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本草纲目》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李时珍 | 发布时间: 1026天前 | 25173 次浏览 | 分享到:


7、血痢。用苦参炒焦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8、脱肛。用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患处,并以木贼末敷上。


9、齿缝出血。用苦参一两、枯矾一钱,共研为末。一天擦齿三次,有效。


10、鼻疮流脓发臭。用苦参、枯矾各一两,生地黄汁三合,加水煎浓,随时滴疮上。


11、遍身风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难睡)。用苦参末一两,另用皂角二两,在水一升中揉滤取汁,瓦器内熬成膏,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温水送下。


12、大风癞(按:即麻风)。用苦参五两,切片,浸在酒三斗中,过一个月后,每取取酒饮一合。一天三次。宜常服不断。又方:苦参末二两,缝在猪肚子中煮熟,把药去掉。病人先饿一天,第二天早晨,饮清水一碗后,即取食猪肚,如吐出,须再吃。过一、二时后,以肉汤调“无忧散”五、六钱服下。有恶物排出时,即为见效。再服皂角一斤(去皮,去子)煮汁,汁中调入苦参末,另加何首乌末二两、防风末一两半、当归末一两、芍药末五钱、人参末三钱,一起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酒或茶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时,还用麻黄、苦参、荆芥煎水洗癞。又方:治大风癞及热毒、风疮、疥癣等,用苦参(去皮,晒干)一斤、枳壳(麸炒)六两,共研为末,加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白天两次,夜间一次)。


13、皮肤疥癞,手足坏烂,时出黄水。用苦参三十一两、荆芥穗十六两,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14、上下诸瘘(或在颈部,或在下部)。用苦参五升,在苦酒一斗中浸泡三、四天后服下。


15、瘰疬结核。用苦参末四两,加牛膝汁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热开水送下。


16、汤火伤。用油调苦参末敷伤处。


18、赤白带下。用苦参二两、牡蛎粉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雄猪肚一个,在水三碗中煮烂后,再捣成泥,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送下。


附方


白鲜


释名鲜,音仙。亦名白 、白羊鲜、金雀儿椒。


气味(根皮)苦、寒、无毒。


主治头风、黄疸、咳逆、风疮、疥癣、赤烂等症。


产后中风,但体虚不能服他药的病人,可用白癣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李明珍指出:白鲜是治各种黄疸病和风痹的要药,但许多医生只用之于疮科,这是不够的。


附方


延胡索


释名本名玄胡索。


气味(根)辛、平、无毒。


主治1、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块和药含咽。


2、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3、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灸热蘸药末随时吃下。


4、久患心痛,身热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白开水送下。


5、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钱,米汤送下。


6、妇女血气前(月经不调,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7、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8、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9、腰 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送下。


10、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共研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渐愈。


附方


贝母


释名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气味(根)辛、平、无毒。


主治1、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2、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3、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灸)二钱,共研为末,加沙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4、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


5、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为细末,点眼。


6、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匀点眼。


7、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下。


8、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9、婴儿吹妈,引起胀痛。有贝母末吹入鼻中,很见效。


10、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


11、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附方


山慈姑


释名亦名金灯、鬼灯 、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2、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3、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风痰 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