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词宗① 柳永生年因记载不详,今人有多种推测,此取李国庭之说,详见《柳永生年及行踪考辨》(《福建论坛》1981 年第5 期)。此外,唐圭璋考为987 年,陆侃如考为990 年,林新樵考为984 年或更早一些时候。①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6。
②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39 引严有翼《艺苑雌黄》。
③ 据明代嘉靖《余杭县志》、万历《镇江府志》记载,柳永曾任余杭令、泗州判官、著作郎、灵台令、太常博士等,但都不可征信。
④ 柳永卒年取唐圭璋之说。其葬地有多种异说,其中叶梦得《避暑录话》称其死于润州,知州王安礼出钱葬之,较为可信。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负盛名的词作家,他在词史上的突出贡献是发展了慢词的形式,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长调慢词的创作虽在唐代已有,但自晚唐以迄宋初,在词坛上占优势的仍是小令。为了以更大的容量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思想感情,柳永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增衍小令,或改制旧曲,或自创新调,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他使许多慢词的词调逐渐固定下来,而慢词这一形式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并趋于定型化。慢词的兴起适应都市生活和市民娱乐的需要,也与日益繁复的音律相合,故自柳永后,慢词创作遂蔚然成风。慢词的篇幅较大,韵律和音节更复杂且富于变化,这对作者的构思、布局和艺术表现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柳永在丰富词作的艺术手法和提高其表现力方面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博学多才,精通音律,长于铺叙,工于点染,善于以曲折委婉的白描手法写景、叙事和抒情,给人以结构细密,布局严整,层次分明,意赅情深的感受。他的《望海潮》写临安的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黄莺儿》写明媚的春光,“黄鹏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皆属典范之作。他尤擅长抒写离人思妇和羁旅行役。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皆堪称不朽名篇。柳永填词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较多地采用了民间的俚俗之语,他善于运用浅显明白、生动形象的语言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了在此以前的文学作品中较少出现的市民情调,而这正是他的词作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深受下层市民喜爱的重要原因。
柳永生活在一个社会发生着剧烈变化的时代,他力图在作品中有所反映,因而对词的题材范围有所扩大。他流连市井,与下层市民有较多接触,于是从平民的真实感受出发,较为客观而真实地描写了繁华的都市、发达的经济、高度发展的文化和丰富多采的市民生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出身于仕宦之家的柳永原本怀有强烈的仕进欲望,但屡试不第和仕途坎坷使他的人生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他既向往治国平天下,又无法忘情青楼歌馆,这种内心的矛盾导致他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的伦理规范,他在感叹怀才不遇的同时又不时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仕宦生活的厌倦,而这类词作正是当时失意文人心态的典型写照。
北宋时,柳词曾风靡一时,“传播四方”,为社会各阶层人士争相传诵,叶梦得《避暑录话》援引西夏一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直接学柳词的有沈唐、王观、晁端礼、万俟咏、曹组等人,而黄庭坚、秦观、贺铸、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周密、张炎等名家,也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周邦彦一赋得三朝之眷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晚年自号清真居士,盖取晋山涛推举阮咸的话:“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之意。①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在《南浦·浅带一帆风》一词中曾说:“吾家旧有簪缨。”所谓簪缨,即古代官吏的冠饰,这说明,他的先人中不乏作官的人,但大概又多仕宦平平。在方志或史书中留下名字的,只有他的叔父周邠。周邠“字开祖,嘉祐八年(1063)登进士第。熙宁间苏轼倅杭,多与醻唱,所谓周长官者是也”②。《宋史·周邦彦传》称他“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③。但他却喜好读书,博涉百家之言。元丰二年(1079),朝廷锐意改革,广招人才,将太学生从1000 人增扩为2400 人,周邦彦亦以其博学而被选录为太学外舍生。元丰六年(1083),发生了一件对周邦彦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这年七月,年方28 岁的周邦彦写了一篇《汴都赋》上奏,大得神宗欣赏,不仅命令侍臣在迩英殿宣读这篇赋,其后还把周邦彦召到政事堂,提拔他为太学正。这虽是一个正九品的低级小官,但毕竟由皇上亲自提拔,并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宋神宗之所以欣赏这篇赋,是因为这篇赋中如“抑强贾之乘时,摧素封之专利”等,“颇颂新法”。①元丰八年(1085),神宗去世,哲宗继位。但由于哲宗年龄尚幼小,由神宗的母亲宣仁太后高氏听政,而这位太后向来反对新法,《宋史》本传说周邦彦“居五岁不迁”,其原因就不难理解了。此后,他历任庐州教授、溧水知县等。元符元年(1098)六月,“哲宗召对,使诵前赋,除秘书省正字”②。宋徽宗也很喜欢这篇《汴都赋》,曾召“赐对崇政殿,上问《汴都赋》其辞云何?对以岁月久,不能省忆,用表进入。帝览表称善”③。周邦彦因之又得以提拔。所以楼钥在《清真先生文集序》中说:“钱塘周公,少负庠校隽声,未及三十,作《汴都赋》七千言..天子嗟异之..哲宗始置之文馆,徽宗又列之郎曹,皆以受知先帝之故,以一赋而得三朝之眷,儒生之荣莫加焉。”周邦彦虽然在徽宗朝历任考功员外郎、卫尉卿,又以直龙图阁出知河中府,出知隆德府和明州,同时,还曾一度入为秘书监,进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等,但他一生的主要业绩仍是以词家名世。宣和三年(1121)卒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终年66 岁。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