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10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08天前 | 70606 次浏览 | 分享到:

  李光地回乡不到一年,从五十五年(1716)三月开始,康熙帝便一再传旨敦促其办完事迅速归朝。五十六年四月,李光地回京,趋热河(今河北承德)朝见。于是又立即供职,奉命审阅大学士王掞等所纂《春秋传说》及翰林院检讨张照等所辑《篆字经文》等书,时年七十六岁。此事,又引起不少人的非议,以为李光地贪图禄位。五十七年(1718)正月,内阁议上孝惠章皇后尊谥疏中未写章皇后字样,部议李光地等大学士“甚属错误”②,应各降三级。康熙帝予以宽免。四个月后的五月二十八日李光地病逝,享年七十七岁。正在热河行宫的康熙帝于六月十二日(7 月9 日)得到李光地噩耗及接到其请求休致的遗疏后,深为“悯悼”。他清楚群臣对李光地的不满情绪,特向大学士等说:“李光地屡经求退,其奏折已呈览数次。因大学士王掞患病告假,故暂止其奏,俟王掞到阁时,令其具本奏请,并非李光地贪恋官职① 方苞:《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卷6《安溪李相国逸事》。

  ② 方苞:《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卷6《安溪李相国逸事》。

  ③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九辑,中华书局1983 年版。

  ④ 《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九辑,中华书局1983 年版。

  ⑤ 《清史列传》卷10《李光地传》。

  ① 《清史列传》卷10《李光地传》。

  ② 《清圣祖实录》卷277。

  而借以为名也。前折衷心毕露,甚是详明。”③遂将李光地以前请求退职奏折及遗疏一并发下,以消除群臣的误解。当天,康熙帝便派遣皇五子允祺、内大臣公马尔赛等往奠茶酒,赐银一千两。又命工部尚书徐元梦等护其丧归。康熙帝又谕部臣等说:“李光地久在讲幄,简任纶扉,谨慎清勤,始终如一。且学问渊博,研究经籍,讲求象数,虚心请益,知之最真无有如朕者;知朕亦无有过于光地者。倚任方殷,忽闻患病溘逝,朕心深为轸恻。所有应得恤典,该部察例具奏。”①于是予祭葬,谥曰文贞。雍正元年(1723)追赠太子太傅,十年入贤良祠。

  李光地生平著作丰富,主要有《周易通论》四卷、《周易观象》十二卷、《诗所》八卷、《大学古本说》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余论》一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杂记》二卷、《古乐经传》五卷、《阴符经注》一卷、《参同契章句》一卷、《注解正蒙》二卷、《朱子礼纂》五卷、《榕村语录》三十卷、《榕村文集》四十卷、《榕村别集》五卷。

  ③ 《清圣祖实录》卷279。

  ① 《清史列传》卷10《李光地传》。

  第二十章于成龙康熙时期,社会趋于安定,扫除了前代明朝的一些积弊,居官清廉者不断出现。于成龙①与张伯行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著名清官,被人们赞为“江南第一清官”,“天下廉吏第一”。

  ① 康熙时有两个于成龙,一为山西人,一为直隶人,皆以居官清廉、勇于任事而受到朝野称道。时称前者为“老于成龙”,后者为“小于成龙”。本篇即指“老于成龙”。

  第一节勇于任事于成龙,字北溟,别号于山,山西永宁(今离石县)人。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八月二十七日,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从小就受良好教育。崇祯十二年(1639),二十三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仅得个“副榜”贡生②。清顺治十八年(1661),进京备选,授广西省罗城县令,③始登仕宦之途,这年,他已四十五岁。

  罗城位于广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万山峻岭,沟谷纵横,虎狼昼行无忌,四时毒雾迷天,瘴疠盛行,北方人视为绝境。加之瑶、僮(壮)等民族杂处,语言不通,纠纷时起,很难治理。于成龙受命时,罗城县几经战争蹂躏,已残破不堪。显然,把这个最荒凉、最贫穷而充满了危险的地方交给了于成龙治理,亲友们都为他担心。他却不以为然,说:“君命也,独不闻义不辞险耶!”①行前,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某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②于成龙明知前途多艰,仍毅然接受任命。他辞别泪流满面的母亲和妻儿,跨上一匹驴,带了四名仆人,离家上任。他涉历重重险要,行程六千余里,终于来到了罗城,只见遍地蒿草,荒无人烟,瘴雾弥漫,群山隐现。县城仅有六户人家,城无寸墙,衙门仅是茅屋三间,门窗皆无。他一到,马上砍篱棘,插地为门,在院中积土,当作几案,旁边挖坑做饭,炊具只有一锅一盆。

  于成龙到任后,就实心做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天召吏民来“从容问所苦”,宣谕朝廷慰抚之意。在当时情况下,召集流亡百姓,保护他们安居,不再受战争袭扰,特别是打击盗匪的抢劫活动,使他们安心生活,就成了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发现有抢劫、盗窃等事件发生,立即命随从侦破,审讯属实,迅速做出处理。经此不断打击,抢劫、盗窃以及危害百姓的不法事明显敛迹,地方渐获安宁,百姓也开始安下心来。

  与罗城邻近的瑶族头人酋长,经常到罗城一带杀掠,成为当地百姓一大祸患。于成龙到任后,组织一支乡兵,将其击退,追剿残敌,欲一举捣毁其巢穴。瑶人酋长非常害怕,发誓再也不敢侵犯罗城境。于成龙这时才下令停止进兵。百姓免去年复一年的惊恐,更安心于生产,专力耕耘。①他体恤当地百姓疾苦,屡次请求上司放宽徭役的规定,减轻他们的负担,还想尽办法,从内地运进当地百姓急需的食盐,解决了人们生活的一大难题。诸事稍有头绪,他便兴建一处学宫,开展文化教育,培养人才。他创设了一座“养济院”,救济衣食无着、无亲故的贫穷人和无人侍养的老人的生活。于成龙面对现实情况,什么该办,什么该废,他都一一清理落实。原先一个残破毫无生气的罗城开始变得富有生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