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十月,在党中央领导下,浩浩荡荡的革命人民,把万恶的“四人帮”
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在惊喜交集之中,我感到了第二次解放!
六十年来,参加过“五四”的文艺界朋友,有的已随着时光一同流逝。最近的十几年,经过“四人帮”的雨打风吹,更是所余无几了。但是我想,第二次解放的胜利,来之不易。
我们躬逢其盛,就应该有“志在千里”的精神,借“四五”运动的强劲东风,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四人帮”粉碎了,日月重光,在党所指引的四个现代化的长征路上,也还需要我们这些老兵。我一直是喜爱儿童的,年纪越大,越觉得有许多话要对孩子们说说,因为这次的新的长征,远之,受着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的严重影响;近之,受着林彪和“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我们的征途决不是平坦而容易的!作为他们忠诚的朋友,我想用书信的散文形式,把我自己的经验教训,和现在对于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想法看法,对二十一世纪四个现代化的执行者谈谈,征求他们的意见,引起他们的注意和讨论,这就是我所能想到的最近将来的写作的计划和方向。
从“五四”到今天,正好是一个“甲子”。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把我“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四五”运动的汹涌怒涛又把我“推”向了新的长征!生命不息,挥笔不已!一九七九年四月十日集》。)
写作文要有科学态度——给小朋友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朋友:
近来,常常得到你们的来信,问我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我想借五四运动六十周年这个机会,和小朋友们谈谈五四运动中的一个要求——科学。
我要说的是写作文也要有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认真诚实、实事求是,没有科学的态度,一定写不出真挚感人的文章。
就我自己看过的古今中外的文章来说,凡是感情诚挚,写景真实的作品,总使我感到写得入情入理,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否则,给读者的印象就适得其反。
例如,有一篇描写夜景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我走出门来,抬头一看,呵,月圆如镜,繁星满天,这光明灿烂的夜景,使我发生了无穷的喜悦……”
“月圆如镜”、“繁星满天”,这两句话分开来说,都是很好的形容夜景的句子,但是一连起来写,就成了“荒唐言”。
我怎么敢这样说呢?因为我从前也写过这样荒唐的句子,后来我因病到医院疗养,躺在床上看了许许多多夜晚的月亮和星星,我才体会到曹操的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写景是多么真实!因为“月”一“明”了,“星”自然就“稀”了,甚至看不到了。我从前写的什么“星月交辉”,是一句荒唐无知的话。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篇描写国庆节游园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国庆节的公园,是多么丰富多彩呵,迎面的花坛上的菊花和牡丹,争妍斗艳,我的心花也随之而怒放……”这几句话,如果描写的是春节广州的花市,也还有可能,但是在国庆节的北京,菊花和牡丹是不可能在花坛上争妍斗艳的,因为牡丹不是在北方十月开放的花朵。
文章写景不真实,就使得读者对作者的“无穷的喜悦”和“心花怒放”的感情的真实性,也起了怀疑。
小朋友,写文章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很容易,古今中外,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经过千千万万读者评定的,群众是不会忘掉一篇写情诚挚、写景真实的好文章的。对小朋友来说,说老实话不是最容易的事吗?写真情实景不是比扶头苦想、拼凑抄袭容易得多吗?
关于怎样才能写好作文的经验和教训,我能说的只是这些。祝你们快乐、进步!
你们忠实的朋友冰心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
追念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是我所敬佩的诗人,他的诗从《红烛》到《死水》,差不多每首我都读过。
他学贯中西,对于中国的古诗和西洋诗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中西的诗的格律他都能融会贯通,用起来流畅自如,得心应手。因此他的诗读起来总是那么顺口,那么有力,那么自然,那么铿锵。他自己曾经说过:“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他的诗大都做到了这几点,只是后写的《死水》比《红烛》更为凝练谨严一些。
我不是诗人,我说不出评诗的内行话,作为一个诗的爱好者,联系到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诗如其人,还不如说他自己就是一首诗——一首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诗,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
我和一多先生的晤面谈话,往多里说,也只有七八次。我记得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五年春天,我们在美国波士顿的留学生演古典剧《琵琶记》,一多先生从纽约来波士顿过春假,因为他是学美术的,大家便请他替演员化装。剧后的第二天,一多先生又同几位同学来看我。
那天人多话杂,也忘了都说些什么了。第二次我记得很清楚的见面,是一九三○的夏天,他同梁实秋先生到我们的燕京大学的新居来看我们(那时我和吴文藻结婚刚满一年)。他们一进门来,挥着扇子,满口嚷热。
我赶紧给他们倒上两玻璃杯的凉水,他们没有坐下,先在每间屋子里看了一遍,又在客室中间站了一会,一多先生忽然笑说:“我们出去一会就来。”我以为他们是到附近看别的朋友去了,也没有在意。可是不多一会,他们就回来了,一多先生拿出一包烟来,往茶几上一扔,笑说:“你们新居什么都好,就是没有茶烟待客,以后可记着点!”说得我又笑又窘!
那时我们还不惯于喝茶,家里更没有准备待客的烟。一多先生给我们这个新成立的小家庭,建立了一条烟茶待客“风俗”。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