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41天前 | 51888 次浏览 | 分享到:

  可能就是在收复斡端之后,海都再次向元廷表示愿意和解,遣回了拘禁于窝阔台兀鲁思的安童和石天麟②。二十一年三月,那木罕、安童相继回到漠南。但元朝不甘心轻易放弃天山南路。海都方面未获得预期反应。二十二年,都哇、不思麻领兵十二万,击败诸王阿只吉,进围畏兀儿亦都护所驻之哈剌火州。围城之战持续六个月。城中食尽。火赤哈儿亦都护献女求和。都哇解去③。元廷遂派伯颜西巡,取代阿只吉,负责别失八里军事。二十三年,海都以偏师袭阿勒台山地区,自率主力由阿力麻里东进,在马纳思河(今玛纳斯河)与元军交战,击溃元军,掩杀至哈密力之地。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这时屯驻于哈密力,战死。此后亦都护移治甘肃永昌。海都不久退回。元① 黄溍:《刘国杰神道碑》,《黄金华集》卷二五。

  ② 据志费尼书,忙哥帖木儿于1280 年7 月施行刺穿喉部疮疖的手术,不久死去。他的弟弟脱脱蒙哥于1281年8 月即位。他释放那木罕,当在此之后。见施普勒:《金帐汗国史》页62 至63。至元十七、八年,《元史》有颁赐那木罕“所部”及“位下”的记载,应与这时尚被拘禁的那木罕无涉。③ 至元十八年四月,因阿只吉请,置太和岭至别失八里新驿三十。太和岭即今恒山,在山西北部,正是察合台王封地所在。是知上述驿站,是出镇突厥斯坦的阿只吉为加强自己与封地的联系而要求开设的。至元二十二年初,又请准在别失八里设驿,以便行客往来。见《元史》卷十一《世祖纪》八,卷六三《地理志》六,“西北地附录”;《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一八。

  ① 至元十九年,诏戍别失八里的綦公直分军戍曲先。而进至可失哈尔的兀浑察“游击军”可能就是从戍曲先的部队中调拨的。见《元史》卷十二《世祖纪》九;卷一二六《綦公直传》。② 据《元史》卷一五三《石天麟传》,天麟被长期拘禁在海都处,渐与其用事臣相亲,“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现,海都闻之悔悟”。石天麟自1256 年北使,被拘28 年始得释,是恰在至元二十年。③ 见虞集:《高昌王世勋碑》,《元文类》卷二六。汉文碑传,多系此事于至元十二年。但多学者认为它应发生在二十二年,似是。

  军重戍于畏兀儿之地。斡端也再度回到元朝控制下。二十四年,西北相对平静,但东北地区爆发了斡赤斤后王乃颜的叛乱。

  东北边疆的巩固斡赤斤份地,位于以哈剌哈河流域为中心的蒙古高原极东地区,这就极便于斡赤斤向哈剌温山以东今松嫩流域扩展自己的势力。窝阔台时期,斡赤斤镇守辽东,反映出他的份地扩至哈剌温山东面的事实已为大汗所承认①。蒙哥死后,斡赤斤孙塔察儿以率先推戴忽必烈建功,因此获得忽必烈的恩宠。塔察儿一家在辽东的势力,日渐坐大。他甚至派人到高丽“收拾民户”②。

  塔察儿孙乃颜为斡赤斤后王时,建于今通肯河支流毕剌河源以西的乃颜城(在今黑龙江拜泉县以南中兴镇东南),应为斡赤斤家族在哈剌温山以东份地的统治中心③。忽必烈开府金莲川以后,原来驻牧于开平附近的札剌亦儿、兀鲁等部被移至辽西一线④。以后五部成为从东北部护卫两都的重要力量。至元三年二月,调整辽东建制,立东京、广宁、懿州、开元、恤品、合懒、婆娑等路宣抚司。不久又设行省统辽东诸路。至元十五年,复改为宣慰司。至元后期,乃颜反状日益明显;二十三年,以宣慰司“望轻”,重建行省于辽东,先治东京(今辽宁辽阳),寻徙治威平(在今辽宁开原县)。辽东设省虽不到半年就被撤销了,仍然成为催发乃颜之乱的直接原因之一。二十四年四月,乃颜联合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系诸王哈丹秃鲁干等,举兵称乱。叛军的活动,东线从水达达地直指辽河流域,西面一度达克鲁伦、土拉二河。元朝如不能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就很可能会形成东、西道诸王夹攻岭北、连兵南下的危险局势。因此,乃颜发难次月,忽必烈就亲自率师北征。元军偏师沿哈剌温山东侧北进;忽必烈所部由应昌(旧城在今达尔泊西南)出,缘哈剌温山西侧东北行;戍守杭海岭(今杭爱山)的土土哈则奉命① 蒙古宗王的份地与宗王出镇之地并不相互等同。但宗王出镇地区,一般都是份地所在的那个地区。② 《高丽史》卷二八《忠烈王世家》一。

  ③ 中央民族学院:《<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地区资料汇编》页215。据《元史》卷九四《食货志》二五“岁赐”,至元十三年已有乃颜城。是乃颜之为斡赤斤后王,或当在此之前。④ 《元史》卷五八《地理志》一:“上都路,..元初为札剌部、兀鲁郡王营幕地”。木华黎孙速浑察1239 年嗣位为国王,乃即上京之西阿儿查秃置营,见《元史》卷一一九本传。是处应即蒙古时期札剌亦儿驻地的中心。又木华犁曾孙硕德在忽必烈之初,“自辽西召入宿卫”(见黄溍:《别里哥帖尔神道碑》,《黄金华集》卷二五)。史文也谈到元代中叶木华黎后人“还镇辽西”(《彭群墓志铭》,《危太朴文集》续集卷一)。是知札剌儿部在中统末年已移牧于辽西。兀鲁部当如之。忙兀部的祖墓地在“檀州西北太行山”(见姚燧:《博罗欢神道碑》,《牧庵集》卷一四)。可见其早期牧地靠近札剌儿、兀鲁部,后来大概也与二部一起东徙了。

  疾驰东趋,渡土拉河,逆克鲁伦河而上,肃清沿途叛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