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古装剧中的左云地名考略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高海泉 | 发布时间: 866天前 | 5177 次浏览 | 分享到:

古装剧中的左云地名考略

高海泉

 

历史上,左云之地多数时期为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分界线,战国的赵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打败林胡、楼烦,在今内蒙古大青一带置塞,又于赵惠文王二年,在大同、左云一直到偏关之黄河一线置武州塞,后来秦、汉、北魏、北齐、隋、明等各朝也都在此一线修筑长城,防止北部游牧民族的铁骑南犯。因此,上演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有“塞翁失马”寓言,有“鲍鱼乱臭”典故,有“昭君出塞”传说,有“下车作威”成语等都出现在北部边塞上。更令人惊异的是有不少地名竟然也出现在古代的戏剧之中。现将这几年采访到的和已有人写过的这些古装剧中的左云地名分别作一小考。

 

《昭君出塞》与蹄窟岭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汉天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公元前33年,元帝选宫女赐予他。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宁胡”是象征她将给匈奴带去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因其在出汉长城武州塞时,怨忿、思念,以致边弹琵琶边痛哭流涕。当地人就称此岭为“啼哭岭”。据说昭君的《怨词》就作于此岭。后来有人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诗歌、琵琶曲、戏剧等艺术作品。今仍有京剧、昆剧等不少《昭君出塞》的戏剧名段。

其中京剧有一段唱腔和对白是这样的:

[马夫、王昭君同上。]

王昭君(白):御弟。我有五怨难舍。 

王 龙(白):哪五怨? 

王昭君(唱):第一来,难忘父母恩。

  第二来,难,难割舍同衾人。               

  第三来,损害黎民。               

  第四来,国家粮草都输尽。               

  第五来,百万铁骑,为我昼夜辛勤。               

  今日昭君舍了身,           

  万年羞辱汉元君。 

  王 龙(白):哎!

昭君出塞之地在左云县五路山的马蹄梁上,古名“啼哭岭”,明代以后改称“蹄窟岭”。“蹄窟岭”皆因岭之盘道石上,有一碗大的马蹄窟而得名。雍正《山西通志》卷二十二“山川”云:“蹄窟岭在(右玉)县东五十里,高数十丈,递高十里,盘踞三十里。……北连边墙三十里,上有三峰,相传汉王昭君出塞道经此岭,有马蹄迹至今尚存。雍正《朔平府志》记载:“蹄窟岭,在(左云)县西北(四)十里,俗传啼哭,讹也。明妃何处不啼哭?盖因出塞道经此岭,路石上有马蹄痕迹,至今尚在,故名。

 

《还魂记》与大京庄善窑

 

大京庄村隶属于小京庄乡,位于小京庄村南6千米处。大京庄村东,有远近闻名的“善窑”,即李氏善堂。关于李氏善堂,左云的文化前辈刘仲和徐有林先生曾做过专门调研。刘仲还将该善堂之砖雕拿到市里进行鉴定,认为系唐代遗物;而徐有林也在《左云文史》上撰文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说,流行在晋西北一带的道情剧种中,有部比较长的道情折子戏《还魂记》,该剧说得就是大京庄李氏善堂的事。后笔者网上查阅,该剧共分《大上吊》、《唐王游地狱》、《刘全进瓜》、《还魂记》多折。有京剧、晋剧和当地道情等多个剧种现在仍在演出此剧。该剧是发生在大唐时代的一个神化故事,可能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参考了此剧《唐王游地狱》的情节。其中《大上吊》讲的是:清明节,家家户户都上坟。女恶鬼吕翠英这天也溜出地府,正游荡时,看到勾魂鬼喝得酩酊大醉,酣睡在一个坟头旁边,生死牌滚落一边。这女鬼拿起生死牌,看到上边写的竟然是自己妹妹的名字吕翠莲,想到妹妹一死父母就无人照顾,女鬼悄悄将吕翠莲改为了李翠莲。勾魂鬼酒醒后,就去勾李翠莲的魂。
    先是李翠莲在家(即李氏善堂)礼佛,一天,一个僧人来化缘,因为家里刚好没有银子,她就把头上的一个簪子给了和尚。和尚拿了簪子后,就去当铺将簪子典当出去。无巧不成书,和尚去的当铺正是李翠莲丈夫刘全开的当铺。
    刘全看到和尚出当的竟然是自己妻子的头簪,不免起了疑心。于是,他提前关了门。回到家后,不容李翠莲解释,就辱骂李翠莲,并打了李翠莲,还说要休掉李翠莲,然后就气呼呼地离开了家。
    再说这勾魂鬼,他来到李翠莲的善窑后,看到李翠莲哭哭啼啼,就想肯定是遇到了伤心事,就施魔法劝她上吊而死。
    李翠莲被带到阎王面前。经过仔细审问,阎王一翻看勾魂薄,发现拿错了人,就调查嫌犯是谁。调查清楚后,将吕翠英打入十八层地狱。

