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路遥文集》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路遥 | 发布时间: 1017天前 | 4655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这些日子里,焦急地关心着作家健康的《延河》文学月刊社的编辑们,时不时听见他被抬进了抢救室;可他的《创业史》第二部的手稿还是一章又一章不断头的送到编辑部来了;字里行间,犹闻他一片喘息之声!这就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创造的迹——啊!我们这些体格健壮的人又能做出些什么呢? 


现在请来看看吧,他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境况中创造着这些奇迹的—— 


在这个不到十个平方米的空间里,现在到处摆着维持和抢救生命的医疗器械:立在床头角里的大氧气瓶,像一颗小型导弹一般矗立;床下是一个汽车轮胎,里面装的也是氧气。 


那破旧圆桌靠墙的一边,放着中国青年出版社送的夏杂的雾化喷药器;而在他自己的手里,还一刻不停的拿着一个带嘴的橡皮囊,过不了几分钟,就要像给自行车打气一般,往中里喷着止喘的雾剂。各种输氧和输液的皮管子,从这里那里交着伸到他的鼻孔里或者胳膊上,有些管子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下身。在这个用皮管子把他和各处众多的器械联接在一起的房间里,他本为简直就像一部仪器的主体部分。他就牵引着这些“绳索”生活着,工作着。累了的时候,就蜷曲到床上,或者靠在家里拿来的那把靠背上有个窟窿的破圈破圈椅里。病情危急时,双目紧闭,喘成一团,脸立刻变得像荞麦皮一般黑青,常常动不动就被护士们抬进了抢救室——有几次的确过去了,后来又竟然神奇地活了过来。 


只要活过来,稍微积蓄了一点力气,他就又伏在那张破旧的圆桌旁边,握起笔,铺开稿纸,面对着他那些可爱的和可僧的人物,全部神经都高度的集中起来了,就像不久前那个拿着听诊器站在他面前的医一般严峻。 


要是这其间有客人出现在他面前,尽管他是多么的不痛快,但还是立刻把所有创造中的愉快和肉体上的痛苦都一齐埋藏起来,恢复了他平时惯有的镇定、幽默和乐观的态度。他机敏的开玩笑;庄严地创造格言和警句;孩子般笑得前伏后仰! 


不论是踏破门限的约稿人,还是纷纷来探望病情的亲戚朋友,或是为了虚荣心见一名人好出去吹牛皮的“文学界的社会活动家”们,他一律都谦虚和善意来接待。 


他病得实在说不成什么话了,但总是认真倾听别人说话。 


有时他也忍不住一边喘息,一边说了起来。在他高度文雅、遣词酌句、极有教养的谈吐中,有时冷不丁会冒出来一句他们陕北家乡的粗鲁话。这是一些非凡人物通常都具有的性格特征。 


不论说什么事,讨论什么问题,长期养成的思考习惯,使他对涉及到的一切都采取一种认真态度。决不因为严重的疾病压身,或者所面对的问题和事情是属鸡毛蒜皮一类,就让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处于麻痹松懈状态。哪怕是谈论苹果树的栽培技术呢,他会立刻使自己处在园艺专家的位置上,动员他所有这方面的知识来参予这种谈话。强烈的好胜心和自信心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谦恭的领教精神在他身上好并不对立,而恰当的统一起来,然后力争使自己在讨论的这一个问题领域中,认识比别人领先,立足点比别人站的更高一些。这不是为了显能。任何一个搞大事业的人就是时时处处这么严格的把自己训练到生活排头兵的位置上。毫无疑问,在这个人的生活目标中,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一时一事都严格训练自己,使自己最终能跑在同时代同行业人们的最前头。这个个性很强的人,一生都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就是眼下已经快要最后倒下去了,他手里握着氧气瓶,还继续往前跑——他觉得最好是把所有的“文学健将”肟在他的身后!他并不伸出脚去绊倒跑在他前的人;他只是想用他自己的力量尽量跑在前面! 


现在,这个累得喘成一团的、带着氧气筒的文学“长跑运动员”,在六十年代初显然已经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名次”,但他仍然在拼命跑着——他自己为自己规定的“冲刺线”还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他知道他已经永远失去了“冲刺”的机会,但他决不会因此而退下阵来。他还在遥远的地平线上。他知道他已经就远失去“冲刺”的机会,但他决不会因此而退下阵来。他殃在正和死亡一分一秒的争夺着时间! 


社会上时刻都传递着他病危的消息。这些消息当然很快就被刚见过他的人证实了。的确。这个人时时刻都处在生命垂危之中! 


但他一天又一天顽强地活着,不停地创造着。他雕刻《创业史》里的人物,同时也在雕刻着他自己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对我们来说,比他所创的任何艺术典型都具有意义;因为在祖国将面临的一个需要大量有进取心人物的时代里,他是一个具体、活生生的楷模! 


他所住的这个充满各器械的、奇特病房里,唯一的一扇户是朝南开的。在曙色或者暮色中,他把输氧的皮管用胶布固定在鼻孔里,佝偻着身子,孤独地,若有所念地静静立在窗着前,向的远方张望;眼前急切地穿过城市南面的一片高楼大厦,寻找云雾缭绕的终南山巅——终南山下,正是那熟悉的稻田与麦田交织的田园啊!他在那里的泥土中生活了十几个年头,可是现在却不能回去了。皇甫村那个他住了十几年的家连同他亲爱的马葳同志(他的爱人)都在文化革命中被毁灭了——现在那一切都已经成了痛苦的记忆。他现在真像《创业史》里的单身汉高增福一样带着一种悲壮的性格和一身傲骨率领着他的几个还未成家立业的“才娃”,在姚士杰、郭世富、郭振山们的冷眼中,不屈不挠地进行艰苦的创业。他坚信地信仰了一生的事业不会毁灭,就像终南山和终南山下的大地田园永远不会毁灭一样——正因为如此,他才在这个间不到十平方米的病房里,丝毫也不放弃神圣的使命和职责;全然不顾即将到来的死亡,仍然继续为已经进笔但还没有完成的一切拼命的奋斗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