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旧科班的这一整套方法是符合于教育学原理的。我国古代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使 用,也很注意“量才而教之,量才而用之”的原则。如《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 仲舒在一篇奏疏中提出建议:“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才。” 他还建议:“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类似这样的主张,历代都有,可以说是老生 常谈,简直很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然而,这种量体裁衣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也是从实际出发、符 合实际需要的。整个社会全面地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有计划地造就各种各样的人才。 但是,这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所谓“天才教育”那一派学说,必须区别清楚。旧中国 反动的资产阶级学者如胡适之等人,曾经对于所谓“天才教育论”随声附和,极端片面 地主张只让少数“天才”去受教育。比如《胡适论学近著》中写道:“从那绝大多数的 青年学生里,选拔那些真有求高等知识的天才的人去升学。”这就等于把成千上万的青 年学生都关在“高等知识”的门外了。这种所谓“天才教育”岂不是荒唐之至吗?
我们绝对不能赞成那样的“天才教育”。我们主张聚天下人才而教育之,教育的方 法是因才施教,也就是量才而教。这种教育方法,是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社会各方面的实际需要,允许各行各业培养和使用必要数量的人才,让每个青年学 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都能得到老师的具体帮助,而每个老师对学生也都能负责到底, 量体裁衣,使各种人才各得其所。
写到这里,旁边有同志问道:你这不是主张恢复旧科班制度吗?我说:这是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有何不可!
燕山夜话(五集) “烤”字考
生活在北京的人,都知道北京西城宣武门内大街有一家著名的“烤肉宛”。但是, 很少有人去注意这家的招牌有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其实,这个招牌的头一个字,“烤” 字就很值得研究。
前几天,一位朋友给我写来一封信,他说:“烤肉宛有齐白石所写的一个招牌,写在一张宣纸上,嵌在镜框子里。文曰:”清 真烤肉宛。‘在正文与题名之间,夹注了一行小字(看那地位,当是写完后加进去的), 曰:“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原无标点)看了,叫人觉得:这老人实 在很有意思!因在写信时问了朱德熙,诸书是否真无烤字;并说,此事若告马南邨,可 供写一则燕山夜话。前已得德熙回信,云:”烤字说文所无。广韵、集韵并有燺字,苦 浩切,音考,注云:火干。集韵或省作熇,当即烤字。燺又见龙龛手鉴,苦老反,火干 也。‘烤字连康熙字典也没有,确如白石所说,诸书所无。“
我很感谢这位朋友,他引起了我的兴趣,也引起了报社记者同志的兴趣,他们还把 烤肉宛的匾额等拍了照片。原来这个匾额的款字写着:八十六岁白石。计算齐白石写这 个匾额的时候,是一九四六年,还在解放以前。
据说,当时白石老人常到宛家吃烤肉,多次写字画画送给店主人。比如有一次,白 石老人画了几枝梅花,题两句诗:“岁寒松柏同精健,知是无生热血多。”这似乎是在 国民党反动统治期间表示一种不甘屈服的意思。他用这副画送给烤肉宛,当然也包含有 对店主人的勉励之意。过了两年,白石老人八十八岁的时候,又画了一幅寿桃送给店主 人,题曰:仁者多寿。不难了解,这不但是老人自寿,而且也为店主人祝寿。齐白石和 店主人之间这样亲密的关系,实际上不过是烤肉宛和各阶层市民群众的亲密关系的一个 反映而已。
因为烤肉宛服务的对象,主要的是城市的劳动人民,所以这一家的招牌也是按照人 民群众的口头语来命名的。你看这个招牌多么通俗,多么容易上口啊!为了适合于劳动 人民的口语,用字是否要考证出处,当然就不算什么重要的问题了。
特别是在解放以后,按照群众的习惯和需要而产生的许多简体字,逐渐被社会所公 认,成为正式通行的文字,因此,象烤肉宛这样的招牌,就更加使人一见如故,不以为 奇了。
应该提到,梅兰芳同志生前,曾于一九六○年十月为烤肉宛题了一首诗。他写道:“宛家烤肉早声名,跃进重教技术精。劳动人民欣果腹,难忘领导党英明。”
的确,烤肉宛三字,对于北京的劳动人民实在是太熟悉了。拆开来,光说一个烤字, 人们也会马上联系到烤肉或烤肉宛。
这个“烤”字虽然是“诸书所无”,但是并非完全不可稽考的毫无根据的杜撰文字。 前面摘引的信上已经查考了《广韵》、《集韵》都有“燺”字,《集韵》又省作“熇” 字,就是“烤”的本字。不但这样,《说文》中也有“熇”字,段玉裁注云:“火热也。大雅板传曰:熇熇,然炽盛也。易:家人嗃嗃,郑云:苦热之意,是嗃 即熇字也。释文曰:刘作熇熇。”
由此可见,“熇”字的出处应该追溯到《诗经》《大雅》《板》八章中。原文是:“天之方虐,无然谑谑。老夫灌灌,小子跷跷。匪我言耄,尔用忧谑。多将熇熇, 不可教药。”
最初显然没有烤字,而只有熇字,这是可以肯定的。那末,后来为什么变成烤字呢? 看来这大概因为熇字是“苦浩切,音考”,日久天长,人为了了便于记忆,索性把它改 为从火从考。从火则表示以火烘热;从考表示它的读音。这是很合理的一个改变,它符 合于我国文字推演和发展的一规规律。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