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 (下)
来源: | 作者:白寿彝 | 发布时间: 1016天前 | 56617 次浏览 | 分享到:

  地下岩溶方面,徐霞客的论述也非常精彩,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溶洞、洞穴堆积、地下河、地下湖、洞穴瀑布等。徐霞客的论述是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的实地考察基础上的,因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溶洞共二百八十八个,经他亲自入洞考察的有二百五十个,占百分之八十七,这个数字不包括他游过但现存《徐霞客游记》中没有记载的溶洞,如张公洞、善卷洞等。①描述洞穴的内容包括洞穴大小和洞口方向,洞穴类型和形态结构,洞穴堆积,洞穴生物,洞穴气候,洞穴音响,洞穴考古,洞穴利用,洞内石头的颜色,洞穴成因等十二项。有的地方还记述了他考察洞穴的技术。这是一部相当完整的世界最早的关于岩溶地貌学和洞穴学的科学文献,反映了当时世界的最先进水平。徐霞客则是世界最早的伟大的岩溶学家和洞穴学家。

  2.水文学成就。《徐霞客游记》用较大的篇幅描述了各地的水体类型和水文特征,记载大小河流五百五十一条,湖、泽、潭、池、沼泽一百九十八个。对河流水文的描述包括流域范围,水系,河流大小,河水的流速,含沙量,水量变化,水质,分水岭,伏流,河床的地区差异等。为了论证长江的源头,晚年他专门写了《江源考》,据理反驳“岷山导江”的错误,理直气壮地主张:“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②。为人们正确地认识江源作出了贡献。

  《徐霞客游记》把沼泽称作“阻洳”、“湖”或“干海子”。当他考察了云南保山大寨的干海子后,写了一篇相当精彩的论述沼泽形态、性质、生产性能、水文特征的专题论文,把这个沼泽的形状、大小、生物、土壤、水文、生产、交通、物理性质作了详细的描述。像这样详细而具有科学价值的① 唐锡仁、杨文衡:《徐霞客及其游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年版,第52 页。② 《徐霞客游记》,第1128 页。

  论述沼泽的文献,在徐霞客以前没有出现过。根据徐霞客的描述,现代地理学者认为这个沼泽“可能是一片泥炭沼泽地。在这片泥炭沼泽地里,上面生长着‘芜草青青’的茂密植被,下有‘草土浮结’和‘芜土交陷’的泥炭层,而且还有补给沼泽的溪水流经其间”①。这个地方,现在已建成水库,叫做大海坝水库②。再也见不到当年徐霞客所描述的景象了。

  《徐霞客游记》关于地下热水的记载也很丰富。他把水温不同的地下热水分成四类:(1)冷水泉,与冷矿水相当,水温在25℃以下。(2)温泉,与低中温热水相当,温度在25℃—55℃。

  (3)热水泉,与高温热水相当,温度在55°—90℃。(4)沸泉,与过热水相当,温度在90℃以上。徐霞客对地下热水的分类跟现代地下热水分类很接近,难能可贵。此外,记载了当时人们利用地下热水资源的各种办法,如沐浴、治病、食品加工、提取地下热水中的矿物资源——硫黄、硝等。

  3.人文地理成就。《徐霞客游记》中有不少人文地理内容,如手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城镇聚落、少数民族、各地民情风俗等。如,书中记载了煤、锡、银、金、铜、铅、硝、盐、雄黄、硫黄、玛瑙、大理石等十二种矿物的产地、开采和冶炼情况,是明代重要的矿冶史料。

  4.文学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地理名著,因为它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才得以流传。如《山海经》、《水经注》、《法显传》等。《徐霞客游记》也是如此。书中描写事物所采用的清新优美文笔,使读者爱不释手。乾隆四十一年以前的一百三十五年间,完全靠读者用笔抄写来流传。乾隆四十一年以后,才有刻本流传。对《徐霞客游记》的文学价值,不少名家有过中肯的评论。有的说它“真、大、奇”①,有的说它“直叙情景,未尝刻画为文,而天趣旁流,自然奇警”,“古今纪游第一”②。有的说它“游记之夥,遂莫过于斯编”③。有的说“其笔意似子原,其叙事类龙门..凡在编者,无不搜奇抉怪,吐韵标新,自成一家言”④。这些赞美之词是实事求是的,一点也不过誉。徐霞客是当之无愧的游记文学大师。

  总之,徐霞客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他在地理科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同时也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杰出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徐霞客及其游记同时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中放射出异彩,耀眼夺目。

  ① 赵德祥:《我国历史上沼泽的名称、分类及描述》,载《地理科学》1982 年1 期。②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1102 页。① 钱谦益:《嘱徐仲昭刻游记书》,见《徐霞客游记》(下)第1179 页。② 潘耒:《徐霞客游记》序文,见《徐霞客游记》(下)第1258 页。

  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④ 奚又溥:《徐霞客游记序》,见《徐霞客游记》(下)第1258—1259 页。第二节宋应星才大学博,勤于著述宋应星(1587—约1666),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宋姓在当地是大姓,曾祖宋景字以贤,号南塘,历官南京吏、工、兵三部尚书,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等,为官清正,对宋氏后代有很大影响。祖父为宋景第三子承庆,早逝。父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少孤,赖母顾氏及叔父和庆养育,少补诸生,在庠四十年未出仕。国霖有四子,宋应星为第三子。与兄应鼎俱为同母魏氏所生。宋应星出生时,宋氏家族日益没落,而母亲又是农民的女儿,所以自幼易于接近农业生产和群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