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太平”这句话,是旧话,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世界和平”。我生于一九○○年,从那一天起,中国就处在苦难之中。但我觉得,道路虽然曲折,而前途是光明的。
中国如此,日本也不例外。
一九四六年秋,我来到了日本。那时候,从横滨到东京,没看到一座完整的房子。我遇到的一些日本朋友,穿得很褴褛,吃的也不好,脸色也很枯槁。他们告诉我房子被炸弹烧毁时的情景。我有很多研究汉学的朋友,其中的一位流着眼泪对我说,他的“房子被烧的时候,洋装书的灰是黑色的,线装书的灰是白色的”。那时我才明白,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痛苦。
我们东方人为世界和平、为人类的进步应该做些什么呢?
这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东方人,应该有我们自己的理想、目的,对于世界和平和进步应该有我们的贡献。这时,我想到了我们的儿童们,想到了亚洲以及全世界的儿童们。他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公,是人类的希望。对于他们需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世界儿童走这样道路。中国有这样一句话,“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我看这不仅仅限于作家,老师、父母、哥哥、姐姐,都要这样做。
中国有句古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就是说,天下的兴盛和灭亡,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有些西方青年,他们的物质生活很丰富,但是在精神生活方面却感到很空虚。因为他们不能够清楚地预测明天等待他们的是怎样的命运。我们中国人和他们是不同的,我想日本人大概也和他们不同。今天,我们中国人民要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本来是非常好的,但是科学技术掌握在谁手里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科学技术如果掌握在侵略者和好战的人手里,人类就要遭到浩劫。但要掌握在爱好和平的人手里,世界就会变成乐园,不但我们能得到幸福,子孙万代也能得到幸福。我想向诸位提出这样的希望,希望大家满腔热情地去教育我们的儿童。希望作家、父母、哥哥、姐姐,都要爱护、关心我们的儿童,把未来和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像园丁那样培育出美丽的花朵。这样的愿望大家都有的,我自己承认我有这样的责任。对于世界和平、人类的进步我们都有责任,并且能够尽到我们的责任。
中国和日本都是东方国家,也都是有文化讲文明的国家。
我们两国具有深厚的数千年的友谊。所以我同大家讲话,就像在家里讲话一样。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最大的目标努力,为未来服务。谢谢。
一九八○年四月十一日于日本京都(刘平译)
高歌直下大江东——参谒日本岚山周总理诗碑时作
高歌直下大江东,力挽狂澜济世穷。
仰首默吟低首拜,岚山一石一英雄。
光辉灿烂的虹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是一千几百年前,日本长屋王子送给中国僧人的千乘袈裟上绣着的四句话。一千二百年前,鉴真和尚就是以日本为“有缘之国”,而“不惜身命”,六次渡海,终以双目失明之身,到了日本,完成了他的胜业,成为一千二百年来日本人民所深深敬爱的中国人。
鉴真和尚也和玄奘法师一样,是一个“引慈云于西极,法雨于东陲”的大师。他和他的中日弟子们所倾注的“法雨”之中,不但有佛法和律学,还有中国唐代的文学、艺术、医药、建筑、雕塑等等,这些中国文化的传播,使得中日两国人民在文化上有了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了解,互相学习的基础。
这是我们两国从事文化交流、人民友好工作的人们,所深深地感激赞叹的!
中国作家访日代表团,在四月十二日的下午来到了奈良的唐招提寺。这是我十七年前参谒过的地方。走进这座素净庄严的伟大建筑,我们的心不由的肃穆了下来。我们先到前面的金堂,正有许多日本信徒,在焚香膜拜。又看过了经堂,带领我们参观的主人,特地开了门,把我们让进供养鉴真和尚塑像的佛堂,座上已经空了,鉴真和尚已经离开奈良,走上迢迢的探亲道路,但在他座后周围的板壁上,将都画上扬州的山川风物,使远离故乡的鉴真和尚,能以永远含笑合目倾听他故乡的海涛和天风。
最后,我们来到鉴真和尚的骨塔前,敬了礼,献上了一束雪白的鲜花。十七年前,我曾从骨塔旁边的树上,摘下一片红叶,夹在小小的日记本里,这片红叶,现在当然也找不到了——四月十三日近午,我们从奈良到德岛去,在大阪机场的候机室里,穿着黄色袈裟的,轻健清癯的森本孝顺长老走进来对我们合十问讯,原来他是护送鉴真和尚的法像,从这里乘飞机去上海的,我们热情地互祝“一路平安”。当那天晚上,我们和德岛的作家们座谈并观看当地的阿波舞的时候,我就想:此时鉴真和尚早已踏上了他在一千二百年前离开的国土!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使得从事中日友好的人们,只用几百分钟,来飞越盈盈一水,而我们的奠基人鉴真和尚,却用了十二年的时间,中间还经历了千灾百难。我们应该怎样地以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热忱毅力和忠贞形象,来鼓舞和鞭策我们自己呢?
我们是刚从鉴真和尚安身立命的第二故乡——日本奈良回国来的。日本朋友恳切地对我们说:希望鉴真和尚在中国的故乡故都,接见过他的乡人国人之后,尽快地回到日本奈良来。他是横跨中日两国国土上的一座最光辉灿烂的虹桥,在文化交流,往来如织的今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中日人民,都离不开他的“灵感”。一九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