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23天前 | 43456 次浏览 | 分享到:

  陈玉屏同志为典志部分撰写了第七章。

  陈琳国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一章第一节、第三章第三节、第四章第二节、第七章第三节、第十章第一节、第十六章第二节、第十七章第四节,与周兆望同志合写第二十一章第一节。他1943 年生于福建龙海。1990 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发表有《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和《庶族、素族和寒门》、《论两晋九品中正制与选官制度》、《论南朝襄阳的晚渡士族》等论文。

  曹文柱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五章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八章第一节,第十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十六章第三节,第十七章第一节,第十九章第一节,第二十章第一节、第二节。他于1945 年生于北京,1981 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著有《略论魏初年都址的选择》、《六朝时期江南社会风气的变迁》、《西晋前期的党争与武帝的对策》、《治乱嬗替》、《胡汉分治》等。

  张文强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一章第二节和第十章第三节。

  余桂元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二章。

  杨光辉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五章第二节,第七章第一节,第九章第一节,第十一章第一节,第十六章第一节,第十八章第二节。他1981 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85 年、1988 年先后获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学位。1989 年至1991 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科部主任、副编审,主要论著有《两汉魏晋南北朝封爵制度》、《西晋分封与八王之乱》等。

  郭豫衡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六章第一节。

  韩国磐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六章第二节、第七章第二节。他1919年生于江苏海安。现为厦门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顾问,福建省历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隋唐五代史纲》、《魏晋南北朝史纲》、《隋唐五代史论集》、《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北朝经济试探》、《南朝经济试探》、《南北朝经济史略》、《隋朝史略》等,并发表论文多篇。

  于天池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六章第三节,第二十章第四节。他1945年生于山东烟台。1972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 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88 年至1990 年赴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金日成综合大学任专家,讲授汉语。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他编印了馆藏多种书刊,发表了研究蒲松龄的论文多篇。

  周兆望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八章第二节、第十章第二节、第十一章第三节、第十七章第三节、与陈琳国同志合写第二十一章第一节。他1944年生于湖南。1981 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现为江西南昌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薛军力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九章第二节、第十章第二节。

  郭良玉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十二章第三节。她1915 年生于山东巨野,曾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学校教师,北京三十九中语文教员。1974 年退休。著有《唐太宗演义》、《朱元璋外传》、《唐明皇》、《女皇武则天》等历史小说。

  曾敬民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十四章第一节。

  李经纬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十四章第二节、第二十八章。

  何绍庚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十五章第一节、第二十三章,并负责第二十三至二十八章的统稿工作。

  施光明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十七章第二节、第十九章第二节。

  夏露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十八章第一节、第十九章第三节。她还在综述部分协助何兹全同志写了几节初稿。

  邓奕琦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十八章第三节。

  瞿林东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二十章第三节、第二十一章第二节。他1937 年生于安徽肥东。1964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67 年获硕士学位。曾任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政史系讲师、副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导论》(合作)。

  郭朋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二十二章第一节。他1920 年生于河南唐县,现为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已经离休)。先后出版了《隋唐佛教》、《汉魏而晋南北朝佛教》等九部书,在同时期内,还先后发表了有关中国佛教思想史方面的学术论文多篇。

  季羡林同志为传记部分撰写了第二十二章第二节。他1911 年生于山东省请平县。1934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 年被录取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 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78 年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 年改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译著甚富,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季羡林选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大唐西域记校注》、《论印度》、《沙恭达罗》、《罗摩衍那》(1—7)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