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10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19天前 | 72618 次浏览 | 分享到:

  ⑥ 《清仁宗实录》卷63。

  ⑦ 《圣武记》卷9《嘉庆川湖陕靖寇记四》。

  ① 嘉庆帝镇压白莲教起义利用的地方武装中,有团勇与乡勇之别。

  ② 严如煜:《川省边防备览》卷12《策略》。

  ③ 《圣武记》卷10《嘉庆川湖陕靖寇记七》。

  ① 《圣武记》卷10《嘉庆川湖陕靖寇记七》。

  ② 《圣武记》卷10《嘉庆川湖陕靖寇记七》。

  七年五月,又将额勒登保革职留任,令其“遍访将士,献擒渠之计。并悬重赏赐募。..限六月内灭贼”③。在清军全力压迫下,至七年十一月,起义军的著名领袖大部分已战死和被俘,零星起义军千余人只能分散活动于丛林中。嘉庆七年十二月,经略、参赞会同川督、陕督、湖督,以大功勘定,用黄布朱里折六百里驰奏,嘉庆帝立即“祭告裕陵,宣示中外”,论功行赏,大封领兵将帅、地方大吏。他虽以大功底定宣示中外,并没有立即撤兵罢战。他深明“一贼不尽,皆可滋蔓”的历史教训,指示经略、参赞“毋遽来京”,诸帅亦屯兵险要,穷追残存的起义军。至嘉庆八年七月,额勒登保等奏报三省肃清,大批清军开始撤离。不久,起义军余部趁清军纷纷撤离之机,突出老林,四出活动,而大批被裁撤乡勇与起义军的联合,使已濒临失败的白莲教大起义大有重振雄威的势头。这时,起义军人数虽不多,然而,他们皆历经百战之余,有丰富的经验,且“具悉官军号令及老林径路,忽陕忽川,忽聚忽散”①,而清军“分军遏之则不利,大队趋之则兔脱,仅余二、三百贼,而三省不得解严”②。地方大员一时束手无策。九年,嘉庆帝只好再次派遣还朝不久的额勒登保以钦差大臣赴陕,会同德勒泰再次围剿起义军。直至九年九月,各路皆报肃清。但是,即使在此后,起义军余部的活动仍在进行。嘉庆十年五月,起义军的最后一个领导者王世贵牺牲,标志着起义的最后失败。历时九年,遍及五省的白莲教农民大起义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嘉庆帝为了镇压起义,先后调集了十六个省的兵力,耗费白银二万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清政府在镇压起义军时,被击毙的一、二品高级将领二十多人,副将、参将以下军官四百多人。清政府的武装力量因而受到极大削弱。从此,这个皇朝走向衰落的趋势益发不可遏止。

  嘉庆帝竭尽全力刚刚把白莲教大起义镇压下去,东南海疆警报迭起。福建同安人蔡牵领导的起义军,自嘉庆五年(1800)即发难于闽浙沿海,力量日益壮大。嘉庆九年起义军连■八十余艘,进入福建沿海。冬,蔡牵聚集战船百余艘率众二万有余进攻台湾,自号镇海王。这时,白莲教起义已被镇压,嘉庆帝立即增强了对蔡牵起义军的镇压,至嘉庆十五年二月,蔡牵领导的东南沿海人民起义最后失败。

  东南海疆的警报刚刚解除,嘉庆十八年(1813),对清朝造成更大政治威胁的林清、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农民起义又爆发了。嘉庆十八年九月初七日,三千名起义军攻破河南滑县县城,杀死知县强克捷,于狱中救出李文成,并推他为起义领袖。直隶之长垣、东明,山东之曹州、定陶、金乡等地农民纷起响应,杀官围城,势如烈火。与此同时,变生肘腋,祸起萧墙。九月十五日,由林清组织的京畿附近的天理教农民起义军二百多人,由宣武门潜入内城,其中八十多名起义军突入禁门,至大内。当时,嘉庆帝正在热河行围。变起,宫内一片惊慌。留京王大臣率禁兵至,突入大内的起义军势孤力单陷于失败。嘉庆帝得到消息,惊恐万分。十七日下诏罪己,谴责诸臣“因循怠玩”,“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①。谕令新任步军统领英和于京城及近畿大肆搜捕,“其三品以下官员以及军民铺户人等俱著逐户挨查,除妇女不③ 《圣武记》卷10《嘉庆川湖陕靖寇记七》。

