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来源: | 作者:叶永烈 | 发布时间: 1000天前 | 29922 次浏览 | 分享到:

    接着坐火车在凌晨二点到达遵义。我来到遵义会议纪念馆,他们出于职业习惯,说红军占领遵义也是凌晨二点!在纪念馆参观、采访及查阅档案材料,受到副馆长费侃如、田兴咏以及郑心棻的许多帮助。在遵义,我访问了老红军李小侠,她跟邓颖超、康克清、李伯钊、贺子珍,跟毛泽东、周恩来都熟悉。陈云在一九三五年秋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中,便提及她:“尤有一事可记者,当红军在遵义成立革命委员会时,有一女学生名李小侠,年约二十,同情红军,在大会上演讲,后被举为革命委员之一。”我也访问了遵义会议会址的原主——国民党柏辉章师长的胞弟柏锦章。在贵阳,国民党贵州省主席王家烈的老部下万式炯,如今是贵州省政协常委。万老先生是王家烈夫人万淑芬之侄。王家烈当师长时,他是团长。他很详尽地回忆了王家烈追堵红军的经过。接着我前往北京,访问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张闻天夫人刘英,王稼祥夫人朱仲丽。有关共产国际的一些问题,我请教了中国人民大学杨云若教授。    

    在气温高达四十摄氏度的日子里,我来到“火炉”南昌。中共江西省党史办公室骏同志给我很多指点。接着,在井冈山、在红都瑞金采访,分别得到那里革命博物馆负责人朱本良、钟书棋以及李蕊珍、李春祥、黄仲芳的帮助,中共井冈山市委宣传部和中共瑞金县委宣传部给我提供了工作的方便。我一一实地访问毛泽东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使我对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八部分:党的领袖后记 2


    在采访中,我发觉党史专家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偏颇,即对所谓“反面人物”(其实只是一时犯了错误的人)不大加以研究,我几乎查不到一篇关于博古、凯丰的详细介绍文章;关于李德,因为他写了回忆录《中国纪事》,因而比对博古、凯丰的研究稍稍多一点。    

    我求助于博古的亲属。我寻访了博古的长女秦摩娅、女婿刘家农,又寻访了博古小女儿秦吉玛、女婿李海渊,才使我对博古有了一些了解。我又访问了曾在博古手下工作多年的温济泽,他谈笑风生,向我说及博古的性格、形象、为人,使我对博古的了解深入一步。    

    关于凯丰,更鲜为人知。在一份党史杂志上,我甚至查到一篇题为《王克全、何克全是一个人吗?》的文章。凯丰本名何克全,而凯丰则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因此好几部中共党史著作如《中国共产党史稿》等,都把两人混为一谈,以为“王克全即何克全”,以致不得不出现《王克全、何克全是一个人吗?》这样的文章加以辩误。这恰恰表明,凯丰长期以来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在南昌,一个闷热的夜晚,一个僻远的地方,我得以访问了凯丰的长女何裕清及女婿张慈瑞。不巧,偏遇停电,在烛光之下,听他们长谈凯丰,才使我详细了解了凯丰的身世。对于李德,在中共中央党校,我得到从事李德研究的周文琪的帮助。我访问了年事已高的当年李德的翻译王智涛,访问了亲自接李德进入中央苏区的前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卓雄。李德的另一位翻译伍修权因病住院,我请他的亲属洪庐介绍了有关李德的情况。三位“历史老人”向我讲述自己亲历的故事,使本书增色不少:一位是前已提及的张闻天夫人刘英,八十六岁,却有着极好的记忆力。早在江西中央苏区,刘英就认识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她接替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刘英花了许多时间,向我讲述了她知道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李德、聂荣臻、邓小平、刘伯承、任弼时、邓发……另一位是古柏夫人曾碧漪,也已八十六岁。当年,古柏担任过毛泽东秘书,所以曾碧漪早在江西中央苏区,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与贺子珍、贺怡有着很深的友情。她向我讲述了“邓、毛、谢、古”受打击的情形,讲述了“富田事变”亲历记,这些将近七十年前的重要往事中,健在的当事人已所剩无几了。还有一位是九旬老人郑超麟,他是当年八七会议的出席者,与中共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都有过许多交往。本来,还计划访问陆定一、康克清,但经电话联系,他们正因病住在医院,所以未能访问。另外,经与任弼时女儿联系,计划访问任弼时夫人陈琮英,因她正在北戴河休养不在北京,所以未能采访。与“刘伯承传记组”联系,欲访问刘伯承夫人,也因路远未能实现。    

    上海电影制片厂程泽民先生给了我许多帮助。对于电影剧本《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他提出许多珍贵的意见。    

    贵州人民出版社的许医农和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洪亮,为我查找、收集了当地许多有关的参考资料。    

    当秋风秋雨吹打我书房的钢窗时,我开始埋头于写作。三四个月的广泛采访,为这次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先是完成了电影剧本《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接着,完成了这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如果说,电影剧本为了加强戏剧矛盾冲突和着力塑造人物形象,在史实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许多虚构,那么纪实文学作品则不同。纪实文学属于“非虚构文学”,它的特点便在于“实”,也就是要真实、事实、史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