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苏东坡传十二到结束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林语堂 | 发布时间: 986天前 | 20948 次浏览 | 分享到:

到饥饿。在一首诗里,他自比为夜里啃啮东西的饥鼠。在太守送食物到船上时,孩

子们欢声雷动。看情形他们不能再前进了,他决定再给皇帝上表章,这时住在南都

老友张方平家,静候圣旨到来。

    他上皇帝第二书,是二月间在泅州写的,其中一部分如下:

    但以禄凛久空,衣食不继。累重道远,不免舟行,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

病重,一子丧亡。今虽已至泅州,而发用馨竭,去波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

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与其强颜忍耻,于求于众

人,不若归命投诚,控告于君父。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擅粥。欲望圣慈许

于常州居住……

    他在旅途上,发生了两件有趣事,也可说令人难过的事。在泅州他渡河去游了

南山之后,写诗一首。河上有一座长桥,因泅州为军事要隘,天黑以后此桥上不许

行人通过,违犯者重罚。实际上,泅州太守是不理会这条规矩的,他在天黑后和苏

东坡同过此桥。为了庆祝此次游山之乐,苏东坡很天真的写出了下列两行诗句:

    长桥上灯火阑,

    使君还。

    太守为人老实正直,是山东省一位学究,姓刘。第二天他一见苏东坡的诗,心

都快跳出来。他到船上去看东坡,说:“我看了你的诗,这很严重,太严重了!你

的诗全国皆知,一定会传到京都。普通人夜里过桥是罚两年劳役,太守犯法,情形

更糟。求你把这诗自己收起来,不要给别人看。”

    苏东坡追悔不迭,微笑道:“天哪!我一开口就是两年的劳役呀!”

    他住在张方平家时,出了另一件动人的事情。在主人请他吃饭喝酒时,他认出

了张方平儿子的妾,那个女人以前曾做过黄州太守的妾,深得太守钟爱,名叫胜之。

太守当年为苏东坡好友,不幸亡故,此妾亦即改嫁。苏东坡一见此女在张家筵席上

出现,状极轻松愉快。他颇为感慨,想起老朋友来,两眼泪痕,喉头哽咽。这却逗

得胜之发笑,她只得转过头去和别人说话岔开。苏东坡离席时。心中很难过。他告

诉朋友说人千万别纳妾,就举胜之为例。

    皇帝染病,从三月一日起,太后摄政。三月五日,皇帝驾崩;次日颁下圣旨,

允许苏东坡在太湖边居住。这对苏东坡十分重要,因为他己如愿已偿,他的计划实

现了。一家开始迁回宜兴,在四月初三离开南都,到达湖边新居,是神宗元丰八年

五月二十二日。

    苏东坡而今终于相信他会终身在此安居下来。他的诗里有两句:“十年归梦寄

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他要在富有田园之美的江南度其晚年了。他可以乘一叶

之扁舟悠然来往,“神游八极万缘虚”,真正悠哉游哉了。

    但是命运偏偏做梗。正当他把退隐之地已物色到,朝廷对他再度任命的消息又

来了。在他到宜兴后还不到十天,就得到消息,朝廷派他到离山东芝累不远的登州

去做太守。原先以为是京城传来的谣言,他拒不肯信,他说京都一向谣言多,并且

最近四月十七日的官报上也不曾提过。

    苏东坡心乱如麻,心里很恨这种变化。几天之后,正式任命到达。家里人大喜,

孩子们喊叫觉得喜出望外。苏东坡在一首诗里,自比为可怜的良马,盛年已逝,再

不贪天山的牧野。在另一首诗里说:“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岂意残

年踏朝市,有如疲马畏陵坡。”在给佛印的信里他说:“如入蓬蒿翠蕾之径。”给

米芾的信里说:“某别登卦都,已达青社。衰病之余,乃始入闺,忧畏而已。”

    可是,他仍然接受了新任命。太后现在把情势推动起来。司马光又被任命为门

下侍郎,实际上等于副首相之位。任命司马光的情形很有趣,皇太后是派武装兵士

把他从家中请出,一直“护送”到官衙里去的。所以用这种方法,是惟恐他接到任

命之后会延迟赴任,甚至会辞谢不就,也是不得已而别开生面了。

    苏东坡在六月,到山东沿海去就新职。由青岛附近,开始乘船,绕山东半岛而

行。十月十五到达登州后五天,他又应召晋京。全家开始行动起来,将近元丰八年

十二月半,到达京都。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苏东坡总是得到历朝皇后的荫庇。在他受审时,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现

在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势。甚至在他一生中较晚的岁月里,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

摄政事,他就客死蛮荒了。

    新皇帝现今才九岁,摄政的是他的祖母。宋朝特别幸运,能接连有贤德的皇后

出现。在伟大的汉唐两代,几个皇帝的后妃不是夺取帝位,藉有权势的太监或内戚

擅权统治,就是在别的情形之下弄得朝代覆亡。在苏东坡时代,四个皇后当政,都

极贤德,并且有的十分出色。也许她们是女人,所以能明辨是非,在朝中能判别善

恶。因为她们生长在宫廷之中,并不能常听到儒臣们论辩国家的政策,听得繁乱到

得失难分莫知所从的地步,但是所闻所见,正足以判别清议所趋的主要方向。现代

普选的民主制度就是根据一般常人的判断,这些人连《纽约时报》的社论还看不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