  ① 《圣武记》卷10《嘉庆川湖陕靖寇记八》。

  ② 《圣武记》卷10《嘉庆川湖陕靖寇记八》。

  ① 《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11。

  查外,丁男按名点验”②。同日,林清于北京郊区的黄村被捕。十九日嘉庆帝还宫,在瀛台亲讯林清及内应太监,“皆磔之,传首畿内”③。在大力捕杀近畿农民起义军的同时,他重新大规模调兵遣将,布置对直、鲁、豫农民起义的围剿。十九年正月,在清军围剿中,天理教农民起义失败。

  嘉庆一朝,人民的反抗斗争几乎没有停止过。嘉庆帝虽然把农民起义血腥镇压下去了,但是在农民起义的不断的沉重打击下,嘉庆帝统治的皇朝变得虚弱、精疲力尽。

  ② 《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11。

  ③ 《圣武记》卷10《嘉庆畿辅靖变记》。

  第四节抑制英国入侵严禁鸦片输入嘉庆帝在当政的二十多年中,除了着力于内政的整饬和全力扑灭农民起义而外,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东侵,他也不得不处理棘手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

  嘉庆十年(1805),英国“护货兵船四只来广”,并带来英王书信,信中表示要以兵力“帮同缉捕”起义军。嘉庆帝对英国此举表现了高度的警惕,谕令粤督倭什布严密防范:“护货兵船向来必有湾泊处所,总当循照旧规,勿令任意越进为要。”①他又命即将到任的粤督那彦成,“修明武备,整顿营伍..以慑外夷而靖海疆”②。至于英王文书中表示的以“兵力帮同缉捕”起义军的意向,他明智地加以拒绝,表示:“海洋地面,番舶往来,原应内地官兵实力查缉,焉有借助外藩消除奸匪之理?”③嘉庆十三年九月,英国又借口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将带有炮械火药的兵船四只湾泊香山县属鸡颈洋面,英兵三百名,公然于澳门登陆,占据澳门东西炮台。后来,英舰见广州毫无准备,竟将兵船驶进澳门,停泊黄埔,又驾坐三板船至省城外,总兵黄飞鹏开炮轰毙英兵一名,伤三名,英军被迫陆续撤退。嘉庆帝接到奏报十分重视。为此,他严正声明,葡人与法人互相争杀,是它们之间的事,“中国并不过问”。但是,“中国外藩自有一定疆界,试思中国兵船从无远涉外洋,向尔国地方屯扎之事,而尔国兵船辄敢驶进澳门登岸居住,冒昧已极!”④他一针见血地揭露英国入侵的目的说:帮护葡人也好,效力“天朝”也好,统统不过是借口,究其真实动机不过是“尔国夷人见西洋人在澳门贸易,趁其微弱之时,意图占住”⑤。他严正警告英国侵略者:“即速撤兵开帆”,“若再有延挨,不遵法度,则不但目前停止开舱,一而即当封禁进澳水路”,“并当调集大兵前来围捕”①。同时,他又以五百里的特急谕令,命粤督吴熊光:“边疆重地,外夷竟敢心存觊觎,饰词尝试,不可稍示以弱。”“当密速调派得力将弁,统领水陆官兵,整顿豫备,一有不遵,竟当统兵剿办,不可畏葸姑息,此事于边务夷情,大有关系。”②而粤督吴熊光、粤抚孙玉庭“唯鳃鳃于数十万税银,往复筹计,其于防备机宜,全未办及。”他申斥吴熊光、孙玉庭“懦弱不知大体”。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边防重地“任令外夷带兵阑入,占据炮台,视为无关紧要,不知有何事大于此事者?”③嘉庆帝将严重失职的吴熊光革职,并于十四年三月将其遣戍伊犁,孙玉庭革职罢归。英国侵略者面对戒备森严的广东海防,只好“开帆远去”。十四年,贸易季节来临时,嘉庆帝指示粤督百龄:英吉利“素性强横诡诈”,“于本年该国货船到时,先期留心侦探,如再敢多带夷兵欲图进口,即行调集官兵相机堵剿。”④① 《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7。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