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 (上)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999天前 | 56430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国的漆器还曾经由波斯和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商船又曾将中国漆器直接运往欧洲,深受欧洲各国人民的欢迎。当时传入欧洲的漆器大多是屏风、家具和花瓶、酒具、茶具等,其中不少珍品现藏于欧洲各国的博物馆内。康熙时法国传教士李明等还曾在寄回本国的书信中介绍了中国漆器生产技术的情况。欧洲一些国家也曾仿制中国漆器,但直到十八世纪,法国、丹麦、奥地利、英国等国的漆器才有了较迅速的发展。随着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出现了各种化学合成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中国天然漆及传统漆器尤其是漆工艺品的一些优良性能和装饰效果,仍然是合成漆所难以企及的。

  第十三节煤炭明代采煤业的发展煤炭业在宋代发展到一个高峰之后,进入元代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用煤更加普遍。对此,元代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图塔(1304—1377)都有过描述。《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写道:“整个契丹省到处都发现有一种黑色石块,它挖自矿山,在地下呈脉状延伸,一经点燃效力和木炭一样,而它的火焰比木炭更大更旺。”①伊本·拔图塔在他的旅游见闻中说:“中国及契丹之居民,不用木炭,而用一种异土,以作燃料。此种之土,乃天然之产。..燃时亦与炭同。火力比炭尤烈。”②马可·波罗来自欧洲,在中国做官和游历达十七年之久,到过陕、甘、晋、冀、鲁、苏及新疆等省区,伊本·拔图塔一生遍游穆斯林世界,到过印度、锡兰和中国的许多地方,这两位见多识广的欧非旅行家,看到中国采煤、用煤那样普遍,几乎到了“到处都有”的地步,非常惊叹。但是,在他们的语言文字中却尚未有“煤炭”一词,只能称煤为可燃烧的“黑色石头”或可作燃料的“一种异土”。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作一简单推论,欧洲、非洲及亚洲的印度等国,在十三至十四世纪时,用煤远远不如中国普遍,这些地区和国家的用煤历史不会比中国更长,从而间接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

  古代采煤业到了明代有了大的发展,现今探明的煤田,当时差不多都已进行了初步的开采。不仅盛产煤炭的北方数省如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省的煤炭已得到开发,而且南方数省如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省的煤炭也得到了开发。煤炭成为市场上的重要商品,成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燃料和原料。正如明代科学家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所说:“石炭,南北诸山产处亦多。..今则人以代薪炊爨,锻炼铁石,大为民利。”①明代煤炭业的大发展有下述几个原因:第一,社会比较安定,为煤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社会对煤炭的需要量急剧增加,为煤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明代,一方面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有较大发展,与燃料密切相关的冶金、陶瓷、制盐、砖瓦等手工业发展较快;另方面,人口增加,森林资源减少,人们仰赖柴薪取暖、炊爨越来越困难,尤其城镇居民,困难更加突出,发展煤业,势在必行。

  第三,明代统治者把解决燃料问题看作是关系社会安定的大事,采取了① 《马可·波罗游记》第2 卷,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年版。

  ② 转引自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篇》第三册。

  ①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石炭”。

  一些鼓励开发煤炭的措施。如放宽对煤炭开采的管制,减收或免收煤税,对受灾煤窑进行抚恤等。

  第四,开采技术进一步完善,为向地层纵深处采掘煤炭提供了可能。

  明代采煤技术中国古代煤炭开采与加工利用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到明代已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并见之文献记载,如:1.找煤。这是在对煤的性质、埋藏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才能进行的。

  明代,已能从煤岩学的角度对煤进行分类。明人崔铣在《彰德府志》中讲:“炭有数品,其坚者为石,软者为烸。”即指按硬度分,煤可分为石炭与烸炭两种(烸——煤的古字)。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煤按块度进行了分类,并对煤的分布作了描述:“煤有三种,有明煤、碎煤、末煤。明煤大块如斗许,燕齐秦晋生之。..碎煤有两种,多生吴楚,..末煤如面者,名曰自来风。”明末孙廷铨在《颜山杂记》中讲:浅部的煤“其色蒙”,深部的煤“其色晶”。明代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已能通过视石、查矿苗、观察地表植被的方法去找煤。

  视石,即看土石是什么岩层,什么颜色,判断其有无煤。《颜山杂记》中讲:“凡脉炭者,视其山石,数石则行,青石、砂石则否。”意即有页岩(数石)的地方,往往有煤脉存在,有石灰岩(青石)的地方则没有煤。这种判断,符合一般的煤层埋藏规律,但也有例外。找煤不仅要看石质,还要看土色。《天工开物》讲:“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辨有无之色。”经验表明,煤层距地表较近时,可使表土变黑,所以黑土成为找煤的标志。查矿苗。不少地方的煤层直接出露于地表,这种现象古人称之为煤苗,今人称之为露头。从煤苗(露头)开始,查找煤脉是最简便而有效的找煤方法。《颜山杂记》讲:“查其土有黑苗”,就可找到煤。方以智(1611—1671)在其《物理小识》中也记有“外记孛露,有土能燃”的找煤常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