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35天前 | 51039 次浏览 | 分享到:

  敢木丁从中国带回陶瓷工匠之说虽未必可靠,但中国陶瓷生产技术在元代传入暹国则应无疑问。考古学者在速古台古瓷窑遗址找到的瓷器多与河北磁州窑所出者相同,而不同于早期当地人的产品,说明当有中国陶瓷工在协助生产②。中国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速古台王朝的碑铭中使用了干支纪年和纪日。此外,周致中《异域志》说,暹罗人“名姓皆以中国儒名称呼”,这① 陈高华:《元代中泰两国的友好关系》一文(载《光明日报》1978 年4 月6 日《史学》)最先利用了这条资料并提出此说。邹启宇则认为如果敢木丁亲自来朝,《元史》不可能漏载其名,故不同意此说(见上引文)。还有人认为“来朝”暹主更可能是大德三年正月朔受赐虎符的暹国“世子”即敢木丁之子洛泰。(尚芳:《也谈素可泰国王来访问题》,《历史研究》1981 年第1 期)。② 据泰国学者对速古台城玛哈塔寺院一块古碑的研究,兰摩堪亨在位时间最晚只到1298 年(大德二年),则洛泰应在此年(或更早些)继承了王位。参见邹启宇前引文(页183)。③ 前三次见《元史》本纪,后两次见王东《暹国回使歌序》(《皇元风雅》卷二二)。① 暹国“降于罗斛”的年代仅见《岛夷志略》记载。成书于元成宗时的《真腊风土记》中有“暹罗”之名,显系元末明初人误改。最早著录“暹罗”之名者应为元末明初周致中的《异域志》。② 陈序经:《掸泰古史初稿》,页172;葛治伦:《1949 年以前的中泰文化交流》,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页505。

  可能只是少部分人,但也可见文化影响之深。

  真腊真腊国,元代除沿用汉籍中这一旧名(又作占腊)外,还有按其自称译为干不昔、甘不察、甘孛智或澉浦只等名,明代始译为柬埔寨。九世纪,其国统一,耶输跋摩一世在位时(889—900),建新都耶输驮罗补罗(即吴哥城)。真腊与宋朝多次通使,贸易往来亦甚频繁。

  《元史·世祖纪》载,至元十八年(1281)十月,“诏谕干不昔国来归附”,所遣使臣应即同书《占城传》所载十九年十二月在占城唆都军中的“诏真腊国使”速鲁蛮。《真腊风土记》说:“唆都元帅之置省占城也,尝遣一虎符万户、一金牌千户同至本国,竟为拘执不返。”按唆都率军至占城在至元十九年十一月,速鲁蛮可能是适于其时奉使回程途经占城,但更可能是随唆都军前往,或许就是周达观所记唆都派往真腊的使者。二十二年,真腊与占城“贡乐工十人,及药材、鳄鱼皮诸物”;二十九年,有回回商人阿里愿自备船从征爪哇军前往占城、甘不察“招谕”,诏准之,但是否到达不明。元贞元年(1295),成宗遣使“招谕”真腊,二年二月从明州启航,七月至其国,大德元年六月返回,在真腊居留整一年。使臣随员周达观根据亲身见闻著《真腊风土记》,对吴哥城及宫室、塔寺的宏伟建筑和精美雕刻,对真腊的制度、习俗、语言文字、地理、物产、贸易以及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作了翔实的记载,是吴哥时代柬埔寨历史最丰富的可靠资料①。其可贵之处还在于记载了当时中国至真腊的航路、贸易和大量“唐人”寓居其国的情况,列出真腊人喜爱的中国货物有金银,五色轻缣帛,真州之锡镴,温州之漆盘,泉、处之青瓷器,明州之席以及水银、纸管、麻布、雨伞等等,可见元代与真腊贸易的繁盛。

  此后元与真腊的官方交往见于记载者有延祐七年(1320)元遣马扎蛮等使真腊等国取驯象,天历三年(1329)真腊国“来贡罗香木及象、豹、白猿”(《元史》本纪)。实际上当不止于此。《岛夷志略》记述作者随商船所历诸国,对真腊记载尤详,说明民间贸易是一直持续不断的。

  ① 近代学者对吴哥城的考古研究证明周达观的记载准确真实,参见夏鼐:《真腊风土记校注》。第五节爪哇及南海诸国元朝通使南海诸国始于灭南宋之后①。至元十四年,元军取福建,南宋主管市舶的蒲寿庚投降,使元朝拥有了通海外的主要港口泉州和大量海舶,以及熟悉海外交通、国情和贸易的人才。次年八月,忽必烈以大将唆都与蒲寿庚并为中书左丞,行省福建,诏命他们:“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从所欲。”(《元史·世祖纪》)十六年末,又命朝臣与唆都商议“招收海外诸番事”,并决定“诏谕海内海外诸番国主”(同上)。在此之前,唆都已派治中赵玉出使爪哇(十六年十二月还,其出使当在上年底),可能还通过蕃商向其他各国传达了上述欢迎“来朝”和允许自由互市的旨意,于是十六、十七年相继有马八儿、俱兰、爪哇等国遣使来元。十七、十八年,元朝先后派招讨使速剌蛮和苫思丁等出使木剌由国(Malayu,又译没剌由、麻里予儿等,今苏门答剌东部之占碑,此时为三佛齐国都所在,故即指三佛齐国),招讨使杨廷璧等“招抚”海外各国,宣慰孟庆元、万户孙胜夫出使爪哇①,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活动。

  爪哇是当时南海的强国,杜马班(新柯沙里)朝国王葛达那加剌在位时(1254—1292),不仅将西爪哇纳入治下,还征服了马都拉、巴厘岛,并乘三佛齐(木剌由)衰落之机出兵往征,迫使其臣服。因此,元朝“招抚”海外诸国,自然要以爪哇为主要目标。忽必烈认为,只要征服了爪哇,“其余小国即当自服”(《元史·亦黑迷失传》)。自唆都派赵玉出使爪哇以后,元朝又多次派出使臣:至元十七年十月,“遣使谕爪哇国”;十八年十一月,“诏谕爪哇国主,使亲来觐”(诏使应即宣慰孟庆元等);二十三年七月,“遣必剌蛮等使爪哇”(并见《元史·世祖纪》)。爪哇也有使者前来,并曾进金佛塔(同上书至元十九年七月条)。但后来以右丞孟琪为诏使前往,却被爪哇国王黥面逐回,原因可能是胁迫其亲身入朝,激怒了声威正盛的葛达那加剌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