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邢茂东书法作品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邢茂东 | 发布时间: 1180天前 | 3541 次浏览 | 分享到:




学能通达知真趣  心以和平得坦途

 

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邢茂东,男,大同市左云县人,虽然已过甲子之年,却爱好书法的痴心不减,他知道,学习书法没有奇迹,只有不断努力的轨迹;没有运气,只有不断坚持的勇气!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他时刻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在每天充实的生活中,成就了他追求希望梦想,让他领悟到人生只有坚强,才能冲破迷雾,看到光明。通过多年努力,他现在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大同市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左云县老年书画家协会会员。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邢茂东的童年是在煎熬和贫困中度过的,但他向人们揭示的是确认人生的价值,前有阻碍,奋力把它冲开,运用炙热的激情,转动心中的期待,血在澎湃,吃苦流汗算什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他们的语文老师就要求写仿,后来用不起麻纸就用透明塑料纸写,老师给打上仿影,衬在塑料纸下面写,塑料纸可以反复洗,一天最少写一次交给老师判,写的好的字打红圈,不好的打叉,那时也没有字贴可临,这就是他学习书法的启蒙。从此,想好好写字就在他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每当到了县城或者出差看到别人家贴的好春联和商铺的牌匾,总是流连忘返。

 


外来艺术,即以博大包容之胸襟,海纳百川之气概,将其融之,化之,而为己之。正如佛教之中国化佛画之凹凸法,皆贵于融,贵于化。对传统之继承与研究,对当代生活之关注与感受,对外来艺术之融之化,是邢茂东矢志不渝的追求。1976年到1986年开始,断断续续为驻地人们写春联,同时也开始了临颜体和柳体,此后工作的20年间不管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文房四宝都成了他办公室的必备用品。

 


人无志不立,天有日方明。丈夫志四海,勤人惜寸阴。邢茂东学习书法走上正轨是从2012年开始。这一年春,他参加了中书协在太原举办的短期临创班。2012年上半年到2013年上半年,又参加了中书协培训中心刘文华老师工作室一年,聆听了刘文华、刘洪彪、张继、钱松君、张世刚等名家的讲座和指导。刚去学习班时,他自己连学书的主攻方向也不明确,老师问学那种字体,自己真、草、隶都喜欢,连那种字体也说不来,老师建议写隶书,就从《曹全碑》开始临摹,把《曹全碑》写好再换别的隶书贴,同时要求写《集王圣教序》。一次临帖,刘文华老师反复看了半天,说你看似临帖,其实和贴没一点关系。这些话对他刺激很大,通过书协的学习,认识到学习传统和继承传统的重要性。在书法上要想有所进步,就要认真读贴,临帖。心慕手追地对临,意临,背临,反复交替的临,扎扎实实地坚持做日课。

 


笔老诗新疑有物,水清石瘦亦能奇。通过中书协的培训学习,使他受益匪浅,主要有三点体会:首先静心、恒心、专心、悟性是学好书法的思想基础,做一件事情如果不能专心致志的坚持到底,总在灯红酒绿中赶场,或在别人主角中充当配角,终将一事无成;其次以古法为技法,以一贴为突破口,精通一贴或一体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是提高书法技术的必要;再次以文史哲为源泉,修养自己,丰富自己开阔眼界,开拓思路,使自己书法有所创新,有自己的风格。一幅好的作品首先要内容经典健康,能体现作者感情色彩,整体章法,字法笔法和谐有韵,无硬伤,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不尽松涛堆翠浪,无涯柳眼訴衷情。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2013年12月,他在书法学报和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中老年书画大赛中荣获佳作入围奖;2014年5月,成功加入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2015年荣获第二届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优秀提名奖;2015年9月在全国总工会老年书画研究会等10个单位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全国诗词书画摄影作品大赛活动中获金奖。

 

 

 


 

 





文字:李日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