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841天前 | 19528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中国考古学研究工作发展历程中,我们的作者不仅作了辛勤的耕耘,而且作了卓有成效的开拓工作。他们的理论兴趣更为他们的研究工作增加了活力。本卷的完成,在极大程度上概括了远古时代考古学研究尤其是他们本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地从考古学文化入手,理清了中国史前民族、文化及社会的发展脉络。这在以往的通史撰述中是没有前例的。这在考古学工作上,也是一项创举。本卷的出版,我相信会在我国学术工作上产生有益的影响。秉琦教授是我的老朋友,我们有半个世纪以上的友谊。现在我们有这样一个合作的机会,我非常地高兴。我对于秉琦教授、忠培教授和文明教授,还有其他的同志,给予《中国通史》工作以这样的大力支持和合作,表示不胜由衷地感谢。

  白寿彝1990 年12 月于北京中国通史2第一章我们的远古祖先(约180 万年前至1 万多年前)

  第一节远古时代的地理环境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方,西部有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西南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西北有阿尔泰山,北部有蒙古戈壁沙漠,东北有兴安岭和长白山,东边和东南为海洋所环绕,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这幅员十分辽阔的地理大单元内,西部和北部高寒少雨,史前人类较难生存和发展,更难以与外界发生交往;中部们东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我国史前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这一情况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土著性和在世界诸史前文化中的浊特地位,决定了它在很长时期都基本上走着独立发展的道路。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山脉和河流的走向大多自西而东,形成四个与纬度大致平行的自然区域。从北往南算,第一个是塞北区,大致在长城以北.包括东北、内蒙和新疆等地。属温带气候,年平均温度仅0°—10℃。除东北外,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 毫米,为草原和荒漠景观,年生长期一般低于20 天。青藏高原纬度虽低,但因地势特高,故自然条件与本区基本相似,现均为我国的主要牧业区或农牧混交区。第二个是华北区,大致在长城以南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主要是黄河流域。属暖温带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0°—15℃。年降水量约400—800 毫米,是半干旱地区。年生长期约210—270 天。现为我国旱地作物的主要产区。第三个是华中区,大致在秦岭——淮河以南和南岭山脉以北,主要是长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约15°—20℃,年降水量约800—1500 毫米,年生长期约270—300 天。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现为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第四个是华南区,在南岭山脉以南,包括台湾、福建南部、广东、广西南部、云南南部、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约20°—25℃,年降水量约1500—2oo0毫米,全年都是生长期。现为我国水稻和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区。各大区内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也不完全一致,因而还可细分为若干亚区。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现代科学证明,在整个史前时期,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同世界上许多地方一样,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变化。地质学者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了许多古冰川遗迹①,它们大体可分为五期,即龙川冰期、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庐山冰期和大理冰期,其年代约从3oo 万年前至1 万多年前。每次冰期都使气温大幅度下降,海平面降低,动植物群落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纬度较高的地区,其变化更为明显。而两次冰期之间的间冰期则气温明显上升,雨量增加,喜温动植物繁荣滋长。除了这种大幅度的气候波动以外,在每一冰期或间冰期也还有较小的气候波动。这种气候的波动和由它所引发的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史前文化的发展和迁徒带来巨大的影响。

  ① Sun Tienching &Yang Huaijen,1963:The Great Ice Age Glaciation in China。The VIth Internation Congress onQua-ternary.Vol.ш.pp.363-374.第二节最早的人类及其文化考古发现证明,至少在180 万年以前,在中国的大地上就已有了人类的足迹,其时正是地质史上的更新世早期龙川冰期以后的一个时期。

  西侯度文化西侯度在山西省南部芮城县西北隅的中条山阳坡,黄河从西边和南边绕过。在村后的人疙瘩北坡,有广泛分布的河湖相砂砾薄层和交错砂层,其中发现了一批石制品、有切割痕迹的鹿角、烧骨和大量动物化石①。

  石制品共32 件,原料主要为各色石英岩,也有少量的脉石英和火山岩。

  石制品的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从石核和石片来看,打制的技术虽比较原始,但已有多种方法,包括锤击法、砸击法和碰砧法,这都是我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常用的几种方法。石器种类已初步有所分化,可大致分为单页或双面的砍斫器、凹刃、直刃或圆刃的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等。这些石器大多为石片加工而成,且以单面加工者为主。它们是直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批石器(图11)。

  图1-1 西侯度石器1.三棱大尖状器;2.凹刃刮削器,3.直刃刮削器;4.砍砸器与石器共存的一些遗物中有带切割或刮削痕迹的鹿角,也有烧过的动物骨骼、角和牙齿,许多动物的头骨被砸碎。说明当时的人们猎取动物后,曾经肢解、烧烤,乃至砸开脑髓果腹,食余的碎骨随地抛弃,而长角则被加工为某种器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