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100天前 | 71445 次浏览 | 分享到:

  戚继光上任不到一月,就有一股八百余名的倭寇进犯浙中门户龙山所(今在镇海)。明朝廷调集了数千军士防守,倭寇兵分三路突入明朝各部军队。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明军,竟抵挡不住,纷纷溃退。直到新上任的戚继光奋不顾身地射死了三个为首的倭寇头目时,倭军才后退。十月,倭寇再次进犯。在浙江巡抚阮鹗的亲自督领下,戚继光、俞大猷和台州知府谭纶三位抗倭英雄首次协同作战,连败倭寇。但由于冒险轻进,明军又无纪律约束,差点全军覆没。这几次战斗,加上以前其他将领的抗倭战斗,使戚继光深深地感到,旧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士兵素质差,战斗力不强,军纪松弛;若不另行组建和训练一支新军,就根本无法抵御武器精良、剽悍勇狠的倭寇。这年冬,戚继光起草了《任临观请创立兵营公移》,首次向上司提出了创立兵营,然后选兵、练兵的建议。嘉靖三十六年二月,戚继光再次向上司递交了《练兵议》。当时,左右认为这“自有督抚主持且从来未闻”①,嘲笑他多管闲事。在《练兵议》中,戚继光分析了明军难以与倭匹敌的原因,要求“得浙士三千,亲行训练。比及三年,足堪御敌,可省客兵岁费数倍矣”②。总督胡宗宪以前曾练兵,但毫无成效。这次他读了戚继光的建议后,尽管心中不悦,但他相信戚继光的卓越能力,还是勉强同意了。浙江巡抚阮锷则对此大加赞赏。这年冬季,从另部拨了三千绍兴士兵归戚继光训练。不出一月,舟山一带倭患大有减轻。

  防守台州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戚继光奉命率军由舟山渡海防守台州,多次取得小规模的胜利。当时,倭酋汪直被胡宗宪诱杀后,余部占据岑港。明军在胡宗宪领导下,分几路强攻。戚继光率左路兵马猛攻,但岑港是倭寇经营多年的老巢,明军一时难以攻破,相持达半年之久。明世宗见岑港久攻不下,听信谗言,以为是将官作战不力,竟下诏剥夺了总兵俞大猷、参将戚继光的职务,限期一月荡平岑港。戚继光因奉命置身于岑港,无暇顾及台州的② 陈子龙等编:《皇明经世文编》卷三六六;叶春及:《大将军戚公请告归登州序》。① 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② 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倭患,当时竟有人弹劾他“无功,且通番”①,明朝廷准备拘捕戚继光加以审讯。幸而正在这时,岑港被攻破,戚继光奋勇冲杀是有目共睹的,“通番”更是无稽之谈,戚继光也就恢复了原来的官职,驰援倭患最烈的台州地区。戚继光悉心剿杀倭寇,先后在桃渚(今属临海)、海门等地取得了一连串胜利,充分显露了他的军事天才,他每战“技能独擅,勇敢先登”,“御台、温数千之贼,擒剿无遗;功屡建于浙东,名亦闻于海外”②。

  组建“戚家军”

  然而,戚继光始终没有放弃练兵的计划。以前拨给他的三千军士,经过训练,转战各地,取得了不少战果。但由于选兵这一关并非戚继光亲自把握,士兵多是市井的油滑之徒,在作战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如军纪不严,甚至滥杀无辜冒功;一遇到短兵相接的情况,就怯懦不前,或者临阵脱逃。于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秋,戚继光第三次提出练兵建议,指出:“无兵而议战,亦犹无臂而格干将。乃今乌合者不张,征调者不戢,吾不知其可也。”①当时,义乌百姓为争夺开矿权,与永康矿夫发生大规模械斗,双方都十分勇猛,戚继光就请募兵义乌。这一主张得到谭纶的积极支持,并为总督胡宗宪所采纳。恰好义乌县令赵大河此时也上书胡宗宪,建议募当地矿夫当兵,以减弱械斗势力。胡宗宪于是命赵大河协助戚继光招募义乌矿夫。

  嘉靖三十八年九月,戚继光前往义乌募兵,一时应募者云集。其中有个名为王如龙的矿夫首领,“闻檄而率子弟出山”②,后来成为戚家军的中坚,王如龙也成为屡立战功的虎将。戚继光认为士兵“第一切忌不可用城市游滑之人..第一可用只是乡野老实之人”③。他综合体态丰伟、武艺精熟、聪明伶俐、力大如牛四方面对应募者进行严格挑选,认为“四者不可废,而但不可必耳”。他强调选的士兵要胆大,只有胆大,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敌制胜。戚继光在选编士兵时还有“三不用”,即“凡城居者不用,尝败于敌者不用,服从官府者不用”④。由于赵大河的密切配合,戚继光在很短时间内即招募到四千经过严格挑选的士兵,前往绍兴进行训练。

  由于以前曾训练过三千绍兴兵士,再加上有了对倭作战的经验教训,戚继光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

  首先,用卫国保家的思想教育士兵,一再教导士兵要认识到自己是从百姓中来,为解除百姓祸患而战的。他指出:“你在家哪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量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你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保障,他养你何用?”又指出:“你们本为立功名报效而集兵,是杀贼的东西,贼是杀百姓的东西。百姓们岂不是要你们杀贼的?”①他的教育是言之有物,浅显易懂的。

  ① 《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

  ② 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① 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② 戚祚国等:《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

  ③ 《纪效新书》卷一《束伍篇第一》。

  ④ 《纪效新书》卷一《束伍篇第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