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南京之旅 雨花台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刘妙珍 | 发布时间: 865天前 | 7411 次浏览 | 分享到:

雨花台

 

南京雨花台,它的大名我想全中国人民没有不知道的。它是以上万人的鲜血染红的革命胜地,它是有着仁人志士标志之地,也是文人黑客们闲情赋吟之地。

尤其是在近代史中,它牵扯着全中国人民心中最沉痛的一段历史。有多少革命志士被国民统治者杀害在这片土地上,那是上万人的生命啊。我们今天安逸幸福的生活,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的。来南京我想最应该的,就是来凭吊悼念我们的民簇英雄们的英魂。

雨花台位于南京市雨花区,和中华门遥遥相对。因雨花台原名叫聚宝山,所以明朝洪武年间修建中华门时,起名叫聚宝门,是民国时期改名为中华门,现在城门洞上的提字是原国民政府主席将介石亲笔所提。雨花台面积大约有150多公顷,山势虽然不算雄伟,但树木青翠茂盛,再加上近现代的建设,山林和景观相容相承,风貌格调自成一体。

进入雨花台景区是一片宽扩的广场,广场两边都是挺拨的青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的飘扬在广场的中央。这面红旗是对英雄们光辉事迹的招示,也是向英灵告慰的标志,面对这面红旗,心情不由地变得沉静起来,有一种要朝圣的感觉。红旗下面朝南是一块斜坡,整齐的花草坪上用草木做成的“雨花台”三个字被裁剪得方正平整。顺前草坪拾阶而上,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广场,广场正南面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烈士群雕像,群雕像高有10多米,宽14.2米,由179块花岗石拼装而成。雕像上的英雄人物面部刚毅、两眼有神、有十四五岁的少年有二十多岁的青年,有船夫有工人、有军人有农民,他们是上万万先烈的代表。他们面部那不屈不挠的表情既让人激情自豪,也让人疚心落泪。他们都是正当青春年少的好年华,却为了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不惜生命。欣好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是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换来了中国人民今天扬眉吐气的好日子。

群雕像背面是高高的雨花台主峰,主峰上矗立着一块42.3米高的石碑,石碑的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色大字。北面是纪念先烈们的埤文,碑前还立有一座庄严的烈士青铜塑像。把纪念碑立在山之叠,说明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对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们给于了最崇高最神圣的致敬和怀念,望着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我想他们的亡灵得以安息了。纪念碑南面分三组石台阶下山,山破下一池清水把碑影及周边的景物倒映水中,海市蜃楼般重生重叠,清明澄亮,像镶钳在纪念碑前的一块明镜。走过水池是一段东西横向的小空地,东西两头各塑着一尊男女塑像,从他们的表情上我猜测大约是两位守护和平的使者把?中间立着一块大石壁上面用五种语言镌刻着《国际歌》,顺着倒影池再往南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石桥,石桥紧连着对面的纪念馆。透沏的湖水把周边的树木桥身倒影映在水中,形成一一道上下结构完整的画面,非常灵秀生动。听人说纪念馆已经关门了,只好打消了去纪念馆的念头。站在纪念桥上对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鞠躬,在心中默默地悼念:安息吧,人民的英雄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更不会忘记你们!”

雨花台有三千多年的人文历史,自公元前427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的佳地。雨花台的观景地点莫过于雨花阁了,雨花阁坐落在原去光法师讲经说法的高台遗址上,三叠重楼、飞檐脊首、古色古香,虽然是仿古建筑,但一点也没觉得生涩扭捏,观赏过很多景点,也看过不少映景仿古建筑,都觉得不入眼,维独见了雨花阁没觉得有别扭。反而有一种深山出奇的感觉。雨花台的得名也很传奇,据说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得道高僧法名曰去光的法师常在这座山顶讲经传道,来听他讲经的人有五六百之多,有一次他讲经讲得非常精彩,听得人们都忘记了时间,三四天不散,连佛祖都感动了,为了对他的将励,天上一时间落花如雨,花瓣落到地上变成了五颜六色的石头,故此地得名雨花台。雨花阁同时也是江南四十八景中的一景。


