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
来源: | 作者:叶永烈 | 发布时间: 1012天前 | 5784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九二九年三月,蒋介石主持召开国民党“三全”大会,胡汉民又与蒋介石合作,在会上致开幕词。大会通过了《奖慰蒋中正同志案》,大有“大树特树”蒋介石“最高领袖”权威的味道。汪精卫则拒不出席会议,指责会议代表百分之八十由蒋氏“圈定和指派”,“所谓代表者,已完全丧失其意义”。之后,蒋介石下令软禁胡汉民于南京汤山。“三全”大会加深了国民党内部的纷争,新军阀们纷纷反蒋。先是桂系反蒋,爆发蒋桂战争;接着,阎锡山、冯玉祥又揭起反蒋之帜,爆发蒋、阎、冯大战。一时间,打得好热闹。反蒋派拥戴汪精卫为领袖,另立中央,选举汪精卫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阎锡山为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再度成为蒋介石的对手。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在中原展开大战。好不容易,蒋介石战胜了对手。这时,蒋介石才腾出手来,坐镇南昌,对江西的朱(德)毛(泽东)红军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担任立法院长的胡汉民,不再与蒋介石合作,在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上猛烈抨击蒋介石专制独裁,又爆发蒋、胡之争。一九三一年二月二十八日,胡汉民被骗至蒋介石的总司令部,遭到软禁。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汪精卫看准了时机,第三次跟蒋介石作对。汪精卫举起了“救护党国”、“打倒独裁”之旗,联合反蒋派,于一九三一年五月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向全国发布《反蒋宣言》。于是,蒋介石调兵遣将讨汪,爆发了宁粤之战……看来,在四分五裂、群雄并存的国民党里,蒋介石欲成为最高领袖、“绝对权威”,也并非易事。    

    



第一部分:最初岁月国共分别确立了“蒋汪体制”和“毛张体制”


    就在蒋汪对抗、宁粤冲突之际,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夜十时,沈阳北大营响起了炒豆般的枪声。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发动突然袭击,炮轰沈阳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的东北军,“遇有日军寻衅,务须慎重避免冲突”、“绝对不准抵抗”。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导致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三千万人民的东三省,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落入日军之手!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激起全国上下的愤慨之情。汪精卫借此机会,猛烈抨击蒋介石,坚持要蒋介石下野。国民党的四分五裂,此时达到了高潮:国民党的“一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召开;国民党的“二全”大会,在汪精卫主持下召开;国民党的“三全”大会,在蒋介石主持下召开;眼下,竟然有三个“四全”大会,分别在南京、广州和上海举行!在南京,蒋介石主持了“四全”大会;在广州,孙科主持了“四全”大会——理应由汪精卫、胡汉民主持,会议开了一半,胡汉民回粤主持;在上海,汪精卫主持召开了一个“四全”大会。    

    国民党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日军侵略,民怨沸腾,而国民党的“三巨头”又如此分庭抗礼!无可奈何,蒋介石不得不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发表《蒋主席辞职电》,宣布下野——这是蒋介石平生第二回下野!口中嘟嘟囔囔着“娘希匹”,蒋介石回奉化溪口老家去了。总算蒋、汪、胡三派合一,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下旬在南京召开。蒋介石“下野”于奉化,汪精卫“称病”在上海,胡汉民也说自己“血压高”,留在广州。“三巨头”都没有在四届一中全会上露面,会议由于右任主持。会议作出了折中的方案,即由蒋、汪、胡三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常委,轮流担任主席。此外,改组国民政府,推举空头元老林森为主席,由孙科任行政院院长。没有“三巨头”出席的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毕竟缺乏权威性。就在四届一中全会结束半个多月后,一场重要的幕后交易在杭州进行:已经“下野”的蒋介石,从老家奉化来到杭州,住入澄庐。他写了一封密信,托陈铭枢、顾孟余赴沪,面交汪精卫。一直“称病”的汪精卫见信,立即精神抖擞,百病皆无,赶往杭州。于是,这两个多年来互为政敌的巨头,在澄庐通宵密谈,“相见甚欢”。这次密谈,变“蒋汪对抗”为“蒋汪联盟”。消息不胫而走,胡汉民气歪了鼻子——因为汪、胡有密约在先,两人联合反蒋,谁也不与蒋单独密谈。如今,汪背弃了胡,胡也就决心独力与蒋、汪对抗。蒋、汪携手,返回南京。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汪精卫接替孙科,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主持政府工作;三月六日,蒋介石复出,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掌握军权。从此,人们对蒋介石改称“蒋委员长”。从此,国民党形成了维持多年的“蒋汪体制”,形成了“蒋主军、汪主政,蒋、汪共同主党”的格局。胡汉民则在两广主持国民党西南执行部,跟蒋、汪保持半独立的状态,但毕竟在中央失去了地盘。在蒋、汪之间,蒋掌兵权,实力胜于汪……    

    在中共党内,斗争也颇激烈:连任五届总书记的陈独秀,因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于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二日下台;取而代之的瞿秋白,又因“左”倾盲动错误而下台;接替瞿秋白的李立三,犯了“左”倾冒险错误而遭批判;一九三一年一月七日,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由于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他的得意门生王明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又开始实行“左”倾教条主义……这一右三“左”,折腾着中共,走马灯似的改换着领袖,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到博古……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八日,蒋介石发表了《告共党书》,以讥诮的口吻,论及了中共的党内斗争:“中国自有共产党以来,没有一时一刻不在错误路线当中。“十五年、十六年(引者注:此处指民国纪元,即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下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