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三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1012天前 | 27610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四是“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某一时代的人,应该用本时代的话。比方我们是民国三十六七年人,所以不应该用春秋战国时代的话,坐飞机到日本来,不应该说“挂帆东下”。在电灯下打毛衣,也不要说“挑灯夜绣”。从历史的眼光来看,新文学并不是突然发生的。《礼记》有一句: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必及乎其身。”就是说生在现今的时代,而要回到古代之道,灾害一定会临到你的身上。中国的古典有“五经”,“四书”。到司马迁之《史记》,班固之《汉书》,经过了一次革命。一直到唐宋韩愈等又革了一次命。这么就有了唐诗宋词。从唐诗到宋词变化之间,出现了介乎诗词之间的,如李白之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复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三字两句,五字两句,七字两句,合起来的。李白完全用新的法子,作了一首诗,整个是很自然的写法。学词的人都知道李白的《忆秦娥》。就是诗之最后,词之最先。从诗到词之间,还有“小令”等,是个短的体裁,如《十六字令》。——日本的俳句也是十六个字的——如:


“寻,帘外分明,坠玉簪,笼灯觅,休待落花深。”从诗到词,白话加进了不少。上回说的李清照的《声声慢》,就多半是白话。到了元曲,几乎完全是白话。白话用的越来越多。


明清间有好多杰作小说,都是用白话写的。比方《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镜花缘》都是白话的。因为白话不但描写方便,而且述说道理也方便。宋朝学者的语录,是用白话写的。僧侣的语录也是用白话写的,都是写哲学学理上的意见的。这些语录,小说的普及,一般的影响了新文学运动,替新文学预备了道路。在文学革命以前,也有若干的例外,但是普通一般学校私塾,都实行文言的教育。政令军令都是用文言的。教科书、信函都是用文言的。我们在中学的时候,作文总是用文言的。每星期交一篇论文。题目如《富国强兵论》等,这些题目,由专门人才写起来。可以用两三年,甚至于十年的工夫,但是我们中学生都说得很容易,就是用滥调套语堆砌起来就行。比如用“呜呼,人生于世”


起头,底下就凑下去。很容易的就写成一篇“言中无物”,“不着边际”的空空洞洞的,文句很通顺很美丽的文章。近百年来,中国受外国的压迫,一天比一天厉害,爱国有志之士,都在想着对策。大家认为中国人民,识字的太少,教育不普及,科学无从输入,这样绝不能抵抗外国的“坚船利炮”,所以最重要的是寻求比较简单的文字工具,来普及教育。努力从事于此的,有河北的王照,他作了八十六个注音字母。因为汉字太多,一字一字的记起来非常的困难,若是用音标文字来记发音,就比较容易的读。但因为各地方言不同,只用音标,还是容易混淆,民国元年蔡元培当教育总长的时候,发起读音统一会。发表了统一中国的发音计划,作了三十九个字母。


民国十七年大学院又分布国语罗马字。但有了音标文字以后,三十多年,还没有多大成就。因为当时全国的人民分为两大部分。就是士大夫(知识阶级)和民众(农民工人和没受过教育的妇女)。知识阶级的人读汉字,民众读音标文字。各阶级读他自己的文字,思想上没有交通,而且用音标文字写的,除了读本之外,还没有产生什么好的文学。到了民国八年,所谓五四运动,五四文化运动就发生了。西洋人常说在政治运动以前,必有文艺运动。


五四运动的前奏:


第一在千年以前,就有了很多白话文学,如宋朝的学者和僧侣的语录,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已经替新文学立下了根基。第二是在千年以后,中国就有大同小异的国语。——从东北的东三省起,到西南的桂林,从西北的河套,到西南的云南,从东南的丹阳——江苏省——到西南的四川,就是说,除了长江的下游和福建广东以外,这一片大地方,大体全用的是一种语言,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形成了一种标准的国语。第三是废止八股文。八股文废止之后,文人没有什么可作的。所以就用白话写文章。这样废止八股文,就等于消灭“文妖”。第四是打倒帝制。孟子所说的“独夫”被打倒了,那些谄谀的文学,也随之消灭。集成这四个因子,作成了一个新文学运动的好舞台。这时胡适先生陈独秀先生出来,登高一呼,新文学运动很快就发展了。在一年之中,全国的学生们都用白话写文章了。各界所出版的刊物,都是用白话。这是很大的进步。白话文一天一天的展开,从那时以后的诗歌,小说,戏曲,都是用白话写的。现在的青年若有用文言写文章的,都被人讥笑。


在日本的图书馆里,收藏的中国旧文学的书,比新文学的多的多,这也并不奇怪,每一时代都有它的文学,唐朝的人用唐代的话来写好的文学,宋朝的人也用宋朝的话来写好的文学,在旧文学里有许多许多好的文学。旧文学最先要看的是《诗经》,屈原之《楚辞》,昭明太子之《文选》,《经史》,《百家杂抄》,这里骈体文也很多。如曹植之《洛神赋》,江淹之《别赋》,都是很美的。诗里有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宋朝有苏东坡。他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不但诗文好,书画也好。李清照,她是女诗人,我并不是特提女作家,只按着她的成功而推举的。词里有柳永,辛稼轩。


柳永的词,只要是有井的地方的人,没有一个不唱他的词。元曲里有《西厢记》,这是必读的。内容曲折,修辞也很美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