《唐王游地狱》说的是唐王李世民。这天唐王梦了个梦,梦见自己在阴曹地府。唐王要求回阳世,阎王不允,后唐王李世民答应向阎王进献北瓜才得以还阳。但给阎王进献北瓜之人就得死。因此唐王张榜往地府进北瓜,没人敢揭榜。恰逢死了妻子的刘全,后悔自己的一时糊涂害了妻子的性命,决心求一死和妻子见面,向妻子忏悔。遂揭了皇榜。

《刘全进瓜》说的是刘全揭榜后,在临死前,将妻子的尸体沉入白洋河(今源子河)中以防腐烂,安排妥当后就头顶北瓜,袖带黄钱,喝上砒霜去见阎王。阎王非常高兴,收下北瓜,从此晋北一带阳间有东瓜、南瓜、西瓜而无北瓜。

《还魂记》说的是阎王欲将李翠莲送入枉死城,但耐不住李翠莲的责骂和求情要回去见他的孩子,阎王动了恻隐之心,让李翠莲和刘全夫妻还魂,但此时沉入河中的李翠莲的尸体已腐败,只能借尸还魂。
    阎王查了生死簿,三天内,皇上李世民的妹妹李玉英将在御花园荡秋千时不慎跌落而死,届时,李翠莲可附体还阳而生。后李世民
知其妹已成李翠莲,遂将妹许配给刘全。

那李氏善堂为啥和左云大京庄的李氏善堂挂起钩的呢?《还魂记》在第一场的开场白中,男主人公刘全、女主人李翠莲就明确地告诉观众:“刘全、李氏翠莲大京庄人氏。”

对于这座遗存的“李氏善堂”,去年我与姜宝千曾前往作过调查,现存之窑应该是明代建筑,可能是明代在原址上又作了重修,但部分砖雕件仍保留着唐代的建筑风格。

  这是一处坐北朝南、一排五间石碹、砖雕挂面窑洞。最西一间已塌成半间,其砖雕部分已残留不多。在调查中,我们走访了该村及邻村80岁左右的老年人。在他们的讲述中:“李氏善堂”原是一处完整的院落。东西配房,是砖木结构,门楼是砖砌,镶嵌砖雕,上挂很大牌匾“李氏善堂”。正面善堂内有泥塑观音菩萨彩绘像,窑壁上画有壁画。在他们的记忆中,配房及门楣已残破。但每年的三月十八及月初、月中,邻村及山阴方面的善男信女,还到佛堂内挂彩帘进行佛事活动。
    解放后此窑作为了村大队部,后因此窑有异常响动,干部们不敢住,又改做了大队库房。现彩塑和壁画早已不存。

 

《三请樊梨花》与市场城遗址

 

  2019年,笔者与姜宝千在平川村支书家小坐,说起位于黄土口北梁上的市场城,支书说:“相传那里就是戏剧里樊梨花斩杨凡之处,杨凡之血染红了整道山梁,至今杨凡之坟还在那里,其坟土也是红的。”樊梨花斩杨凡见戏剧《三请樊梨花》。

杨凡是西番国的大将,任白虎关的总兵,相貌丑陋,但是力大无穷,掌中一口合扇板门刀,有万夫不挡之勇。因为其父杨虎和寒江关总兵、樊梨花的父亲樊洪有交情,所以没出生前就和樊梨花指腹为婚,长大后樊梨花嫌他样貌丑陋,宁死不嫁。薛丁山征西,杀到寒江关,樊梨花爱上了薛丁山,献关嫁给薛丁山。尽管樊梨花被薛丁山三次休回,但是杨凡依旧深恨薛家父子和樊梨花,认为他们和自己有夺妻之仇。在白虎关大战唐军,杀死了薛仁贵的结义弟兄,打伤了薛仁贵,打败了薛丁山。唐军受阻,薛仁贵也被薛丁山误伤射死,万般无奈之下,薛丁山三请樊梨花,二人正式结为夫妻。杨凡摆下白虎阵,结果被樊梨花打破,自己也遭樊梨花活擒,被樊梨花的义子薛应龙杀死。

