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来源: | 作者:叶永烈 | 发布时间: 1146天前 | 39010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会完全同意中央局代表洛甫同志的政治报告与结论。”    

    “大会认为会寻安三县过去在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心县委的领导下,执行了纯粹的防御路线……这一路线显然同党的进攻路线丝毫没有相同的地方,这是会寻安的罗明路线,说纯粹防御路线不是罗明路线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决议还指出,“这一反纯粹防御路线的斗争的深入,省委也应负一部分重大的责任”。会议一结束,“会寻安中心县委”便进行改组,邓小平被调离。    

    张闻天回到瑞金后,赶写了《罗明路线在江西》一文,发表在四月十五日出版的《斗争》上。文章认为,“罗明路线不但在福建的杭永岩,而且在江西”;“纯粹防御路线的问题,不但在会寻安,而且还在江西其他地区”。这样,一下子就把批判“罗明路线”,扩大到江西各地区。文章又一次批评中共江西省委,“对于罗明路线在江西的存在,始终没有公开地指出来”。张闻天的文章,当然是代表中共临时中央写的。文章发表的翌日,在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下,召开“江西党三个月工作会议”,集中所谓“布尔什维克的斗争火力”,开展反“江西罗明路线”,一下子扩大了,扩大到批邓、毛、谢、古。斗争不断升级,邓、毛、谢、古不仅成了“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而且成了“反党派别”以至“反党小组织”!    

    《斗争》、《红色中华》接连发表火辣辣的批判文章:《给江西罗明路线的回答》、《为党的路线而斗争——要肃清在江西的罗明路线,粉碎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毛泽覃同志的三国志热》……毛泽东在福音医院跟罗明的见面,会惹出个“罗明路线”,又派生出“江西罗明路线”,真是始料不及。其实,批毛泽东,批毛泽东路线,批“毛派”,中共临时中央倒是有计划地一步紧逼一步……对于邓小平来说,这次作为“毛派的头子”挨批,是他一生“三起三落”的第一次“落”——此后的第二次“落”是“文革”初期批“刘邓路线”,第三次“落”则是一九七六年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历经三劫而不倒,他被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称为“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他怎么会成为“毛派的头子”呢?邓小平是在一九二二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八七会议之后,二十三岁的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领导广西百色起义,成立红七军,邓小平任政委。一九三一年二月,红七军占领江西崇义县,前委决定派邓小平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在上海,邓小平写了《七军工作报告》。这时,红七军进入江西兴国,与朱、毛红军会师。    

    一九三一年夏,邓小平奉派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最初,他作为中央特派员,在闽西巡视。七月,他奉命赶往瑞金。八月初,他和金维映一起来到瑞金,与谢维俊共事。他出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那时的瑞金,正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中共瑞金前县委书记李添富和县苏维埃主席谢在权在那里搞肃反扩大化,到处抓“社会民主党”,把瑞金的革命先行者、原县委书记邓希平也作为“社会民主党”杀害了。瑞金县大批干部被捕、被杀。邓小平到了瑞金,下令拘捕了李添富以及谢在权。九月,邓小平在瑞金召开公审大会,枪决了李添富、谢在权,得到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的拥护。    

    在瑞金,邓小平工作了十个多月,而后调任“会寻安”三县中心县委书记。在批判“江西罗明路线”开始之际,邓小平正接到调令,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邓小平挨批,是因为他在“会寻安”实行毛泽东的游击战术。一九三二年十月后,原本守卫那里的红军独立三师奉令调往别的地区,广东国民党陈济棠部队朝“会寻安”扑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邓小平放弃寻乌县城,开展游击战争,这就被说成“纯粹防御路线”,说成“江西罗明路线”!毛泽覃是在一九三一年六月,担任“永吉泰”中心县委书记的。那时,贺子珍之妹贺怡在那里担任县保卫局局长。两人早在一九二九年八月便相识。那时,毛泽覃在江西大庾战斗中受伤,不得不离开主力红军,一边担任中共东固区委书记,一边养伤。受赣西特委指派,贺怡前来照料、护理毛泽覃——因为考虑到她是他嫂嫂的妹妹,比较方便。那时贺怡已和赣西特委秘书长刘士奇结婚。    

    



第四部分:瑞金浮沉挨整的“毛派”—邓 毛 谢 古 2


    一九三○年八月,刘士奇在赣西特委受到错误批判,被调往上海,加上他和贺怡婚后感情不合,也就中止了婚姻。当贺怡和毛泽覃在“永吉泰”重逢,很快产生了爱恋之情,于一九三一年七月二十日结婚。一九三二年九月,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当毛泽覃遭到批判时,他已调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贺怡则担任中共瑞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那篇《毛泽覃同志的三国志热》,指责毛泽覃实行“诸葛亮式的机会主义战略和战术”,亦即游击战术。说这是一种“怕有伤亡打滑头仗”、“怕有疲劳反对追击”的战术。点的是毛泽覃的名,实际上批的是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毛泽覃在黄公略牺牲之际,曾代他指挥全军。他担任过红军独立师政委、师长。至于“毛派”的谢、古两人,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中曾提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