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本草纲目》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李时珍 | 发布时间: 1026天前 | 25178 次浏览 | 分享到:


4、九伤出血不止。用嫩紫苏叶加桑叶一起,捣烂敷贴伤处。


5、跌伤出血。用紫苏捣烂敷伤处,伤口自合。又方:用陈紫苏圳蘸伤处流出的血揉烂敷伤。血不成脓,愈后亦无瘢痕。


6、疯狗咬伤。用紫苏叶嚼烂敷伤口。


7、乳痈肿痛。和紫苏煎汤,随进服下,另取紫苏捣烂敷痛处。


8、咳嗽气短。用紫苏茎叶二钱、人参一钱,水一杯,煎服。


附方苏子:是紫苏的果实。气味辛、温、无毒。苏子与苏叶功用相, 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得止下,宜用子。苏子可治:


1、顺气利肠。用紫苏子、麻子仁,等分研烂,水滤取汁,同米一起煮稀饭吃。


2、风湿脚气。用紫苏子,高良姜、桔皮,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3、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肿,不能下地)。用紫苏子二两,捣碎,加水三升,磨成汁,倒入粳米二合中煮成稀饭,和葱,椒、姜、豉一起吃下。


4、消渴。用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皮煎汤送下。一天服两次。体中的水从小便排出。


5、食蟹中毒。用紫苏子煮汁饮下。


水苏


释名鸡苏、香苏、龙脑薄荷 、芥苴。


气味(茎、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1、漏血促使煞费苦心,用水苏煮汁一升服。


2、吐血、下血。用水苏茎叶,煎汁服。


3、吐血咳嗽。用水苏焙干研细,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4、鼻血不止。用水苏五合,香豉二俣,同捣烂,搓成小团,如枣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苏二两,防风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同时以水苏叶塞鼻。又方:水苏、生地典,等分为末,冷水送服。


5、鼻渊(按:鼻渊俗名脑漏,鼻中不断流水、流脓,或脓中带血)。用水苏叶、麦站科、川 芎、桑白皮、炙黄芪、炙甘草、生地黄(焙),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参汤送下。


6、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用水苏叶五两、皂荚(炙,去皮,去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荆芥汤送下。


7、突然耳聋。用水苏叶生捣,棉裹,塞耳内。 


8、头生白屑。用水苏煮汗或烧灰淋汁洗头。


蛇虫咬佃。用水苏研末,酒冲服。并以敷伤处。


附方水苏的主要功用在于理血下气。



释名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阴成、周盈。


气味(花)苦、平、无毒。


主治1、风热头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2、膝风痛。用菊花、陈艾叶作护膝。


3、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末,每用二、三钱,加蜜少许,水煎服。


4、妇女阴肿。用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5、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红椒(去目)六两,共研为末。加淅地黄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睡时茶送下。


附方菊花的功用清热解毒,平肝明目。


野菊


释名苦薏。


气味(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1、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附方


淹闾


释名覆闾。


气味(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1、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


2、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一天服三次。


3、产后血痛。和淹闾子一两,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附方



释名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苦、微温、无毒。


主治1、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2、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3、中风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


4、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5、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6、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


7、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8、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


9、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10、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11、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2、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13、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