 

《七郎八虎闯幽州》与幽州城

 

幽州城是原左云文联主席刘志尧于2012年夏寻访到的,它位于威鲁堡东2千米处,南距元台子村不过1千米的明大边上,明大边穿城而过。长城南北遗迹颇丰厚。经过考察,系辽宋金时期的一座州城,曾有节度使驻守此城,它也是辽、宋两朝的一座边塞行宫,《辽史》称其为“晋幽州”。据《辽史•本纪第一》载:神册元年夏四月乙酉朔,晋幽州节度使卢国用来降,以为幽州兵马留后。八月,拨朔州,擒节度使李嗣本。勒石纪功于青冢(今朔州青钟村)南。十一月,攻蔚、新、武、妫、儒五州,……自代北至河曲阴山,尽有其地。

二年三月辛亥,攻幽州,节度使周德威以幽、并、镇、定、魏五州之兵拒于居庸关之西。[校勘记]“考异论”云:“是时幽州节度使为周德威,不能同时又是卢国用。”因此史家认为《辽史》有误,不应同时出现两个幽州节度使,其实当时还真有两个幽州城。后来戏剧里杨家将“七郎八虎闯幽州”的事就发生在这里。他们救出宋帝后,南过金沙滩,撤退到五台山。延自后世,因国内史家不了解实情,就将这座幽州城篡为北京的那座名气很大的幽州城。故现代古装戏剧乍看就知道说的是那座大幽州城,其实不然。关于“七郎八虎闯幽州”,过去的戏剧、评书、小说都有唱载,现将剧情略作交待。

说的是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的兄弟八人,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兄弟,所以被称为“七郎八虎”。  

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雁门关,宋真宗御驾亲征,被困在了幽州城中。朝中得知皇帝被困,急令杨家父子前去解围,杨继业派“七郎八虎”上马先行。

杨家的小哥八个来到了幽州城下,辽军根本没把这几员宋朝小将放在眼里,而宋真宗也没报有多大的希望。可一交战就不同了,这哥八个如同是虎趟羊群一般,直杀得辽军个个哭爹喊娘,死伤惨重。有人通报给宋真宗,真宗才敢抖胆地走上城头来观战。真宗一见战况心中大喜,下旨大开城门出兵助战。杨家七郎八虎的这一闯,闯出了杨家将的威风,闯出了宋军的士气。真宗下旨乘胜追击,直打的辽军后退了三百里才敢扎营。

宋营大排筵宴,庆祝幽州解围。在庆功宴上,真宗大大地嘉奖了杨家父子,在祝酒词中,真宗说:杨家的哥八个,就是只剩下一个武艺最差的,也可保我大宋江山安全无虑。也正是宋真宗的这句封语,为杨家埋下了无穷的后患。

宋军将真宗救回雁门关暂且不提。但说辽军,败走后,再也不敢轻易地冒犯中原。但辽国的亡宋之心不死,不久在金沙滩摆下了“双龙会”,邀请宋真宗和八王前去赴宴。明知道是一场“鸿门宴”,做为礼义之邦的大国皇帝,又不好不去,就议定由杨家的大郎假扮成皇帝宋真宗,二郎假扮成八王赵德芳,其他弟兄假扮成随从人员赶奔金沙滩。

在“双龙会”上,果然中了辽军的埋伏,大郎、二郎当场毙命,其他人等大闹了“双龙会”,见机关重重,不敢恋战,杀开一条血路冲向城门。杨三郎双手托住了正在慢慢下落的城门千斤闸,掩护众人出城,被追来的辽军射中数箭后,被城门千斤闸压死在城门下。跑散了的四郞、八郎流落到了辽国,后来在辽国被招为驸马。落单了的五郎跑到了五台山,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只剩下六郎、七郎保护着老父杨继业杀出了重围,带着所剩不多的残兵败将边打边退,被辽军困在了两狼山上。后来杨继业被围两狼山,七郎搬兵,被奸人捉住乱箭封身。杨继业也含恨,头碰山涧路旁的李陵碑而死。这是小说和戏剧里的描述。按史书载,杨继业是被俘绝食而亡。杨业之坟至今没有找到,其实,它就在葫芦峪山前杨家窑村西的“杨家陵”。20世纪90年代,坟上的石像生还在,元坪村人说:“那些石兽是十二生肖”。

