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三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850天前 | 1939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还有《汉宫秋》,《梧桐雨》。从明到清,《牡丹亭》,《桃花扇》,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儿女英雄传》。这《儿女英雄传》的好处,是完全用北平话写的。还有《醒世姻缘》,是写《聊斋志异》的蒲留仙写的,很好玩儿。清末有《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都可以看。这些都是用白话写的。不过在思想上跟“五四”以后的文章不同。新文学的特性今天我要讲的是新文学的特性,上回我已经说过,新文学是活的文学,人的文学。活的文学之下,是文学用具的革命。人的文学之下,是文学内容的革新。这两个集合到一块儿,形成极简单的革命的目标。新文学的作家并不是不会写旧文学的。而且是大部分,都会写旧文学的。不过为了时代的关系,旧文学已经有了很多很好的作品。现代的人要写得比古人更好,是非常的困难。如宋人词里所谓:


“恨不踊身千载上,趁古人未说吾先说。”写的不如古人,不如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新文学的特性,第一是用白话写的。白话的白,是“土白”的白。就是俗话的意思。而且又是“清白”的白,也是“黑白”的白。就是能够表示得更精确而明了。有了白话文学,就产生了一种标准的国语,也有人说,先有了标准国语,然后才有白话文学。其实是完全相反的,必须先有了白话文学,这文学被人人所念诵,就形成了标准的国语。如长江以南的福建,广东,不能说标准语的,也从看白话小说,慢慢的会说了标准国语。像我的母亲,她是福建人,是不会说标准语的。从南方到北方来的时候,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她到北平头一天问佣人,我在哪里。佣人说“姑娘坐在门槛上”,“姑娘”就是北平话的“小姐”,门槛两字也是南方所没有的,可是我母亲就懂得佣人的话,我父亲觉得奇怪。母亲说是看《红楼梦》看的。新文学的工具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是采用西洋的标点符号。中国的古文里,有很深的内容,又不用标点符号,很不容易了解,思想模糊,意义也不清楚。但在古文里,加上符号,意义就明白的多。比方: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三畏底下填个“:”


“天命”,“大人”底下填个“,”,“圣人之言”底下填个“。”,这样意义就很明白。若没有标点符号,上下句就会读混了,这样可笑的事常有的。又如: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这样引用文上填“‘’”符号意思很明白。


“答,何好?客,何能?”填个“,”和“?”没有人会错解的。现在中国的中学大学入学考试,都叫学生填标点符号,或者文言改白话,白话改文言。就是要练习这个方法。


新文学第二特点是方法。新文学的方法与旧文学的不同。


尤其是搜集文章材料的方法不同。古人材料的范围非常狭窄,他们认为有的材料可以入诗,可有的不可以入诗。在新文学的观点,只要有涌溢的情感,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入诗。


这完全在乎个人新颖独到的观察和经验。比方读一般旧小说,戏曲,读完了一点印象都没有,因为作者没有个人的经验,而只套用古人的思想。所以写出来的人物,一点个性也没有。我在大学交的毕业论文是《元曲的研究》,所以读了四百多本元曲,比方《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等等。《西厢记》的中心人物,男的是张生,女的是莺莺。


《墙头马上》的中心男女人物,也跟张生莺莺完全一样,一点也没有个性。对于人物的个性,比方《水浒传》里的武松、鲁智深他们都是粗暴的人物。同是行者,但两个人的人格完全不同,所以描写这种人物,最好自己心里有个对象,注意观察而描写出来。


单单套用别人的描写,是不会给读者以新颖的印象的。在《红楼梦》里不但黛玉和薛宝钗的个性完全不同。就是比较相似的黛玉和晴雯的个性也是不同。因为每一个人,各有个性,所以才有分别。


底下就是搜集选择材料的方法不同。中国古来没有短篇小说的作法。在新文学里,短篇小说是模仿西洋方法,要采取一段事实的最精彩的部分。


新文学的内容和材料受“欧化”最大的影响,这点跟旧文学大不相同。新文学的文法,根本就学西洋的文法。名词也与旧文学不同。比方说“打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这“打倒”,“建设”都是新的名词,从前所没有的。新文学的体裁也跟旧文学不同,在诗中也采用了英国的“十四行诗”,日本的俳句等,这都是从前所没有的。


还有新文学创作的目的也与旧文学不同。在这儿讲到人的文学。周作人先生说,人是动物进化的。他说的“动物”,指的是肉体方面,“进化”却是灵魂方面的。人的文学,包括肉和灵两方面。新文学的目的,是打倒反人性的所有的制度。


创作还有正面和侧面。从正面发挥我们的理想,主张人性应有的意义,从侧面就暴露描写残害人性的一切东西。比方亲子之爱,在新文学中的描写就跟旧文学不同。旧文学谈“孝”。从前有《二十四孝》,其中真正可取的只有一两个,此外都是沽名钓誉,不近人情。比方《郭巨埋儿》,为了饥馑,想省出他母亲的粮食,就把自己的幼儿活埋了,但在掘地的时候,发现土里有许多黄金。这完全是不合人情的。孝顺父母要作父母所喜欢的事情,郭巨的母亲,决不肯让他活埋他的儿子。还有《王祥卧冰》等等,都是只表现出愚蠢,而不近人情。新文学中描写亲子之爱,就舍弃这种材料和写法。凡是这些奖励不自然的行为的文章,都是“非人”,“吃人”的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