祭、驱逐恶魔、仟悔游行等等方法。


根据传说,倘若干旱持续不去,或者阴雨长久连绵,用尽一切办法均皆无效,而邪鬼始终不为任何劝说、恳求或威胁所动之时,在母亲和祖母当权时代,往往要采取最后一个不容置疑的手段:部落人得把呼风唤雨者本人当作牺牲加以献祭。人们传说,村里这位女祖宗就曾亲眼目睹过这样一次祭献。


克乃西特的师傅除去考虑天气变化之外,还从事些私人职业,担任驱逐邪魔的法师,制作祛邪的符和符咒用具,此外,还不时充当治病的医生——每当女祖宗无暇顾及这方面的工作之时。除了上述工作,土鲁大师过的生活与其他村人并无不同。


部落的田地由大家轮流耕作,轮到他的时候,他照样去地里干活,另外他在自己茅屋旁还辟了一片小小的苗圃。他采集、储存水果、蘑菇和木柴。他捕鱼,打猎,还养着一二头山羊。他作为农夫时,与其他人完全一样,而当他作为一个猎人、渔夫和采药人时,就与普通人大不相同了,他是一个罕见的天才,对付各种行当都各有一套自然而然的妙法,魔术一般的技巧以及形形色色的辅助手段。人们传说,他能用柳条编成一种奇妙的圈套,被捕的动物无一得以脱逃。他还会调制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鱼饵,他还懂得如何诱引虾蟹上钩,许多人还传说他能够听懂多种野兽的语言。但是他最擅长的还是他自己专业领域的神秘知识:观察月亮和星星,辨别气候变化的标志,预测气候和庄稼的长势情况,他还掌握许许多多具有魔法般效果的工作手段。总而言之,他不仅能识别和搜集一切植物与动物标本,而且还能够将之用于治病和施毒,使其成为施行魔法的载体,用于替人们祈福和驱除邪恶之物。他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最罕见的珍贵植物,他了解它们开花、结实的时间,懂得挖掘它们根株的恰当时刻。他认识形形色色不同品种的蛇类和赡蛛,知道去何处寻找,也知道如何利用它们的角、蹄、爪和须毛。他还懂得如何对付溃疡、畸形、奇形怪状的可怕赘疣,不论是树上、叶上、谷物上、坚果上,还是角上、蹄子上的疖瘤、疙瘩和肿块。


克乃西特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运用的是他的脚,手,眼睛,皮肤,耳朵和鼻子,却较少运用理智,而土鲁传授知识的办法也是实例和手势多于言语和教导。土鲁大师几乎很少说话,即使不得不开口说话,也基本上没有系统,因为他的话总只是试图补充自己那令人印象深刻的手势的不足而已。克乃西特的学习方式与一般跟随师傅学习打猎捕鱼的少年并无不同,这使他颇为欣慰,因为他要学习的只是已经潜藏在他内心里的东西。他学习潜伏,期待,谛听,潜行,观察,提防,警醒,追踪和探寻。然而克乃西特和他的师傅悄悄追踪的猎物,并不只是狐狸和穴熊,水獭和赡蛛,飞鸟和游鱼,他们还同时追踪灵魂,整体,生命的意义,以及万物间的相互关联。他们努力判断、辨认、揣测和预测瞬间万变的气候,他们努力认识一枚浆果和一只毒蛇咬伤动物体内隐藏的死亡因素。他们倾听云层以及暴风雨与月亮盈亏圆缺之间的神秘联带关系,他们研究这种神秘关系对谷物成长的影响,就如同其对人类和动物的繁荣和衰亡也具有同样影响一样。他们奋力追寻的目标,无疑与许多世纪后的人们所探求的科学技术目标显然完全一样,为了驾御自然和掌握自然的规律,区别仅仅在于途径迥然不同而已。他们从不与自然背道而驰,也从不用暴力手段以获知自然的奥秘。他们从不与自然作对,而始终以自然的一部分自居,对自然采取敬畏的态度。实际情况很可能是,他们对自然有较好的认识,因而处理得当。有一种情况对他们而言是绝不会发生的:即或是忽然产生了最大胆的念头,他们也绝不敢不敬畏大自然和精灵世界,更不要说有什么超越自然的感情了。这类狂妄思想对他们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强大的自然力量,对于死神,对于魔鬼,他们唯有心存畏惧,要他们采取别的态度也许是根本不可能的。畏惧笼罩着整个人类生活。要克服畏惧感是不可能的。但是,淡化它,规范它,把它纳入人类生活整体的秩序之中,却是可行的,因而形成了种种不同的祭献体系和方式。这些人之所以产生畏惧是因为生活受到压力,然而没有了畏惧的压力,他们的生活也就丧失了张力。一个人若能把一部分畏惧之心转化为虔敬之情,便可使自己变得高贵,使自己得益匪浅,凡是能够让恐惧转化成虔诚的人,必然是他们那一时代的善良的先驱者。那时候,奉献者很多,奉献的方式也很多,某些奉献的方式和礼仪也属于呼风唤雨者的职责范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