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820天前 | 29351 次浏览 | 分享到:

  早期辽墓随葬品极为丰富,特有的鸡冠壶数量多,保存着模仿皮囊的平底单孔的原始形态,同时还常伴出有成套武器及完备的马具。驸马墓出土马具多达八组,反映出这个时期契丹贵族的游牧生活方式还很典型。该墓还随葬了短流注子和碗、盘等瓷器,以及大批鎏金银器、铜镜、丝织物等,造型和纹饰都具有唐代风格,反映了汉文化的强烈影响。叶茂台辽墓随葬以陶瓷器、铁器和马具、武器为主,其中“官”款白瓷和越窑青瓷出土数量较多,引人注目。陈国公主墓是随葬品最为丰富的契丹大贵族墓,不仅随葬了大量具有契丹民族特色的金银器、铜器、陶瓷器、木器、玉器、玛瑙、水晶等,同时还有中原、南方生产的精美瓷器,以及来自西亚的伊斯兰玻璃珍品。早期契丹贵族的殡葬习俗也很有特色,陈国公主夫妇墓出土两套完整的殡葬服饰,是辽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公主和驸马头枕金花银枕,面部覆盖金面具,脚穿金花银靴。除面部外,全身罩银丝网络,颈饰琥珀璎珞下垂至腹部。女尸头部上方置高翅鎏金银冠,双耳戴珍珠、琥珀耳坠,颈佩珍珠项链,两腕戴金镯两对,双手套金戒指11 枚,腰上原束金绔丝带。

  辽宁朝阳发掘的刘宇杰墓和其父刘承嗣、其子刘日泳等墓共6 座,出土的刘承嗣祖孙三代的墓志,记载了五代时期燕王刘仁恭之三子刘守奇降辽,其后子孙在辽为官,家族繁衍,不仅终辽之世,并且下延至金,依据墓志可列其族系①。

  早期汉人墓葬以北京发现的应历八年(958)赵德钧墓为代表,有前、中、后3 室及左右6 个耳室,平面均为圆形,壁上有仿木建筑结构及庖厨、伎乐壁画,壁画的题材和布局尚保存着唐墓的遗风,特点与山西唐代壁画墓颇多相似之处,仿木建筑较为复杂。墓中随葬物以瓷器为主,其中有定窑、越窑精品,契丹式瓷器极为罕见。较为重要的还有北京门头沟辽壁画墓、八宝山辽韩佚墓、河北迁安韩相墓等。

  中期辽墓契丹贵族墓中,大型双室墓有河北平泉重熙十四年(1045)

  秦晋国大长公主墓①,单室墓有辽宁阜新重熙七年(1038)晋国夫人萧氏墓、义县清河门1 号墓②等。墓葬形制和随葬物都与早期的大致相同,唯墓内宋式仿木建筑和壁画增多。随葬品中出现了黄釉瓷器,鸡冠壶由皮囊式演变为提梁式,并附加圈足,定居生活使携用的器物固定到居室中来,不少辽墓中已出现廊柱、斗栱壁画,反映了汉族木结构建筑的影响和契丹民族生活方式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汉人墓,有北京丰台重熙二十二年(1053)王泽墓,壁画虽然残缺,但墓壁上已砌出雕砖桌椅,说明壁画与墓内装饰开始出现新的题材③。

  晚期辽墓契丹贵族墓中大型双室墓发现较少,单室墓占绝大多数。墓① 王成生:《辽宁朝阳市辽刘承嗣族墓》,《考古》1987 年第2 期;冯永谦:《金刘元德墓志考》,《黑龙江文物丛刊》1983 年第1 期。

  ① 张平一:《平泉县发现辽代壁画墓》,《文物参考资料》1956 年第10 期。② 李文信:《义县清河门辽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第8 册,1954 年。③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近年来北京发现的几座辽墓》,《考古》1972 年第3 期。室平面开始出现八角或六角形的,墓门上都有比较复杂的仿木建筑结构。辽宁翁牛特旗解放营子辽墓用粗大柏木枋构成的八角形叠涩顶大型木椁,是有关辽墓木椁结构第一次发现的完整资料,墓内还出土有保存较好的木床、木桌、木椅。晚期墓墓室内皆置棺床,流行戴铜面具和穿铜丝网络或戴铜丝手套、铜铁马具以及三彩釉陶器等富有民族色彩的随葬物,典型墓葬如内蒙古宁城小刘仗子发掘的5 座辽墓、察右前旗豪欠营辽墓④。库伦旗一号墓发现10 具尸骨,有男有女,除墓主夫妇外,其余有可能是殉葬者①。除在墓室画壁画外,仍流行在木椁内画各种生活情景画。随葬物中景德镇影青瓷的比例大大增加。辽代特有的黄釉瓷器的数目也显著增多,大安以后流行三彩器。随葬品中,马具简化,武器消失,契丹人特有的生活用器鸡冠壶也不复存在。晚期汉人墓数量较前大为增加,墓主多是一些地主和中级官吏,以砖筑的单室墓为多,也有少数是双室的,与中原地区北宋末年墓的形制相同。墓室平面或圆或方或多角形,四壁砌雕砖仿木建筑和桌椅,并画彩色壁画。壁画题材风格与同期北宋墓相同。该期墓葬几乎全是火葬墓,以随葬陶器为主,也有较精美的白瓷和影青瓷。典型材料如内蒙古宁城尚■墓、北京大兴马直温夫妇墓、门头沟辽墓等,以及辽中京城外的一批汉族中小型墓葬②。

  西夏墓葬在各个西夏帝陵附近,罗列着70 余座陪葬墓。陪葬墓按规模和形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规模较大,与帝陵形制近似,但没有献殿、角台和阙。另一类较小,没有外神墙,碑亭也只一座,位于门外东侧。灵台或呈截顶锥形,或作圆柱形或馒头形。陪葬墓制度体现了西夏的封建宗法关系和等级制度。已发掘的3 座陪葬墓墓道呈阶梯或斜坡形,土洞单室,墓门用木板封闭。随葬品中有铜牛、石马、石狗、丝织品等。第101 号墓是11 世纪中叶一名显赫贵族的墓葬,墓内共葬1 男3 女,这种夫妻同穴合葬的情况在西夏墓中尚属首次发现,证明党项族确实实行着一夫多妻制。该墓出土的鎏金铜牛重达188 千克、长1.2 米、高0.45 米,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艺①。甘肃武威有西夏纪年的汉人火葬墓,骨灰葬在小木塔中,塔身上写满梵文咒语,墓壁下有男女侍者和武士的板画以代替壁画,为中原地区所不见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