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燕山夜话》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邓拓 | 发布时间: 1103天前 | 47851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果这些著名作家的笔名和本来姓名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他们不管用的是什么名字 都是完全负责的;那末,现在许多新的作者使用笔名或真实姓名,不也是一样都要负责 任的吗?

  现在的新作者发表文章的时候,几乎无例外地都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了报刊的编 辑部。这就是说,无论署什么名字,作者都是负责的。但是,正因为这个缘故,有的同 志更加坚持己见,认为使用笔名已经毫无意义了。殊不知在现时条件之下,使用笔名还 是有若干正当理由的。

  谁也不必讳言,有些人看文章的好坏,是以作者有没有名声和名声大小来做判断的。 这使作者本人有时也很苦恼。署一个笔名就省去这种麻烦,说好说坏只看文章如何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遇见许多作者,有些学习和研究初步心得,但是还不很成熟, 用他的本名写文章发表,似乎反而觉得不够郑重,用一个笔名发表就比较好。好处表现 在两方面。一则在作者方面,既不必考虑万一意见有错误会发生什么不良影响,又可以 对自己发表的意见大胆负责。二则在读者方面,对于这种意见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更可 以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于发表某些批评和商讨的文章。

  由此可见,写文章用笔名的,只要作者完全负责,就决无坏处,反而有好处。那末, 请问你赞成用笔名吗?

 

  燕山夜话(四集)  编余题记

  这一集又选了三十篇,重复编校,现在付印了。

  在前三集出版以后,远处的读者来信渐多,据说,外地报刊有的转载了《夜话》的 某几篇;也有的只采用了其中若干主要的材料,另行编写,而未转载原文。这些读者都 热情地把剪报寄来,使我直接了解到更多读者的意见和要求,对于改进《夜话》的内容 很有帮助。

  许多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和论证,得到朋友们的赞同,这固然是令人兴奋和鼓舞的; 但是,有时听到个别不同的意见,却也使自己有所启发或警惕。特别是当别的作者发表 了不同意见的文章,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我觉得都不应该把不同的意见,“顶回去”, 而应该让读者有机会充分地研究不同的意见,做出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判断。

  有的同志问我:为什么近来有个别问题,分明有不同的意见,却不见你们正面交锋, 互相辨驳呢?这种态度你以为是正确的吗?

  我认为这是涉及如何正确看待百家争鸣的原则问题。多听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只有 好处,决无坏处。如果听到一点不同的意见,马上就进行反驳,这样做的效果往往不大 好,甚至于会发生副作用。正确的方法应该首先让别人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 做到百家争鸣。即便有的意见在你看来是十分错误的,也不要随便泼冷水,读者自然会 辨别是非。假若一时弄不清是非,那又何必着急呢?至于有些问题根本难断谁是谁非, 就更不要操之过急了。也许有的问题提出来,又搁下去,经过多数人慢慢研究,原先不 同的意见慢慢地又可能一致起来。因为是非终究有客观的标准啊!

  还有一些读者大概没有看到《夜话》已发表的全部文章,他们来信所提的问题,实 际上已经讲过了,恕我不再重复。

  马南邨 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

  燕山夜话(四集)  共通的门径

  读书,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到底有什么窍门没有?这是朋友们在谈论中提到的 一个问题。

  记得有一次《夜话》的题目是《不要秘诀的秘诀》,中心意思是劝告大家不要听信 什么“读书秘诀”之类的东西。直到现在,我的这个意见仍然没有改变。因此,本来不 想再谈这个问题。

  但是,近来仍然有许多读者来信,要求多讲些学习方法。他们说:“不一定要什么 秘诀,指出一点门径就好。”为了答复这个要求,现在另外提出一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有的读者也许以为我喜欢看古书,所以来信要我“开列几本古书,作为学习的入门。”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我不主张大家以古书为入门。古书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读的, 否则越读越要糊涂。而且即便有了一定条件能读古书,也不可陷在古书堆里拔不出来。

  明代有一位学者曹于汴,在他所著的《共发编》中就曾经说过:“古人之书不可不 多读,但靠书不得,靠读不得,靠古人不得!”这个见解很对。曹于汴的为人处事,也 正表现了他的这种独立不阿的精神。他在明代万历年间举进士,官至左佥都御史,力持 正义,终为魏忠贤那一伙奸臣所不容,那是必然的。

  当然,这样的读书态度并不只曹于汴一人。从来有学问的人都懂得:“尽信书不如 无书”。何况于盲目地靠读古书,那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呢?

  其实,无论读书,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首先需要的本钱,还不是什么专门问题 的知识,而是最一般的最基本的用来表情达意和思考问题的工具。这就是要学习和掌握 语言文字和一般逻辑的知识。

  如果一个人不会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就很难谈到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等等问题, 这是非常明显的。不能设想,一个文字不通的人,怎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怎 么能够通晓各科知识呢?

  如果一个人连一般的逻辑都不懂得,当然就很难进行正确的思维,很难对自己接触 的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的概括,更不可能进行科学的判断和推理了。事实证明,有的人正 是因为缺乏逻辑的基本训练,常常说了许多不合逻辑的十分荒谬的话,自己还不觉得它 的荒谬,甚至于还自鸣得意。也有的人因为不懂得逻辑,对于别人不合逻辑的荒谬言论, 竟然也不能觉察它的荒谬,甚至于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