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16天前 | 5403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东京、南京、西京② 《宋会要辑稿》食货18 之21。

  ① 《宋会要辑稿》方域12 之19。

  ② 《辽史·太祖纪·赞》。

  东、南、西三京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葺使用的。东京(今辽宁辽阳),神册六年修葺,天显三年(928)升为南京,重熙十三年(1044)改为东京。幅员30 里,八门,有楼橹。宫城在东北隅,大内建二殿。外城为汉城,有南北市。

  南京(今北京)幅员25 里,东西南北各二门;内城在西南隅,四门。城中有宫殿、衙署、寺庙、馆舍、球场和防御设施楼橹。“居民箕布,巷端直,列肆者百室”,“城中二十六坊,坊有门楼,大署其额”①,很多坊名仍是唐时旧名。

  西京(今山西大同)“广袤二十里”②,四门,道宗时建华严寺安放诸帝石像、铜像。

  其他州、镇五京外,由于汉人、渤海人的迁入,草原地区陆续出现了以投下和斡鲁朵的名目建起的居民点,依其人口多少,分别被授以州、县、城的名称。上京道有龙化州、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仪坤州(今翁牛特旗西北)、庆州(今巴林右旗北)、降圣州(今奈曼旗西南)、怀州(今巴林左旗西)、饶州(今巴林右旗西南)等,中京有高(今赤峰东)、惠(今赤峰东南)、恩(今赤峰南)、泽(今河北平泉西南)、松山(今内蒙古赤峰西南)等州。为防御的需要,辽朝也在边防重地设置了镇、防、维、招等州(皆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或西南)边防城。它们的规模虽然无法与中原同级城镇相比,但对以牧业为主的草原地区,它们的出现无疑促进和带动了牧区和整个辽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加强和促进民族融合,缩小南北方和农牧业之间的差距都是十分重要的。

  东、南、西京三道内的市镇,在辽朝统治时期也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如显(今辽宁北镇西)、乾(今北镇南)、沈(今沈阳)、涿(今属河北)、蓟(今天津蓟县)、易(今河北易县)、蔚(今蔚县)、朔(今属山西)、丰(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等州,它们在辽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① 《辽史·地理志》一。

  ② 《辽史·地理志》三。

  第五节西夏都城兴庆府西夏正式建国前,党项首领李继迁曾以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改西平府建都。宋天禧四年(1020)李德明迁都怀远镇(今银川),改名兴州。夏显道二年(1033),李元昊继承王位,升兴州为府,改称兴庆,俗称东京。天庆十二年(1205)又改为中兴府。

  兴庆府地居宁夏银川平原中心,隋,唐以来,党项、回鹘、吐蕃等民族深入该地区。宋代怀远镇居“河外五镇”之首。其地“北控河朔,南引庆(今甘肃庆阳)、凉(今武威),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①。宜于农牧,“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兴、灵则有古渠,曰唐来、曰汉源,皆支引黄河,故灌溉之利,岁无旱涝之虞”①。以军事地位论,则“西北有贺兰之固,黄河绕其东南,西平为其屏障,形势便利”,四塞险固,可攻可守,具备了建都的优越地理条件。

  兴庆府是在怀远镇原有城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李德明迁都时遣官“督役夫北渡河城之,构门阙宫殿及宗社籍田”。从夏显道二年起,在原宫室基础上大兴土木,“广宫城,营殿宇”。夏天授礼法延祚九年(1046),又“于城内作避暑宫,逶迤数里,亭榭台池,并极其胜”①。后来又多次役兵夫数万于贺兰山东“营离宫数十里”。从福圣承道三年(1055)起,历时五年,修建承天寺。兴庆府的建设,从李德明迁都怀远镇起,到夏毅宗谅祚时承天寺建成,前后达三十余年。

  据今存明代《宁夏城图》,基本上保存了西夏兴庆府城的轮廓和布局,其城市“周回一十八余里,东西倍于南北,相传以为人形”②,长方形的城池,是由于扩建城池时,受南北两方湖群的限制,只能横向发展,并且因迁就地势而呈朝向为南偏西的城市方位。城周围开挖护城河阔10 丈,沟通城内外渠沟水系;又从不同方向引渠水入城,作灌汲水源和充盈宫苑水面之用。兴庆府作为西夏都城,在城市建筑上无不借鉴于唐都长安、宋都开封的规划布局。特别是在城市命名、都城事务管理机关、城门和街坊名称上,都有直接渊源或借用之处。城有南北各二门,东西各一门,门上有城楼建筑。城内街坊呈方格形系统,一般居民密集分布于数十个街坊之内;作为皇家统治与生活中心,有一定规模的宫城建筑,宫室殿宇,官厅衙署,还有为皇家服务的手工业作坊及庞大的兵营和仓库。城西北建有避暑宫,西部贺兰山东麓营建离宫、佛祖院、五台山寺、皇帝陵园,城东15 里的黄河岸畔建高台寺及诸浮图③兴庆府是西夏最大的城市,是西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国内处于十分重要地位。夏天祐垂圣元年(1050),夏辽战争时,辽兵进攻兴庆府,几乎攻破城池。从应天四年(1209)至宝义二年(1227)蒙古成吉思汗四次围攻兴庆府,城市遭到极大的破坏。蒙古灭西夏后,曾对兴庆府居民大肆屠杀,城市被摧毁。

  ①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77《契丹》引路振《乘轺录》。

  ① 《辽史·地理志》五。

  ① 《西夏书事》卷7。

  ② 《宋史》卷486《夏国传》。

  ③ 《西夏书事》卷10、11、18。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