 

戏剧《三岔口》与三岔口村

 

  戏剧《三岔口》,一名《焦赞发配》,取材于《杨家将演义》第二十七至二十八回,为传统京剧、晋剧等短打武生剧目。该剧讲述了任堂惠在暗中保护三关上将焦赞至三岔口夜宿时,与店主刘利华因误会而引起搏斗的故事。

三岔口,位于右玉县云阳堡西,左云至右玉的古道上,过去村中曾有不少店铺。2019年夏,我和刘志尧主席去右玉的黄土坡村看四公主坟。四公主是清代的一位公主,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公主。后来又和刘主席在清水河县老牛坡村见到了四公主德政碑,读碑文,深为其救苦救难的行为所感动。在去看四公主坟时,路过一村,叫三岔口。进村后我就有点怀疑,此三岔口村位于古道上,过去有店铺,这和戏剧里的三岔口贼店是不是一回事呢?因没有依据,无法判断。后来和姜宝千去马道头一带搞调查,中午在该村饭店吃饭。和老板娘谈话中,得知老板娘系大同县人,曾是大同县晋剧团演员。说起唱戏,我就想起了三岔口。我说云阳西之三岔口是不是戏剧里的三岔口。她言辞凿凿地说:“没错,就是。”我说:“有啥依据?”她说:“武戏《三岔口》里有一段道白:上、下山井到包头,中间有个三岔口。”我一听颇感兴奋,这就对上号了。之后,边吃饭心里一边在琢磨,为啥《杨家将》戏剧里的地名尽和左云及左云周边几县的一些地名相关呢?可能是写杨家将一书或剧本的人,曾在杨家将战斗过的地方作过调查,并再依此为蓝本进行创作。我知道,正史记载杨家将在这里只有过两场大战,而事实上可能有更多的战斗发生在这里。如:三岔口,在右玉。焦赞寺,传说杨令公尸体被藏于寺西之石窟。石窟寺在左云有三处,一处在佛爷湾、一处在睡佛寺、一处在洞儿山。焦赞欲盗取杨令公尸体,分析尸体可能被藏在辽行宫(今焦山寺)西的石窟内(即今石墙框村东佛爷湾石窟,此石窟据鹊儿山赵彪老师讲,改革开放后,被开采石头的人所毁)。结果焦赞来后没找到尸体,还被趁夜前来帮忙的孟良误杀。此外还有不少地名都集中在马道头南部一带。如:杨家窑,传说杨继业葬于此。洪羊(杨)峪,马道头南直通吴家窑(《山西通志》:御敌古战场)。洪羊洞,在吴家窑,杨继业死后初藏于此洞,后藏于睡佛寺石窟内。宣杨寨,在右玉(左云东古城西南)。英格寨,时称瑛格寨,可能与九妹杨瑛有关。丫头寨,可能与烧火丫头杨排凤有关。太堡寨,可能与佘太君有关。马立寨,传说杨令公曾立马横枪拒敌于此。葫芦峪,杨家将与辽兵战于此峪,时称葫芦谷。大红界、小红界,大、小红界均在潘家窑村南,传说萧太后带兵与杨家将大战于此。当时因萧太后在焦山宫初执政,辽将都不听其指挥,结果辽兵大败。萧太后下令挖出两条界壕,南为小红界,北为大红界,以辽兵败过小红界为警告,若再败过大红界就统统杀掉,结果辽督师将败退到大红界的兵全部杀掉,这才镇住败退的辽兵。据说因杀的人多,其鲜血聚满大红界,又流入小红界,辽将这才畏服萧太后。后来年深日久,这两条界被冲成两条沟。

 

《十二寡妇征西》与十二寡妇坟

 

  《十二寡妇征西》又名《百岁挂帅》《五世请缨》,系传统剧目。十二寡妇是:佘太君、大郎之妻张金定、二郎之妻李翠平、三郎之妻朱玉梅、四郎之妻林素梅、五郎之妻马赛英、六郎之妻王兰英、七郎之妻杜金娥、八郎之妻周淑荣、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英之妻姜翠苹、杨宗勉之妻焦月娘。

