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日本,东洋的语言——印度、朝鲜、越南、缅甸等的语言也都不懂。因此,我与我们东洋民族之间隔着一道道的墙,很难交换什么信息。
东洋和西洋的民族,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认识和判断也不一样。因此我对于西洋的有关日本的书籍,也不能完全绝对信赖。
所以我认为,应该克服东洋各国交通上的各种困难,像西洋那样奖励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派遣学生,招聘教授,奖励文化人、艺术家、新闻记者的游历,给他们更多对东洋之外的国家的语言、历史进行学习研究,对风俗习惯进行观察认识的机会。
这样做,我想一定有助于东洋民族的团结合作。
一九四八年九月十日于东京。
(刘福春译)
致梁实秋
实秋:
我弟妇的信和你的同到,她也知道她找事的不易,她也知道大家的帮忙,叫我写信谢谢你!总算我做人没白做,家人也体恤,朋友也帮忙,除了“感激涕零”之外,无话可说!
东京生活,不知宗生回去告诉你多少?有时很好玩,有时就寂寞得很。大妹身体痊愈,而且茁壮。她廿号上学,是圣心国际女校。小妹早就上学(九·一),我心绪一定,倒想每日写点东西,要不就忘了。文藻忙得很,过去时时处处有回去可能,但是总没有走的成,这边本不是什么长事,至多也只到年底。你能吃能睡,茶饭无缺,这八个字就不容易!老太太、太太和小孩子们都好否?关于杜诗,我早就给你买了一部,日本版的,放在那里,相当大,坐飞机的无人肯带,只好将来自己带了。书贾又给我送来一部中国版的(嘉广)和一部全唐诗,我也买了,现在日本书也贵。我常想念北平的秋天,多么高爽!这里三天台风了,震天撼地,那那儿都是潮不唧的,讨厌得很。附上酥一函,早写好了,但有朋友近况,想你也要知道。文藻问好。冰心中秋前一日
致梁实秋
实秋:
九月廿六信收到。昭涵到东京,呆了五天,我托他把那部日本版杜诗带回给你,(我买来已有一年了!)到临走时他也忘了,再寻便人罢。你要吴清源和本因坊的棋谱,我已托人收集,当陆续奉寄。清阁在北平,(此信给她看看)你们又可以热闹一下。我们这里倒是很热闹,甘地所最恨的鸡尾酒会,这里常有!也累,也最不累,因为你可以完全不用脑筋说话,但这里也常会从万人如海之中飘闪出一两个“惊才绝艳”,因为过往的太多了,各国的全有,淘金似的,会浮上点金沙。除此之外,大多数是职业外交人员,职业军人,浮嚣的新闻记者,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在东京两年,倒是一种经验,在生命中算是很有趣的一段。
文藻照应忙,孩子们照应玩,身体倒都不错,我也好。宗生不常到你处罢?他说高三功课忙得很,明年他想考清华,谁知道明年又怎么样?北平人心如何?看报仿佛不太好。东京下了一场秋雨,冷得美国人都披上皮大衣,今天又放了晴,天空蓝得像北平,真是想家得很!你们吃炒栗子没有?请嫂夫人安冰心十、十二
1949年怎样欣赏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的背景今天我能够到贵校来跟诸位讲话,觉得非常的荣幸。东京大学是日本的第一大学,在这大学里,女人来讲演的机会,恐怕是很少的。所以我这一次得有机会在这儿讲演,觉得非常的高兴。尤其是有仓石武四郎先生给我翻译。这位仓石先生,诸位已经都知道的,是很有名的一位教授,对于中国文学有很深的研究。请他来当翻译,我真是感谢不尽。
本来各国的文学都有它固有的面目,如同各国人的体格容貌都不一样。譬如西洋人的头发是黄的,眼睛是蓝的。东洋人的头发是黑的,眼睛也是黑的,都不一样。同是一个东洋人,中国人和日本人还是不同,只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不同,在外表上很不容易看出来。每一个国家的国民,都有它特别的遗传和环境。所以自然就有了他的国民性,由这一点来讲,假使不能理解一国的国民性,就很难欣赏一国的文学。
现在我手里没有什么书,不能参看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国民性的书。所以只好照着我自己的主观的观点,说一点关于中国的国民性的几个问题。
我小的时候去过北京天坛,那时候我就随便参观一下,也没有去听先生的说明。在模糊的印象里我只知道天坛的伟大庄严。回来以后朋友们问我“天坛顶棚上有三百六十个框子你看见了么?”原来那三百六十个框象征一年的三百六十天,每一个框里画着不同的云彩,就由这些云彩可以看到一年的天时的变化。可是我事先不知道,所以一点也没理会。我很后悔,但以后就没有机会再去细看。假设那时我能静听先生的说明,我就可以得到很清楚的印象,想起来非常的可惜。对于一国的文学的欣赏,也是如此。假如我们在欣赏某一国的文学之先,能略为知道那一个国家的背景,那欣赏的程度,就会更深刻一些。今天我要说的,也不过是这样意思。
现在我就说一说中国的国民性。中国国民性的特色,第一是爱好和平。本来世界上不能说有一个国家,是爱好战争的。但有一天有一位外国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国的诗歌里很少有歌颂战争的诗?果然中国诗里关于歌颂战争的诗很少。不但是夸奖武功的诗少,而且厌恶战争怨恨战争的诗很多很多,这可算是一个特色。当然,夸奖武功的诗,并不是一首也没有的。这些诗大半都是“应诏”“应制”,在天子命令之下写出来的。譬如一个将军的凯旋,天子就命令文臣,作赞美他的武功的诗。
这些诗多半都不流传于世。原来中国人一贯的哲学,是重文轻武的。就是文德比武德重的意思。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