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129天前 | 83522 次浏览 | 分享到:

  李自成夺取襄阳后,明朝在中原已无精兵可与农民军作战。崇祯帝急于消灭起义军,只好调动陕西的孙传庭部出关进剿李自成。崇祯十六年(1643)五月,孙传庭总督河南、四川军务,不久又进兵部尚书,加督山西、湖广、贵州及南北军务。孙传庭遂以副总兵高杰为中军,四川总兵秦翼明出商雒为犄角,以延绥、宁夏总兵王定、官抚民为后劲,总兵牛成虎、副将卢光祖为前锋,会集河南。李自成利用孙传庭部孤军深入后援不继的弱点,首先在河南汝州切断明军粮道,明军军心大乱,郏县一战,明军师饥自溃。自成“纵铁骑践之,传庭大败”①。十月,李自成乘胜追击,在潼关击毙兵部尚书孙传庭,连破华阴、渭南、华、商、临潼,进攻西安。十月十一日,李自成攻占西安城,活捉秦王朱存枢,杀死陕西巡抚冯师孔。接着,分兵攻取陕西三⑤ 郑廉:《豫变纪略》卷三。

  ① 郑廉:《豫变纪略》卷三。

  ② 张岱:《石匮书后集》卷六三《盗贼列传》。

  ①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

  边,所至风靡。至此,湖广西北部、河南大部及陕西三边,都在李自成控制之下。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改元永昌,造甲申历。封刘宗敏、田见秀等以下功臣为五等爵,更定官制,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士平章军国事,以牛金星为之,宋献策为军师,以下设六部政府尚书、侍郎,分理政务。地方上设省节度使、巡按直指使以及道防御史、府尹、州牧、县令等。

  西安政权建立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李自成率大军东渡黄河,经由山西攻夺北京。所过之地,严禁抢掠,实行“平买平卖”、“公平交易”等政策。一路势如破竹,“所过七十余州县,无不开门迎降”①。三月初一日破宁武关,七日下大同,八日至宣府,十四日抵居庸关,十七日进围北京,十八日入彰仪门进据外城。崇祯帝见大势已去,自缢于煤山(今景山)。十九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占领了北京。

  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在北京短短的四十余天里,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已取得的胜利成果。

  稳定北京的社会秩序,严明军纪,禁止扰民。他下令“商贾仍令开市不闭,军士掠杀者斩,最轻者亦断手砍足”②。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始终粗衣粝食,保持农民本色,不时“问民疾苦”③。

  健全政权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大顺军进入北京后,按照西安所拟定的官制,健全了各种机构,提高武官的地位,大顺文官俱听武官节制。制定《永昌仪注》,“条记官制、补服、朝见仪节,以及各官往来礼柬之类皆具”④。接管地方。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占有了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及北直隶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湖广、江苏、安徽等省的部分地区。为恢复地方秩序,李自成及时派出了一批地方官,接管地方州县,“所至无违者”⑤。

  甄别录用明朝降官。大顺军入京后,充实和加强政权建设。除以农民军将领为核心骨干外,也录用了相当数量的明朝中下级官员。责令在京的明朝官员到指定地点进行登记,凡三品以上,不予录用;四品以下,酌情录用。首批选用九十六人,后又陆续录用。为求取人才,大顺政权还开科取士。设置“比饷镇抚司”,继续实行追赃助饷,以大将刘宗敏主持。官吏一律按照品级高低定出银数多寡。

  大顺军进入北京后,对守卫山海关的吴三桂也进行了争取,令其父吴骧① 赵士锦:《甲申纪事》。

  ② 陈济生:《再生纪略》。

  ③ 彭孙贻:《平寇志》卷十。

  ④ 谈迁:《国榷》卷一○○。

  ⑤ 李天根:《爝火录》卷三。

  作书招引,并派降将唐通携白银四万两前去劝降。但是,野心勃勃的吴三桂,以父受追赃拷索,爱妾被掠为借口,不惜勾引清兵,向农民军反扑。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军六万东征,二十一日抵山海关,与吴三桂展开激战,不料清骑兵突然袭击,战斗失利,撤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举行即位典礼,“追尊七代皆为帝后,立妻高氏为皇后。自成被冠冕,列仗受朝”①。三十日,农民军撤出北京。七月,李自成经由山西,进入西安。永昌二年(1645,清顺治二年),李自成迫于清军追击转入湖广。同年四月,年仅三十九岁的李自成遇害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

  明末农民大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最终推翻了明朝的封建统治。它历时十八年,规模大,势力所及达到全国十六个省区。参加人员广泛,以农民为主体,包括各个社会阶层。并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的口号,反映了农民平等平均的思想。另外,农民军在军事组织、指挥,战略和战术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附表明世系表① 《明史》卷三○九《李自成传》。

  第六章南明政权及各地的抗清斗争第一节清兵入关及大顺政权的抗清斗争清兵入关崇祯二年(1629)以后,清兵多次进入京畿、山西,围宣府,入永宁,攻大同,破代州,甚至屯兵于皇陵所在的天寿山①。其时清兵入关的目的,主要是劫掠,而不是占地,每于饱掠后即退。这些军事行动对明朝君臣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更甚于军事方面的压力。

  崇祯十六年(1643),清帝皇太极死,其弟多尔衮以摄政王的身份,拥立皇太极第三子福临,此举引起清政权内部的斗争,在一段时间里,不向关内用兵,稍微减轻了明朝廷的压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