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燕山夜话》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邓拓 | 发布时间: 964天前 | 35772 次浏览 | 分享到:

  班固在《汉书》卷九《元帝纪》中,关于王昭出君塞和亲的事实经过,曾有简要的 记载。他写道:“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虖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 伏其辜;虖韩邪单于不忘恩德,嚮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 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廷王樯不阏氏。“

  这一段文字表明,汉元帝采取对匈奴和亲的政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使当时 的民族关系,进一步趋于和好。汉元帝刘奭当时在位已十五年,他决定了和亲的政策之 后非常满意,又决定把他的年号改称为“竟宁”。照颜师古的注解:“竟者,终极之言, 言永安宁也。”这个意思就非常清楚了再看同书卷九十四《匈奴传》中记载,事实就更 清楚一些。班固在叙述匈奴郅支单于被诛之后,呼韩邪单于到汉朝谒见汉元帝的经过, 他说:“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帛絮,皆倍呈黄龙时。单于自言,愿 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 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

  当时呼韩邪单于提出请求做汉族的女婿,汉元帝答应他的请求,把王昭君嫁给他, 这是很正常的关系;王昭君也愿意与单于结婚,并无所怨。班固很扼要地介绍了王昭君 出嫁后的情形说:“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立二十八年,建 始二年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絫若鞮单于。……复株絫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

  显然可见,王昭君出嫁到匈奴以后,并无怨苦。复株絫单于呼韩邪单于前妻之子, 他又娶王昭君是按照匈奴的风俗,也并不奇怪。

  但是,历来关于王昭君的其他记载和传说,却牵扯了许多不相干的情节。其中不但 有历史著作,还有各种文艺创作,它们的作者都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按照自己的 立场、观点,通过王昭的故事,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果我们陷到那些材料中去,必 然引起无谓的纠纷,打不尽的笔墨官司,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有帮助。

  基于这样的看法,所以我主要的是根据班固的《汉书》立论。因为班固是司马迁以 后的伟大历史家,他与司马迁的遭遇也颇相同。在公元第一世纪八十年代写成于狱中的 这部《汉书》,距离王昭君生活的时代最近,记载的事实当然可靠。并且,班固曾随军 出征匈奴,后来又被投死于狱中。他对汉朝和匈奴的态度比较公正,因此,在这位历史 家的笔下写出王昭君和亲之事,无疑地是可信的。我样如果不以班固的著作为根据,还 有什么可以做根据的呢?

  除了可靠的历史记载以外,再要找参考材料的话,我以为只有从内蒙民间传说中去 收集。而在这一方面,听说谢老和其他同志也做了不少调查研究。在内蒙人民的心目中, 王昭君是非常善良而勤劳的,传说她到匈奴以后很爱护百姓,教给当地妇女织布缝衣和 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人民的爱戴,所以在她死后,匈奴人民才在黑水河畔为她建造了一 座坟墓,并将王昭君奉为神仙,与王母娘娘合而为一。这就更加充分地证明:王昭君是 汉蒙两族人民共同敬爱的伟大女性,她是不会有怨恨的!

  

  燕山夜话(五集)  燕山碧血

  “革命是我们的权利;牺牲是我们的义务!”

  这是在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英雄、伟大的共产党员白乙化同志生 前的豪语。今天我们想起了他,想起了为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而献出了生命的无数先烈, 想起了他们的革命功勋和光荣事迹。这对于我们的每一个同志都是极大的教育和永恒的 纪念。

  白乙化同志当年战斗的地区,称为“平北区”,包括现在北京的郊区密云、延庆、 怀柔、平谷一带。这个地区在抗日战争期间,是晋察冀边区的一部分,是具有重要战略 意义的地区。特别是在北京城区以北八十多华里的密云县境,这里是燕山的主脉,群峰 环峙,山势陡峭,白河从山谷中蜿蜒奔流,地形险要。当时,我们的党决定要在这个地 区开展广泛群众性的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敌伪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这个艰巨的任务摆到白乙化同志的面前,他勇敢地接受了,并且出色地把它完成了。从 一九三九年起,白乙化同志领导的游击队在燕山地区不断地打击敌人,发动群众,建立 抗日政权和群众团体,发展抗日武装,先后组成了白河、白马关、古北口、四海等许多 地方游击队,后来改编为挺进军第十团,开辟了平北根据地。

  白乙化同志身体魁梧,络腮胡子,步履如飞,人们常叫做“小白龙”、“白大个子”、 “白大胡子”。十团在白乙化同志的指挥下,以英勇果断、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屡次 歼灭敌伪的“讨伐队”,拔掉许多敌伪的据点。敌伪军听见“小白龙”白乙化的名字就 都害怕,伪军更加怕他,常常躲避,不敢同他作战。

  在每次战斗中,白乙化同志总是亲临火线,身先士卒,带头冲锋。一九四一年二月 四日,十团在鹿皮关伏击装备齐全的敌伪“讨伐队”一百六十余人,战斗激烈进行了一 天一夜,全部歼灭了敌人。但是,正在指挥冲锋的时候,白乙化同志不幸壮烈牺牲了。 他和开辟平北根据地的其他烈士们一样,用鲜红的热血,灌溉了燕山的田野。当他倒在 战场上是时候,年纪只有三十八岁,今天他如果还活着,也才满五十岁。他在白河两岸 人民的心里,是永远活着的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