  资料记载这十二寡妇女将的坟墓在山西一代,因为根据战争推测,她们最后的战场就是在雁门关外一带。关于十二寡妇坟,刘志尧主席去看过,说在保安堡村西北的边外;不久前,保安堡村的张育中也和我提到此事,他说坟堆还在。但我在写此文前还未来的及亲自目睹,但我还知道,原属左云的新荣区穆家坪村就在此坟之东北不远处。穆家坪传说是穆桂英的老家,因地处边塞,时称穆柯寨。这十二寡妇征西,不少章节说的就是穆桂英。

话说这十二寡妇,在佘太君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前往战场,她们一路从乌鞘岭出发,过关斩将,为了拯救被困的雄州,去往西域的方向,必须经过鼓浪峡,但是这里被西夏重兵把守,可以说通过这里非常艰难。杨家女将除穆桂英外,对此地非常陌生。穆桂英知道,只有鼓浪峡一条路可以通过,于是带兵向鼓浪峡冲去,很不幸,她们遭到伏兵突击。看着无法突破的难关,不知该如何抉择了。最后四个寡妇选择了西山峰方向,那里是悬崖峭壁,虽然危险,但也是一条求生的路线。之后十二寡妇便攀爬上去,但是登上山崖后发现没有路,之后找了一个狭隘的山道,他们便顺着山道前行。 

就在他们爬到峡口时,发现崖西已经被西夏士兵包围,在乱箭中十一个寡妇在崖顶战死。之后佘太君听说十一个女将纷纷战死,便快马加鞭飞奔到峡西悬崖,看到被困在金山笼里的杨宗保,也是悲痛万分,之后便有了杨门女将断魂滴泪崖的传说。

传说这断魂滴泪崖就在十三边村西的马邑山前,崖上有大小不等四个山洞,其中笔者、刘山人和刘志尧主席进过其中一个洞。其鼓浪峡就在十三边村西的打虎口。至于故事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当时撰写此文之人,应该是来此作过一番调查和了解。因此也就有了穆柯寨、十二寡妇坟和十二寡妇征西的地名和故事。

  关于杨门女将最终葬在那里也是有很多传闻,笔者也问过不少当地人,都说那十二座坟头,葬的就是杨门十二寡妇。老辈还说,每次数这个坟头总是会多出一个,因为杨排风没有嫁到杨家,所以算不上寡妇,但是之后便给自己造了这个坟头。

 

京剧《洪恩寺》与水泊寺

 

原大同县有水泊寺,其实,左云也有个水泊寺,寺建于哪年不知道,据说这水泊寺后来改称洪恩寺。这个洪恩寺就是京剧《洪恩寺》里所唱的那个“原型”。

水泊寺位于四十里庄和施家窑之西,在我和姜宝千采访四十里庄一位上年纪老人时,他亲口告诉我们:“这水泊寺一带有一条从吴家窑上来的古道,道左的尖山前曾有一座洪恩寺,寺里有一个恶僧,这恶僧武艺高强,手下弟子众多,经常拦截过往客商。后来被官府剿灭。”

后来查寻,其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明正德年间,正德皇帝一时性起,带兵来宣大要亲征瓦剌。战场就在今应县、怀仁、山阴一带,经过20多日的战斗,取得胜利。战后正德帝要来大同左卫看看。就在他由吴家口到左卫时,正好路过这个洪恩寺。正德帝正准备要进庙小憩,左卫守备徐辅禀奏说:“此乃贼窝,专干奸淫抢劫之事”。正德皇帝一听大怒,遂指挥兵马,顺手把洪恩寺给灭了。其实,这洪恩寺也是有来头的。他的前身叫水泊寺,后来某朝皇帝路过此庙,因接待的很好,给予赏封,才改称“洪恩寺”。后来此寺为一恶僧所据,专行不法之事,卫所官员欲剿杀,因有过御封,不敢轻易动手。这次遇到正德帝,才将寺庙剿平。平灭恶僧后,从寺庙里放出不少女子,多为过路客商家眷。正德皇帝一看这些女眷长得还不错,遂纳为己有,用车拉了满满一车来到左卫城。查史料,正德皇帝在大同左卫一呆就是20天。其中的原因就是玩乐。据说,正德帝在左卫的这些天,左卫城家家关门闭户,生怕家中的女眷被皇上看准掳走。你说这皇帝荒唐不荒唐?

                          

                           2022年寅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