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八卷-中古时代-元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43天前 | 52282 次浏览 | 分享到:

  草原贵族拥有各种尊号,如“土敦”、“太子”、“薛禅”(sechen,贤者)、“蔑儿干”(mergen,善射者)、“巴阿秃儿”(勇士,ba’atur)等等,他们被属民称为“那颜”。他们已脱离了游牧生产劳动,而以统领部众从事战争和掠夺为职。草原贵族制的发展,必然导致各部贵族之间争夺蒙古高原霸权的激烈斗争。正是各部贵族的争霸战争,把蒙古高原推向统一,从而结束了草原贵族制时代。

  第二节蒙古高原诸部的争战与成吉思汗的统一十一、十二世纪的蒙古高原上,还分布着其他几个强大部落:塔塔儿部(Tatar)分布在呼伦湖、贝尔湖附近地区。《史集》记载说,塔塔儿部在古代就非常著名,由于那时他们十分强大并统治了许多部落,所以其他不同名称的部落全都被称为塔塔儿。公元732 年建立的突厥文《阙特勤碑》最早记载此名,作“三十姓Tatar”,显然就是对当时汉文史料所载室韦诸部的统称。可见Tatar 也应是室韦诸部之一,大概因为这个部落最邻近突厥而且比较强大,所以突厥人用它的名称来概称室韦诸部,而汉文文献中则沿用北魏以来的名称,把他们总称为室韦。后来回纥人沿用了突厥人对他们的称呼。到九世纪中叶这个名称才传入中原,译为“达怛”①。回纥汗国败亡后,被突厥、回纥人统称为“达怛”的室韦各部落大批西迁,成为蒙古高原上的主体民族,汉文文献中也逐渐普遍地使用达怛(又译达靼、鞑靼、达打等)一名泛称北方各部落了。

  塔塔儿人有六个部落,共七万家。其中最强大、尊贵的是秃秃黑里兀惕部(Tutuqli’ut),Tutuq 就是汉语“都督”,大概是唐朝时此部首领曾授都督官号,故其后裔所统部落称“都督之部”。塔塔儿人的势力比蒙古部更强大,但各部之间时常互相争战,只是在与别部作战时才暂时联合起来。他们先后臣属于辽、金王朝,辽、金常利用他们去攻打其他反叛的属部。当蒙古部反金时,塔塔儿人就站在金朝方面,先后把蒙古咸补海罕、斡勤巴儿合黑等首领捕送到金朝处死,因此与蒙古部结下极深的仇恨。他们与克烈部也经常处于敌对之中。

  克烈部(Kereit)分布在土拉河、鄂尔浑河和杭爱山一带,是辽、金时期蒙古高原上最强大的一部。据《史集》说,克烈人是蒙古人的一种。《辽史》把他们称为“北阻卜部”,“阻卜”是辽朝对达怛人的另一称呼;十一世纪哈拉汗朝学者马哈木·喀什噶里的《突厥语词典》也指出,当时于都斤山(今杭爱山)一带的居民(即克烈人)是达怛人。克烈人可能是最早迁入漠北草原的达怛—室韦部落,吸收了大量突厥族人口,因而突厥化程度最高。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也远比蒙古部为高,在辽时就形成强大部落联盟,其首领称汗号,但服属于辽,封为“大王”(夷离堇)。十一世纪初,克烈汗率其臣民二十万信奉基督教聂思脱里派。辽大安五年(1089),克烈首领磨古斯(即《秘史》所载马儿忽思不亦鲁黑汗)被任命为“阻卜诸部长”,不久,他联合漠北各部举兵反辽,历时八年才被镇压下去。磨古斯子忽儿札胡思继位,其营帐设在窝鲁朵城(回纥汗国故都),分封子弟于辖境东西部。① 见李德裕:《赐回鹘温没斯特勒等诏书》,《代刘沔与回鹘宰相颉于伽思书》(二书均作于842 年),《会昌一品集》卷五、八。

  他死后,诸子争位,长子脱里(即王罕)阴谋杀害了继承父位的弟弟台帖木儿太子和不花帖木儿,夺取了汗位。

  克烈人与东面的塔塔儿部,西面的乃蛮部和北面的蔑里乞都经常相互争战,脱里幼年时就先后被蔑儿乞人和塔塔儿人捉去当奴隶。后来乃蛮部可汗又支持脱里之叔古儿罕、弟也力可哈剌与他争位,占领克烈部许多地方,脱里遂与蒙古部贵族也速该(成吉思汗之父)结成联盟,打败敌人,恢复汗位。自此势力日盛。1196 年,他协助金朝镇压塔塔儿部叛乱,被封为王,遂称王罕。

  乃蛮部(Naiman)分布在阿勒台山东西,西至额尔齐斯河,东至杭爱山。《辽史》作粘八葛部,《金史》作粘拔恩部。乃蛮人可能是突厥语部落。《元史·地理志》说,相传乃蛮部最初居住在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之地,据此推测,他们可能是唐代后期南下的一支黠戛斯部落发展成的。

  十世纪时,乃蛮部被辽朝征服。金朝前期,他们臣属于西辽,直到金世宗时(1161—1189)才归附金朝,金封其可汗为大王。在十一、十二世纪的漠北诸部中,乃蛮部最为先进,较早就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国家机构,设有统兵的将领,掌印的文官,并采用了回纥文字。十一世纪后期,乃蛮贵族为争夺汗位发生内讧:亦难赤汗死后,长子拜不花继承汗位,因金封大王,故称太阳罕(“太阳”为“大王”之音讹)。其弟不亦鲁黑汗亦自立。于是乃蛮部分裂为二,势力受到削弱。

  蔑儿乞都(Merkit)分布在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下游一带,有三个分支部落,故称“三姓蔑儿乞”。蔑儿乞人与蒙古部同属蒙古语族,也是达怛—室韦人的一支。《辽史》中写作梅里急,又作密儿纪,为辽朝的属部。“其俗骁勇,善骑射,诸族颇惮之”①。蔑儿乞部与蒙古、克烈为邻,时常相互争战。

  斡亦剌部(Oirat)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乌鲁克姆河和库苏古尔泊一带。

  《史集》记载说,斡亦剌人的语言是蒙古语,只是与其他蒙古部落的语言略有不同②。可见他们也是蒙古语族部落之一。斡亦剌部大概有四个分支部落,多数居住在森林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要比其他部落低。斡亦剌部首领号“别乞”(beki),为萨满(巫师)头目的称号,说明萨满教在部民中占有很高地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