蹬上雨花台的阁楼,北望,近可以观看到明城墙和明永乐年间造建的琉璃塔,远处是南京市繁华的高楼建筑群;正西面是苍松翠柏,涛林如海,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霞光四射,烟幕重影,革命烈士陵园在松涛中若隐若现;正南面一条笔直的甬道上绿松夹着梅花点点,把目光往远处放,街亭花园,游人款款;东边园林葱葱,树木参天,一些古代名人遗址尽出自这一地段。其实除了烈士陵园往东才是最勾人的地方。

在雨花阁东北有泰伯祠,木末亭,泰伯祠是后人为了纪念吴国先祖泰伯而建。泰伯在历史上是一位德高行端的开创形人物,他创建了吴地建国的先河,是泰伯开创了这一地区三千年文明文化的开端。木末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句,意为高于树梢之上。而木末亭用此意来赞誉在此地就义牺牲的志士仁人们高风亮节的精神而取名。在木末亭周围有泰伯祠、南宋将军杨邦乂剖心处、明代大学士方孝孺墓、海瑞祠、曹公祠遗址等。在这些志士仁人中我不得不提一下杨邦乂和方孝孺一文一武两位人物了。杨邦乂硬肯选择死亡也不投降金人,那肯定是高风亮节的英雄气概,值得世人赞誉。可方孝孺的牺牲我总觉得有点说不过去。他为了自己的愚忠,竟断送掉873口人的性命。他孝忠的那个帝王早以弃他而奔,他却拿上千口人的性命表忠心,我觉得有点愚不可及。想想千古帝王哪一个肯为了一个贤臣牺牲自己的江山?他们哪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妄杀贤良?

观了一路墓地,听了一路成王败寇的先烈故事,心情总是沉痛着,激烈地撕扯着,有些喘不过气的感觉。可偏又不爱那些矫揉造作的明艳,沉静在历史的长河中除了仰慕还有些知识的收获。不过雨花阁下向东不远有一处轻闲的小去处,哪就是“江南第二泉”。虽然现在已经失去了“纤湮缕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绝”的诱人场面,可那假山小阁,清茶淡雅的人文故事使心情放松回暧。坐到石几前想象一下陆游西出曙地路经此地的场景,捧一碗清泉,烧一壶香茗,边品茗茶边赏这山水清幽,那份享受世人有几个能及?二泉设有陆游煮茶的场景,左边上建有一木屋,据说是当年卖茶的茶庄。我就坐在陆老先生的下首,拍拍老先生的肩膀,真想和他做一回赋闲品茗的知音。

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了,雨花台的重要景点才逛了一半,没有多余的时间在一处逗留,只好开始走马观花,只对二忠祠多停留了一些时间。二忠祠最先是为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所建。杨邦乂在战败后被金人俘获,无论金人怎么引诱规劝拒不投降,后被金人在雨花台下残忍地剖腹挖心。杨邦乂死后宋高宗赐谥号建“褒忠祠”。在150年后,文天祥在抗击元兵时被俘,在押往大都(北京)的途中路经南京,(当时称建康),他感怀杨邦乂忠烈作《怀忠襄》一诗。因此在文天祥殉难以后人们在纪念杨邦乂时顺更也把他一块来纪念,渐渐地就把这所祠堂改名“二忠祠”。二忠祠建落在雨花台最东边,院子不大,因天色有点晚没有进里边,只在院子里观看了一下,院子正南面有一堵石壁,石壁两边是折线形带角的那种,上面刻有文天祥的诗句。“宁做赵氏鬼,不为他邦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位英雄都留下了铁骨铮铮的传世英名,同样以他们的事迹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英烈传奇。我之所以在短足的时间里舍其它顾二忠,就是钦佩他们的人格,被他们各有所致的文韬武略所吸引。

在“二忠祠”右侧是明开国功臣李杰之墓。墓地已没有了原来的模样,只留下一块有龟趺座,高达三四米的石碑和一条神道,神道两侧有石刻的羊、虎、马、武将,各持一边。这一边的风景倒是特别,大多种植了翠竹,是一片翠竹成林的园林景地。

由于天色将晚,只好打道回府。对沿途剩下来的景致只是略作观赏,感受和记忆也不是太深。所以离开雨花台时,还 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有机会再来把没有观赏到的人文景致再补赏一回。

 

                             2019224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