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左云村落文化自序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姜宝千 | 发布时间: 716天前 | 4048 次浏览 | 分享到:

左云村落文化自序

                        姜宝千

我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内容繁多,由数不胜数的支脉组成,而村落文化是无数支脉的末梢,但它又是一种与民众息息相关,最接地气的一种文化。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农业机械化以及农业科技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锐减、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传承数千年的村落文化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村落是由一个或几个家族组成,同族人以血缘为纽带、以亲情为基础,生住一村、死葬一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携手奋进、与天灾人祸抗争,繁衍生息,自然而然形成了有特色的家族文化和村落文化。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民众的思想虽受生活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但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家族的精神,因此家族和村落是民众的根,村落文化是民众的魂。一旦民众失去了根和魂,民族就失去了文化和精神。地域文化由村落文化构成,民族文化由地域文化构成,数千年来,传统文化依靠无数个家族和村落传承着物质和精神文明,可以说,家族和村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密码”。因此,在村庄逐渐萎缩和即将消失的情况下挖掘收集抢救村落文化,让民众了解家族和村落的历史人文情况,对提升民众的家国情怀是十分必要的。

左云古称白羊,地处塞北,地理位置特殊,有史以来就是边关军事要地,也是胡汉争雄的古战场,在历史的长河中,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两种文化在这里无数次的碰撞与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的边塞文化。特殊的地理环境,留下了特殊的古文化遗产,也造就了特殊的人文环境,善于接纳的胸怀,成就了左云人与众不同的品格。经笔者调查,明代以前在境内居住的先人们,经过战争和社会大变革,已不知去向,也末留下后裔,只留下许多的文化遗址。现在的村庄多数是成立于明初、清前中期和清末。明初立村的村庄,先祖大多数是明初大移民时从山西中南部迁徙而来,也有部分是屯垦戍边的南方军士。清初立村的村庄,先祖多数来自于晋中、阳泉、忻州一带,是响应朝廷的移民政策迁来后。清末立村的村庄,先祖多数来自于山阴、怀仁、应县、浑源等雁门关以北的县份,也有部分来自于内蒙南部,由以煤为生的人们渐渐聚成村庄。因为建村时间不同,立村先祖来历不同、秉性各异,人生阅历不同,家风家教和文化素养不同,村落所处地理位置以及耕地数量和肥瘠情况不同,形成了村落文化的多样性。村庄的姓氏构成也较复杂,有一姓村、有两三姓村、有30多姓的杂姓村,还有等典型的游牧民族姓氏。村民们的先祖来历也较复杂,有戍边将士、艺人、工匠、商人和普通的农人,来的地域可以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所以说:边塞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大融合,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探索和了解左云的村落文化,追溯村落文化的渊源和历程,是解开传统文化精神密码的钥匙,有一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春秋的白羊王直到现在,可谓人才辈出。古代有众多的名臣、名将、宰相、状元,文武进士,甚至出过乱世皇帝;名门望族有裴家、毕家、边家、张家、陈家、钱家、潘家等;民国时期出过多位国民党军、师级军官和多位县长;建国前后出过许多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和爱国志士;现在的有部队军师级军官、政府官员、大学教授、科研工作者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清末民初,可考证的特殊民间艺人有:西碾头的黄骡子,纸房头的白菊花,黄家村的刀子红;特殊的巧木匠有,威鲁堡的郭镇和夏家河的张慕勋,两人都会技术含量极高的木工绝活抽梁移架;王冒庄有特殊的画匠康墨和攒绳匠耿亮。民国年间的大地主兼民族资本家有唐郁、李庚、孟启儒。他们都是历史上某一时间段、某一行业的翘楚。这些精英们代表了左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历史。

