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877天前 | 21541 次浏览 | 分享到:

  武帝以东方朔能言善辩,曾问他说:“先生看我是个怎样的君主?”东方朔回答说:唐虞之隆,成康之际,不足以比喻当世。您的功德在五帝、三王之上,而且不仅如此。如果得到天下贤士,在位的公卿都可得到适当的人选了。“譬若以周、邵为丞相,孔丘为御史大夫,太公为将军,毕公高拾遗于后,弁严子为卫尉,皋陶为大理,后稷为司农,伊尹为少府,子赣使外国,颜闵为博士,子夏为太常,益为右扶风,季路为执金吾,契为鸿胪,龙逢为宗正,伯夷为京兆,管仲为冯翊,鲁般为将作,仲山甫为光禄,申伯为太仆,延陵季子为水衡,百里奚为典属国,柳下惠为大长秋、史鱼为司直,蘧伯玉为太傅,孔父为詹事,孙叔敖为诸侯相,子产为郡守,王庆忌为期门,夏育为鼎官,羿为旄头,宋万为式道候。武帝大笑,又问东方朔:“你看你比公孙丞相、兒大夫等这些人如何?”东方朔说:“臣朔虽不肖,尚兼此数子者。”东方朔虽有才华,但在政治上一直得不到重用。于是会聚宫下的博士诸先生与他议论,故意作难他。他们说:昔日苏秦、张仪凭一张嘴位居相卿,你虽博学多才,尽忠以事皇帝,而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这是什么缘故呢?东方朔回答说,这是因为时代不同了。苏秦、张仪时,天下不稳,诸侯② 本节材料依据《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和《汉书·东方朔传》者,不另作注。相争,因此得士者强,失士者亡,士人可以身处尊位。现在天下一统,人才济济,即使苏秦、张仪在世,也不能有所作为。“传曰:天下无害菑,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则事异。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崛然独立,块然独处,子何疑于余哉!”这一席话,使嘲笑他的诸先生无言以对。

  东方朔临死前,对武帝说:“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可见他对武帝的一片忠心。

  东方朔善文辞,他的作品,刘向《别录》加以收录。《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载“东方朔二十篇”。东方朔的作品中,以《设客难》、《非有先生论》两篇最著。

  第四节朱云折槛朱云,字游,鲁人,后徙平陵。西汉后期时人。少时好侠义,经常聚集一帮人为人报仇,以勇力闻。年四十始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萧望之受《论语》,学业很深。后来,华阴守丞嘉上封事,举荐他为御史大夫,以代替贡禹,丞相匡衡极力反对,未成。

  当时,尚书令五鹿充宗善讲《梁丘易》。元帝好梁丘氏,因此五鹿贵幸一时。元帝欲考《易》之异同,令五鹿与诸《易》家辩论。诸儒因五鹿藉尊贵之权,都称病不敢与之对抗。有人便推荐朱云与五鹿相对。朱云“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常常驳得五鹿哑口无言。儒生们都很钦佩他的勇气和才华,为语说:“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朱云由此做了博士,后来又迁杜陵县令。因得罪了中书令石显和丞相韦玄成,遂被废锢,直到元帝去世。

  成帝时,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丞相,成帝非常尊重他。张禹为相六年,无所作为,只图自己享受。朱云上书求见成帝,朝廷公卿俱在。朱云说:“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无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他请求成帝赐尚方宝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成帝问他要斩何人?朱云说是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令御史将朱云拉下。朱云攀住殿槛,槛折。朱云大声呼道:“我得以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此时,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连连叩头,请求成帝宽恕朱云,说,朱云素著狂直于世,不可诛,臣敢以死争。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赦朱云。后来,御史要治理殿槛,成帝说:“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从此以后,朱云居闲不仕,教授学生。七十余岁卒于家。

  直言折槛,这是朱云有名的大事,对当时以及后世很有影响。

  附录秦汉礼俗安作璋礼俗,存在于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中。它反映人们的生活面貌,也反映人们对于生活某些方面之传统的认识。我们对于民间礼俗的兴趣,比对皇家贵族礼俗的兴趣要多得多。但关于秦汉时期礼俗的记载,对皇家贵族的记载要比对民间的记载详细得多。而统治阶级的礼俗,也必然对民间礼俗有深刻的影响。同时,阶级社会既存在着阶级对抗,在统治思想占优势的情况下,实际上也有反统治思想的存在。在礼俗这一领域内也必然有类似的情况。不过一直到现在,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没有认真地起步。以下,试依现在所见到的材料,就衣食、住行、嫁娶丧葬等三个方面的礼俗,作一些叙述。① 本节材料依据《汉书·朱云传》者,不另作注。

  第一节衣和食冕、冠、巾“衣”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衣”,是指上衣。广义的“衣”,包含有冕、冠、巾,有上衣、下衣和鞋袜。

  冕、冠、巾,都是帽子。周制冕为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祭服。秦、西汉之冕,于史无征。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 年),诏有司采《周礼》、《礼记》、《尚书》而制冕,规定皇帝之冕“广七寸,长一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以其绶采色为组缨”①。三公、诸侯、卿大夫之冕,也广七寸、长一尺二寸,不同的是:三公、诸侯之冕七旒,青玉为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皆有前无后。民间或谓冕为“平天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