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129天前 | 83408 次浏览 | 分享到:

  ②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六《平蜀盗》。

  ③ 《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五《北直隶·大名府田赋志》。

  ① 《明史》卷一八七《陆完传》。

  ② 《明史》卷一八七《陆完传》。

  ③ 高岱:《鸿猷录》卷十二《平河北寇》。

  ④ 《明史》卷一八七《马中锡传》。

  ⑤ 《明武宗实录》卷七四,正德六年夏四月壬寅。

  达于北直隶、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湖广以至江西。这年八月,两支起义军联合进逼京师,遭到明军的阻击,于是转而南下。九月,杨虎一路起义军破沧州,进至山东,山东诸郡县多为起义军所破。明朝命太监谷大用总督军务,兵部侍郎陆完提督军务,加派京营军,并增调宣府、大同、绥远边兵,前往镇压。杨虎军突破明军包围,南向进攻徐州不克。十一月至宿迁渡小黄河(黄河故道),杨虎不幸落水身亡。

  杨虎死后,众推刘惠为首、赵鐩为副,继续战斗。刘惠率军进入南直隶霍丘(今属安徽),大败明军。“当是时,河、淮南北官吏望风遁”⑥,人民纷纷参加起义,共推刘惠为奉天征讨大元帅,赵鐩为副元帅,下设前、后、左、右、中五个都督,分二十八营,各树大旗为号。旗上大书“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他们转战河南、湖广等地,威震全国。正德七年(1512),赵鐩在江夏被俘,押送京师处死。刘惠转至河南南召,兵败,纵火自焚。

  刘六、刘七率领的起义军,于正德六年(1511)秋,自河北进入山东,连战连捷。次年,他们再由山东攻入河北,进抵香河、宝坻、玉田诸县,转攻武清,屡败明军,对京师构成严重威胁。明朝发重兵堵截,刘六、刘七率众南下湖广。由于刘惠、赵鐩所率起义军已被明军镇压,刘六、刘七孤军奋战。后刘六在黄州团凤镇兵败,与其子投水自杀。刘七和齐彦名率众顺江而下直至南通,活跃在九江、安庆到南通的长江沿岸,“凡三过南京,往来如入无人之境”①。这年八月,起义军在南通战败,刘七中箭投水自杀,齐彦名英勇战死,几百名起义军将士壮烈牺牲。

  江西农民起义。正德五年(1510)前后,江西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抚州东乡有王钰五、徐仰三、傅杰一领导的农民起义,饶州姚源洞(今江西万年县境)有汪澄二、王浩八、殷勇十领导的农民起义,瑞州华林山(今江西高安县境)有罗光权、陈福一领导的农民起义,赣州大帽山(今江西寻乌县南)有何积钦领导的农民起义,靖安县越王岭玛瑙寨有胡雷二领导的农民起义②。他们在山谷间据险立寨,遥相呼应,声势甚盛。正德六年二月,明廷派右都御史陈金总制军务,调动南方数省军队前往镇压。在明军的胁迫下,上述几支农民起义被先后镇压。但到正德十二年,在江西南部与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农民的反抗斗争又趋于活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州县”①,“围攻城池,敌杀官兵”②。明廷派遣右佥都御史王守仁为南赣巡抚,提督军务,前去镇压。到正德十三年,南赣的几支农民起义先后被镇压。⑥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五《平河北盗》。

  ①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五《平河北盗》。

  ②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八《平南赣盗》。

  ① 《王阳明全集》卷一《添设和平县治疏》。

  ② 《王阳明全集》卷九《攻治盗贼二策疏》。

  嘉靖年间的农民起义嘉靖时,进入明中叶以来逐渐发展的社会矛盾仍在发展,财政窘困,差徭日繁,激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早在嘉靖初,就有农民武装起义发生,尤其是嘉靖中期以后,更为频繁。总计不下四五十次,而且地区很广,几乎涉及所有省区,起义者除农民外,还有盐徒、矿工和散兵游勇。有的规模很大,人数达数万,甚至十余万。规模较大的有:嘉靖元年(1522)十一月,山东矿工王堂在青州颜神镇起义,转战东昌、兖州二府,进入河南和北直隶地区。次年正月,杀河南明指挥赵太等三十余员,官军八百余人。二月,起义者遭到明军镇压。

  嘉靖七年(1528)二月,山西潞城县陈卿起兵,屡败明军进剿,累获战捷,“千里内如暴风卷浪”③。十月,明廷调集山西、河南、山东、北直隶四省官军镇压,起义失败。

  嘉靖三十二年(1553)七月,河南柘城师尚诏聚众数千起义,攻克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及柘城、鹿邑。八月,攻太康县。九月,攻打宿州,计划东下取凤阳,兵败于五河县。这次起义前后凡“四十余日,破府一、县八,杀戮十余万”①,震动三省。

  嘉靖四十年(1561)九月,广东饶平县人张琏领导的起义军也活跃起来。他最初参加了郑八的起义,郑八死后,他与萧雪峰分领其众,转战福建、江西间。嘉靖四十一年二月,提督两广侍郎张臬奏请调狼兵十万,与福建、江西官军会同镇压。五月,张琏与萧雪峰战败被俘,起义军三万余人被遣散。③ 毛奇龄:《后鉴录》卷三。

  ① 《明史》卷二○五《曹邦辅传》。

  第三节明末农民大起义天启、崇祯间,随着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经济剥削的苛重,社会矛盾益趋激化,各地农民起义再度兴起,最终推翻了明朝的腐朽统治,为一个新的皇朝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徐鸿儒、于弘志的白莲教起义明末以秘密宗教组织的民众反抗斗争,迅速发展。万历年间,蓟州人王森传播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其教徒遍布北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万历四十二年(1614),王森在京师传教时被捕,死于狱中。之后,其弟子巨野人徐鸿儒继续组织白莲教,信徒不下二百万。天启二年(1622),他联合景州(今河北景县)于弘志、曹州(今山东曹县)张世佩等,图谋起义,并约定中秋起兵。但因计划泄露,遂于五月先期发动。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驾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①。徐鸿儒自称中兴福烈帝,改年号为大乘兴胜元年。起义军很快攻克了郓城、邹县、滕县、峄县,“众至数万”②,屡败官军。其时,于弘志在河北武邑、枣强、衡水等地起兵响应。又有刘永明聚众二万人,不久与徐鸿儒队伍汇合,起义声势大振。他们计划“南通徐淮、陈、颍、蕲、黄,中截粮运,北达神京,为帝为王”③。经过半年多的战斗,十一月,徐鸿儒被部下出卖,在邹县被捕押至京城杀害。徐鸿儒起义被镇压下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