因左云古时地处边塞军事要地,涉及到军事机密,朝廷不会允许记录军事要地的史料流落民间,再加上历史上少数民族统辖的时间较长、戍边将士中文人毕竟少、民众又没有较长时间的安稳生活,这就造成了史料的缺失。也就是邑人高鼎臣在《光绪本县志序》中所说的旧属卫治、邑无成书,奈边隅秉笔乏人。现存少量的史料只记载大事,部分大家族的族谱、名人的墓碑和村里的庙碑在文革时期又遭毁坏,所以村里的古文化遗址遗存、古名人、特殊的传说故事、村民先祖来历等村落文化的精华只能靠村民们的代代相传。在过去的农耕文明时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慢,有农闲、农忙两个季节,农闲时村民们聚在豆腐铺、油坊、街心闲谈,老年人给青年人讲过去的人和事(俗称道古),讲的愿讲、听的愿听,在历史的长河中村落文化就以这种形式代代相传。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经济,村民们几乎没有闲的时候,再加上电视和手机快餐文化的普及,人们聚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近年由于村里没有小学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村里几乎没有年轻人。偶然聚在一起,现在的年轻人多数不喜欢传统文化和村落文化,也不喜欢听老年人唠叨这些过时的东西,村落文化只在70岁以上的村民之间互相传播,面临的是十几年以后村落文化的失真和失传。所以说,抢救村落文化刻不容缓。

左云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文明发展史留下的文化遗存可追潮到远古时代,境内的多处新旧石器遗址是有力的证明。白羊古城是春秋时期北狄白羊王所建。东古城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武州中塞城,现在境内另有多处战国遗址。汉代时白羊大地更是成为了军事要地和人口腾茂的大邑,境内所留遗址遗存有武州县城(东古城)、汉长城、汉墓、以及星罗棋布的屯垦戍边军士驻地汉庄窝(也可能兼边塞军事铺递);据史料记载:汉代发生的大事件“马邑之战”、“白登之围”、“昭君出塞”、“苏武使北”都与白羊大地有关。北魏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平城建都,白羊大地为京畿,现所留著名遗址和遗存有:武周县城、榆林古城、金陵和长城,另外境内还有许多处北魏遗址。唐代遗存有:定边军城(旧高山)、斩杨城(黄土口市场城)、马道头和上泥河的圆堡子、大京庄善人窑。辽代遗址遗存有:云州城(旧高山)、幽州城(元台子村北)、前坪契丹墓葬群以及许许多多的圐圙和坪子遗址。明代遗存主要有:两道长城、六座大军堡、一座县城(卧牛城)以及许多小型民堡。清代遗存主要有老庙、乐楼、老碑、老坟、老院。这些古文化遗址遗存和庙文化,数千年来伴随着民众从古代一路走到如今,已经成为民众的心灵寄托之所,在潜移默化中凝聚着人心。

明代官员王越有一首诗是这样介绍左云的:“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说与江南人不信,早穿皮袄午穿纱。”。这样的生存环境只是发生在明代前期,有史料记载:明初期,明朝廷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的入侵,将境内茂盛的原始森林砍伐殆尽……。造成这样恶劣的气候与破坏了生态环境有关。从境内发现多处远古动物化石遗址和地下富藏丰富的煤炭资源,可证明远古时代白羊大地是原始森林。北魏时,猪儿洼、小厂子一带是北魏皇家养军马的“云中甸”,可说明那时仍是水草丰美的宜居之地。境内有许多逐水草而居的契丹人养马和居住的圐圙和坪子遗址可说明辽金时期的生存环境仍很优美。梅家窑的董姓先住村北董家堡、王冒庄的王姓先住村南的王家堡、南高家窑的先祖先住村东泉子头,这三个村的先祖都是明初大移民时从洪洞来,来时旧址适合居住,到清前期时因泉水太大,村人受水患影响,生活不便才迁新址建新村。这也可证明清初或清前期植被已经恢复,白羊大地又成了地下水丰沛、环境优美的宜居之地。从境内曾有桑树和木棉树以及南方的其他不知名树种,可证明古时土地湿润也不太寒冷。笔者之所以概述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爱家乡热情,从而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家乡,不能因为王越的一首诗而否定历史上家乡的环境优美,那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不和谐插曲而已。

笔者利用三年多的业余时间走访了全县所有(254个)村庄,每个村子的基础资料都是通过与老年村民多次交谈,收集挖掘而来。虽然是来自于代代相传,但许多内容经过考证后,也有相当的真实性,只是没有文字记录,缺乏准确性。对每个村庄及离村近的古文化遗存和遗址,笔者都进行了考证,离村远的按村民们的描述记录。名人部分因为无族谱,名字记录也按发音写,用字不一定准确。建村年代和村民先祖来历也是以村民相传的记录,只能为以后编写村史和民众续写家谱提供线索,不能算做依据。总的来说,此书虽然有一定的真实性,但缺乏准确性,不能算做史料,只能算乡人茶余饭后了解本土村落文化的读物。

    2021101   姜宝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