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870天前 | 33011 次浏览 | 分享到:

  ② 朱希祖:《西夏史籍考》;韩儒林:《关于西夏民族名称及其王号》;邓少琴:《西康木雅乡西吴王考》;向达:《斯坦因黑水获古纪略》,以上均载入白滨编《西夏史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4 年版;贾敬颜:《关于西夏国名二、三事》,《天津益世报》,1948 年4 月27 日。③ 参见金汇海、吴长显《评<西夏史稿>》,《社会科学研究》(四川)1983 年第1 期;蔡美彪:《<西夏史稿>读后》,《历史研究》1982 年第4 期。

  ① 李范文:《西夏陵墓出土残碑粹编》,文物出版社1984 年版;罗福颐辑,李范文释文,纪宏章拓款:《西夏官印汇考》,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史金波、白滨、吴峰云:《西夏文物》,文物出版社1988 年版;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

  ② 史金波、白滨、黄振华:《文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年版;李范文:《同音研究》,宁夏国历史卷》及《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皆有诸多条目叙述西夏史。我国西夏史研究人员与机构也在不断壮大发展。北京、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四川等省区的研究机构与高等学校都有专人从事西夏史的研究工作。我国的台湾省与香港也有专门从事西夏文史研究的学者,他们不断有新作发表③。

  西夏史料整理的新成果1983 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韩荫晟编《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上卷第1、2 册),收录了隋初到元末“正史”、各类史籍、文集、金石史料中有关党项与西夏资料,分传记、人物传和散见史料编年三部分。所录史料考其来源、异同,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西夏史料汇编。

  近年来有关史料校勘、订讹和史籍评介的文章较多,如对党项与西夏人名、姓氏、官号、地理、人物、历史事件的考订、辨误①;对明刊《宋西事案》②、佚名《西夏志略》③的考证介绍,对周春《西夏书》、西夏骨勒茂才《蕃汉合时掌中珠》汉文内容的评介④。

  近年来,流失国外的黑水城西夏文书陆续介绍到国内。前苏联出版的黑水城西夏文书目录《西夏文写本和刊本》及有关文献著作也为国人所知,一些较重要的西夏文著作、文献得到新的译介,并应用在西夏史的研究中。1993 年3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史金波、白滨,上海古籍出版社李国璋、李伟国与俄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克恰诺夫,分别代表中俄两国三方达成正式协议,共同编辑出版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所藏的全部西夏文、汉文和部分其他文字的黑水城出土文献①,出版后必将对西夏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西夏史研究的主要问题西夏史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短时期内取得的成绩却比较显著。研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

  ③ 除已介绍香港林旅芝著《西夏史》专著外,还有台湾林瑞翰写的《西夏史》文章,阙镐曾《宋夏关系之研究》以及王民信、龚煌城关于西夏文字文献、语言文字的论文。

  ① 主要有汤开建:《西夏监军司驻所辨析》,《西北史地》1982 年第3 期;张澍:《<西夏姓氏录>订误》,《兰州大学学报》1982 年第4 期;《西夏史琐谈》,《宁夏大学学报》1984 年第3 期;顾吉辰:《<宋史>西夏纪事辨误》,《兰州大学学报》1983 年第2 期;《读<西夏史稿>札记五条》,《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4 年第4 期。

  ② 李范文:《一部国内罕见的西夏史书——<宋西事案>》,《宁夏大学学报》1983 年第2 期;白滨:《<宋西事案>考》,《西北民族文丛》1983 年第3 辑;张翼之:《读<宋西事案>质疑》,《宁夏大学学报》1984 年第1 期。

  ③ 房建昌:《关于日本所藏<西夏志略>》,《宁夏社会科学》1984 年第3 期;白滨:《<西夏志略>考》,《民族研究》1985 年第4 期。

  ④ 李蔚:《周春<西夏书>评介》,《宁夏大学学报》1982 年第3 期;《<蕃汉合时掌中珠>初探》,《西北史地》1982 年第3 期。

  ① 史金波:《整理拍摄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记》,《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 年第1 期。究的问题比较广泛,又因史料不足,往往使研究难以深入。以下就西夏史研究中主要问题的进展和争论,作概括性介绍。

  一、关于西夏王族拓跋氏的族属问题。历史上已存在两种说法:据《隋书》及新旧《唐书》,党项是羌族的一支,党项八部之一的拓跋氏无疑属羌族一系;②另一说拓跋氏源出鲜卑族系,是根据宋、辽、金三史《夏国传》中关于西夏王室的记述,称先世“本魏拓跋氏后”③。二说至今仍然存在,但讨论已逐步深入。较多的论著中对鲜卑族系说提出较详细的论证:第一,用比较充分的史料证明西夏王族拓跋氏源于鲜卑拓跋,虽然还无材料确证西夏拓跋氏即元魏王室之后裔,但西夏拓跋氏与元魏拓跋氏同出一族似无疑义。第二,原居于我国东北大鲜卑山一带的拓跋鲜卑一支,大约在公元3 世纪中期进入了河西,并有一部分归附或进入吐谷浑部族,成为其中的一个部落。到隋末即脱离吐谷浑统治,形成一个以拓跋鲜卑为核心的党项部落联盟,即党项八部。第三,拓跋鲜卑流入羌部形成党项拓跋氏,史书所称“党项羌”,表明了鲜卑人与羌人的融合,表明了历史上统驭诸羌的鲜卑人又成为新的民族共同体党项羌的统治者,也表明了不可避免地反被“羌化”的历史命运①。有的论著还从历史记载中党项拓跋氏与被统治的羌族在称谓上表现的对立性,多沿“北俗”而非羌俗的西夏风俗,以及族称、语言系属等方面来论证西夏王族拓跋氏与被统治的“党项人民”分属于不同族属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