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维奇的学生列维茨基(M.Lewicki,1908—1955)专注于八思巴字与古代蒙古语研究,所著《方体字蒙文碑铭》(1937)、《14 世纪汉字译写的蒙古语:<华夷译语>研究》(1949)和《突厥语与蒙古语研究》(《东方学报》15,1949。突厥—蒙古若干词语的比较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惜英年早逝。其学生卡鲁任斯基(S.Kaluzynski)在蒙古语研究方面也有很好成绩,并出版了《蒙古秘史》的波兰文译本(1970)。
捷克本世纪出了两位著名的东方学家:卡尔·雅恩(Karl Jahn)和普哈(P.Poueha)。雅恩(1906—1985)在其故国和德国、荷兰、奥地利等国都工作过,长期担任维也纳大学东方研究所教授,国际性东方学期刊《中亚杂志》主编。他精通波斯、阿拉伯和突厥语,最大的贡献是《史集》的校勘和译注,先后出版了这部最重要波斯文史籍几个部分的校勘本和译本:《合赞汗传》原文集校本和德文序言(伦敦,1940)、《阿八哈汗至乞合都汗传》原文校勘本和德文摘要、索引(布拉格,1941;海牙,1957)、《拂朗史》原文校勘和法译本(莱顿,1951)、《印度史》原文影印本连同其所撰有关论文(海牙,1965)、《乌古思史》刊本(维也纳,1969)、《中国史》刊本(维也纳,1971)。此外,他还发表有《伊朗的纸币:蒙古时代伊朗文化史、经济史之一研究》(捷《东方学》,1938)、《关于怯失迷儿和蒙古人的札记》(《中亚杂志》,1956)、《Kamalashri——拉施都丁的“佛之生平与教言”:蒙古时期佛教的一种史料》(同上)、《关于蒙古人世系的一个印度传说》(Charisteria,1956)、《关于伊朗蒙古史波斯文史料之一研究》(《第五届国际阿尔泰研究常会论文》,1963)、《拉施都丁对中国文化的一些观念》(《中亚研究》,1970)等多篇富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普哈(1906—1986)从1948 年起一直在东方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到退休(1970),并在查里斯大学开设讲座,在布拉格外语研究所讲授蒙、藏文。1955 年到蒙古进行了学术考察,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印度学、藏学和蒙古学,尤以蒙古学方面的成就最大,特别表现在对《蒙古秘史》的研究。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成吉思汗的谱系》(《亚洲研究》,1954)、《<蒙古秘史>中的音节重复、头韵、词源和古蒙古部落名称》、《唐兀人阿沙敢不》、《<蒙古秘史>中的两个地名》(以上三篇均载《中亚杂志》,1955),《马札儿、马答撒里、马察罗亦——<蒙古秘史>之一考释》(匈《东方学报》,1955)、《内陆亚洲的纪年法》(《中亚杂志》,1962。包括有一张西藏、古突厥、印度和蒙古历法的对应表》,《作为14 世纪蒙文诗的居庸关两段蒙文碑铭》(同上,1963)、《论第一部蒙古法典的内容与重建》(《蒙古研究》,1970)等。其代表作《<蒙古秘史>丛考》(布拉格,1956)就古代蒙古各类名称及其词源、成吉思汗的谱系、蒙古军队组织与战术、日常生活和社会组织、十三世纪蒙古文化特别是《秘史》中的韵文,以及《秘史》作者(认为是失吉忽秃忽)和原文(认为最初用汉文写成)等问题分别作了讨论,这是他研究《秘史》的总结性著作。同年还出版了他的《秘史》捷文译本。
芬兰十九世纪前期卡思特伦(M.A.Castren)开始研究蒙古(布里雅特)语言和宗教。本世纪前期出了位卓越的东方学家兰史铁(G.J.Ramstedt,1873—1950),1898 至1912 年间,他三次到蒙古作学术考察,收集了不少古代资料,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突厥文《回鹘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即磨延啜碑)和《九姓回鹘爱登里罗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碑》,同时期还考察了阿富汗和伏尔加河蒙古人。1906 年起在赫尔辛基大学任教(其间1919—1929年出任驻日本外交官),开设古蒙古语等课程。兰氏的最大贡献是阿尔泰系诸语尤其古突厥——蒙古语的比较研究,著作宏富。与蒙元史有关的论文主要有《吐鲁番出土的蒙文信件》(1909)、《蒙古文方体字残片》(《芬-乌格尔学会杂志》,1911)、《蒙古时代的聂恩脱里教遗迹》(1934 年在芬兰东方学会的讲演,发表于《芬-乌格尔学会杂志》,1951)、《古代突厥与蒙古称号》(1939 年在芬-乌格尔学会的讲演,发表于同上杂志)等篇。所编大型《卡尔梅克词典》和《蒙古语词源字典》(1935)对蒙元史研究者也是很有用的工具书。
兰史铁的学生阿尔托(Penti Aalto,1917 生)出色地继承了其师的事业,1950 年获博士学位后一直在赫尔辛基大学任教;1958 年起任比较语言学教授,主要为梵语和印-欧语言学,但也以很多精力从事阿尔泰系诸语特别是蒙古语研究。整理编辑老师遗著(三卷本巨著《阿尔泰语言学导论》、《卡尔梅克民歌集》等多种)是他的一大贡献。他本人的著述也很丰富。从四十年代起就开始研究《秘史》,发表有《<元朝秘史>研究史略述》(《芬-乌? 格尔学会杂志》,1951)等文,并完成了《秘史》的芬兰文译本(未刊)。其他有关蒙元史的论文主要有《曼纳海姆所得蒙文方体字残页》(《东方研究》,1952。本文最早发现此件木刻八思巴字蒙文残页是《萨迦格言》的第一页左下角,并指出这一残页首次证明了元代八思巴字用于印刷)、《蒙文方体字〈萨迦格言〉的第二张残页》(《芬-乌格尔学会杂志》,1954)、《成吉思汗的名号与印玺》(匈《东方学报》,1963)等多篇。丹麦1893 年,哥本哈根大学教授陶木生(V.Thomsen,1812—1927)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