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本草纲目》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李时珍 | 发布时间: 1026天前 | 25193 次浏览 | 分享到:


6、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7、风牙痛肿。用高良姜二寸、全蝎(焙)一枚,共研为末,擦痛处,吐出涎水,以盐汤漱口。


附方红豆蔻,是高良姜的种子,辛、温、无毒辣。功能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但脾、肺素有伏火的人,不宜用本品。又红豆蔻最能动火伤目,使人流鼻血。所以食料中能用它。


豆蔻


释名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1、心腹胀满,气短。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2、胃弱呕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两,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汤中煮熟,空腹吃下。


3、霍乱烦渴。用豆蔻、黄连各一钱半,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4、虚疟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连面研细,加平胃散二钱,水煎服。


5、瘴疟(热少寒多,或单过时冰热。或虚热不寒)。用豆蔻仁、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枣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汤”(因豆蔻一名草果)。


6、赤白带下。用豆蔻(连皮)一枚、乳香一小块,面裹,煨至焦黄,同面一起研细。每服二钱,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7、脾痛胀满。用豆蔻仁二个,酒煎服。


附方豆蔻的功用是:除寒、燥湿、开郁、化食。是治疟的要药之一。但如吃得过多,则不免助长脾热。伤肺、损目。


白豆蔻


释名多骨。


气味(仁)辛、大温、无毒。


主治1、胃冷恶心(进食即想吐)。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温酒送服。数服以后,即见效。


2、突然恶心。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


3、小儿吐乳。用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共研为末,常抹入小儿口中。


4、反胃。用白豆蔻、缩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为一升(黄土炒焦,去土),共研为末,加姜汁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姜汤送下。此方名“太仓丸”。


附方白豆蔻是治吐名药,也治噎膈,除疟疾寒热。


缩砂密


释名


气味(仁)辛、温、涩、无毒。


主治1、冷滑下痢。有缩砂仁研细,调入羊肝切片中,瓦上焙干,再研细,加与砂仁等量的干姜末,和饭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缩砂仁(炮)、附子、干姜、厚朴、陈桔皮,等分为末,和饭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2、大便下血。用缩砂仁为末,热米汤送服二钱。以愈为度。


3、小儿脱肛。用缩砂去皮研细,擦在一片已剖开的猪腰子中,捆好煮熟,给病孩吃。另服白矾丸。气逆肿喘者,痛难治好。


4、遍身肿满,阴部亦肿。用缩砂仁、土儿狗,等分研细,和老酒饮服。


5、痰气膈胀,用砂仁捣碎,在萝卜汁中浸透,焙干研细,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


6、咳逆。用砂仁(洗净,炒过,研细)、生姜(连皮)等分,捣烂。饭后过一段时间,热酒泡服。


7、胎动(跌坠动胎,痛不可忍)。用缩砂炒热,去皮用仁,捣碎。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服后,如觉腹中发热而胎有活动者,即胎已安。


8、血崩。用缩砂仁在瓦上焙干,研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9、热拥咽痛。用缩砂壳研细,水服一钱。


10、牙痛。口中常嚼缩砂仁,有效。


11、口疮。有缩砂壳煅后研细,擦患处。


12、鱼骨鲠喉。用缩砂、甘草,等分为末,棉花裹好含口吕,咽汁,骨随痰涎吐出。


13、误吞金属等物。用缩砂煎浓汤饮下,可将外排出。


附方缩砂密的主要功用是:和胃醒脾、行气宽中、安胎。其成熟的种子称为缩砂仁,亦简称砂仁;其成熟干燥的果实称为缩砂壳或壳砂。


益智子


释名


气味(仁)辛、温、无毒。


主治1、小便频数。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乌药,等分为末;另用酒煮山药粉为糊,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盐汤送下。此方名“缩泉丸”。


2、心虚尿滑及赤白二浊。用益智子仁、白茯苓、白术,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开水调下。


3、白浊腹满。用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加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4、腹胀痛,泻不止。用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下。


5、妇女崩中。用益智子(炒,碾细)一钱,米汤加一点盐冲服。


6、口臭。用益智子仁一两、甘草二钱,共碾成粉,常舐含口中。


7、漏胎下血。和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服,白开水送下。一日服二次。


附方


荜茇


释名荜拨。


气味辛、大温、无毒。


主治1、冷痰恶心。用荜茏一两研细,每服半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暴泄身冷(自汗,想呕吐,小便清,脉微弱)。用荜茏、内桂各二钱半,高良姜、干姜各三钱半,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3、胃冷口酸(流清口水,心连脐痛)。用荜茏半两、厚朴(姜汁浸、炙)一两,共研业要,加热鲫鱼肉,捣和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4、瘴气成块,在腹不散。用荜茏一两、大内一两,生用,共研为末。加麝香少许,以炼蜜和丸,和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冷酒送下。


5、妇女血气痛(月经不调,下血无定时)。用荜茏(盐炒)、蒲黄(炒)。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此方名“二神丸”。


6、偏头风。令病人口含温水,在头痛的一侧。用鼻孔吸入少许荜茏末,有效。


7、风虫牙痛。用荜茏末擦牙,煎苍耳汤漱口,去涎。又方:荜茏、胡椒,等分为末,化蜡调末成丸子,如麻子大。用时取一丸,塞孔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