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828天前 | 2531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与陵园建制有关的遗迹与陵园建制有关的发掘工作,重要的有四项。

  (一)兵马俑坑的发掘。兵马俑坑共发现四个,都集中分布在陵园东门外1.5 公里处。已发掘3 号俑坑的全部和1 号俑坑、2 号俑坑的一小部分。另一个是未建成的废坑。这几个兵马俑坑,规模都很大,大约在始皇生前便开始营造,估计到秦灭亡时尚未完成。已发掘2690 平方米,出土武士俑2200件,战车32 辆(每辆配驭马4 匹)、坐骑的战马29 匹。根据钻探,三个坑的总面积是20780 平方米,按照出土的兵马俑排列形式复原,这三个坑的武士俑应有7000 个,战车100 多辆(配驭马400 多匹),坐骑的战马100 多匹。像这样大规模的模拟当时的步卒、骑兵的形象和战车实物的出土,还是第一次发现,以致被一些中外学者誉为“世界八大奇迹”。它为研究秦代军队编制、作战方式、甲骑步卒装备以及秦社会诸问题,提供了一批最直接最形象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秦兵马俑的发掘工作,还将长期进行下去。根据已经出土的资料考察,这应该是秦军士列陈送葬的模拟。它形象地体现了秦始皇时代的军阵的编列。战车兵和步兵是当时作战的主力部队,骑兵的地位看来仍和战国时期差不多,武器配备仍旧以远射程的弩机、弓箭和长木柄的戈、矛、戟、铍为主;而且绝大多数仍旧是青铜制品。主要的防护性设施是皮革制作的铠甲,没有发现头盔和盾。铜兵器由中央官署机构“寺工”铸造。服饰铠甲整齐统一,阵容威武雄壮,再现了秦始皇横扫六合的气势。

  (二)马厩坑。有二处。一处在陵园东门外;另一处在内外围墙西垣之间。两处活埋生马约有六七百匹,另有跽坐俑、饲料,以及供跽坐俑使用的陶器。部分陶器上有“中厩”、“宫厩”、“左厩”、“三厩”等刻文,表明这是宫廷厩苑的象征,跽坐俑则是养马的国人。在陵园西垣外大道南侧,另有一片陪葬坑。坑内置陶棺,棺内置生埋禽兽和跽坐俑。依马厩坑例,这应是苑囿中饲养的珍禽异兽。秦始皇生前有许多厩苑,死后把厩苑模拟于地下,以大量的马匹和珍异的禽兽随葬。

  (三)铜车马坑。位于坟丘西侧。两辆车马同置于一长方盒状的木椁箱内。一前一后面西排列。车均作双轮,单辕,前驾四匹铜马,车上各有铜御官一人。车马人皆约当实物的二分之一。车马的鞍具齐全,与真车马无异。根据初步考证,1 号车系立车,又名高车、戎车;2 号车为安车。象征秦始皇乘舆出行。

  (四)陪葬墓。有两处。一处在陵园东门外;另一处在始皇陵坟丘北边。东门外发现17 座,皆东西向,南北一字形排列。已发掘的8 座均为带斜坡墓道的洞室墓,葬具皆一棺一椁,作长方盒状。随葬品有较多的铜器、陶器和少量金银器。有的器物上有“少府”铭刻。尸骨经鉴定,死者五男二女,年龄都在20—30 岁左右,皆肢解入葬。推测被葬者可能是被胡亥处死的秦公子、公主,可能还包括秦始皇原来的近臣。位于始皇陵坟丘北边陪葬墓20多座,未发掘,情况不明。

  参考书目1.袁仲一:《秦始皇陵考古纪要》,《考古与文物》1988 年5、6 合期。2.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 年)》,文物出版社,1988 年版。

  3.秦俑考古队:《秦始皇陵东侧马厩坑钻探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 年4 期。

  4.秦俑考古队:《临潼上焦村秦墓清理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 年2 期。

  第三节西汉长安城和东汉洛阳城西汉长安城的勘查发掘工作是公元1956 年开始的。公元1956—1957 年,勘查城墙、城门,发掘宣平门、霸城门、西安门、直城门,并确定其他城门的位置。公元1958—1960 年,发掘长安城南郊礼制建筑遗址群。公元1961—1962 年,勘查城内街道和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和城西建章宫的范围。公元1975 年以来,主要发掘武库和未央宫范围内的建筑遗址。

  东汉洛阳城的考古工作分两个阶段。公元1954—1966 年以勘查为主,采用铲探的方法,了解城垣、水道、宫城、城内道路和其他建筑遗址,绘制实测图。公元1972 年以来,转入全面发掘。公元1972—1975 年,发掘南郊汉晋辟雍太学明堂遗址和灵台遗址;公元1979 年发掘北魏永宁寺塔基;公元1981 年起发掘魏晋金墉城、北垣“马面”及其他建筑遗址。

  汉代两京的发掘,将是一项长期的考古任务,目前都在继续工作中。

  西汉长安城西汉长安城的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方向基本上作正南北向。东城墙和南城墙保存较好,虽已倾圮,仍连续不断;西城墙和北城墙保存较差,有不少断缺。全城平面略呈方形:东墙平直,南西北三面墙都有曲折。四面城墙总长25700 米,约合汉代六十里强。与《汉旧仪》长安城周围六十三里的记载基本相符。城墙剖面下宽上窄,倾斜度里外各约11 度左右。基部宽度为12—16 米左右。城墙外侧有宽约8 米、深约3 米的壕沟围绕。

  长安城每面有三个城门,四面共十二个城门。东面的城门,由北而南是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的城门,由东而西是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面的城门,由南而北是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面的城门,由西而东是横门、厨城门、洛城门。通过对宣平门、霸城门、西安门、直城门的发掘,证实汉长安城的城门各有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各8 米,减去两侧立柱所占的2 米,实宽6 米。城门全未用砖,而是两壁直立的阙口。在门道两侧沿边排列几对石础。石础之上应是立木柱,再在其上建门楼。出土现状表明,四个城门都焚毁于王莽末年或稍后的战争中,其他城门似不例外。在此后的东汉、魏晋、十六国和北朝期间,长安城已衰败不振,但仍部分被使用。例如宣平门的三个门道,一直作为一个完整的城门被沿用着,直到整个长安城因迁移而废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