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来信问我,对这样的专栏杂文应该如何看法?如何写法?应该提出什么要 求?我认为这问题可以有种种答案,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开门见山。我在别处发表 文章讲过这个意见,我认为现时文章的通病,就在于不能开门见山。许多文章的作者, 即便有一二可取的见解或新鲜的知识,以及动人的事迹要传达给读者,但是他们往往不 肯直截了当地写出来,却要写上一大套人云亦云的废话,然后才夹杂着写出自己的一点 点新东西。如果这一点点新东西确有可取之处,那么,这样的作者未免不智,他好比把 珍珠丢进了沧海,让泥水冲掉了金沙,多么可惜!如果连这一点点东西也不新,并无可 取之处,那末,这样的作者就未免令人可恼,他似乎没有什么真本领,只是存心骗人而 已!至于有许多文章不属于这两种情况,而仅仅因为作者写惯了长文章,扭不过来,那 就需要大家给以帮助,劝告作者极力写得越短越好,否则要使广大读者每天花很多时间 和精力,才能得很少的一些收获,未免太浪费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大家应有同感,因此,人人也都有责任督促 报刊编辑部,在发表文章的时候,尽可以大胆地删去来稿中人云亦云的重复内容,使作 者自己的新内容开门见山地摆到读者面前。如果因此招致报刊缺稿,那倒是好现象,大 报就应该缩为小报,杂志期刊就应该减少篇幅,书籍也可以少而精了。
这一番议论并非只说别人,不说自己。我对自己也是非常不满意的,每写一点东西, 到了发表出来一看,就觉得自己没有写好,心里很惭愧。前一个时期写《夜话》是被人 拉上马的,现在下马也是为了避免自己对自己老有意见。等将来确有一点心得,非写不 可的时候,再写不迟。
马南邨 一九六二年十月中旬
-
燕山夜话(五集) 谁最早研究科学理论
法国人摩里斯·纳明阿斯,在一九五三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名为《原子核能》。这 本书的第一章说到古代人研究科学理论的时候,有如下的一段话:“除了希伯来人和希腊人以外,其他古代民族都只对实际问题感到兴趣。他们只注 意于提练金属,制造玻璃,航海,绘制便利的旅行图,寻找水源等,除此以外,很少激 起其他更高级的思想。甚至进行天文观测也是为了实用的和政治的目的。”
该书的作者接着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谟克里特、伊壁鸠鲁等人的原子理论,而特别 贬低了甚至抹杀了古代东方人研究科学理论的成就。这当然是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科学 家的片面观点。
对于这种观点,读者提出了疑问。有的青年同学在来信中说:“在二千五百多年前, 在比德谟克里特等人还早些的年代里,我们中国人的祖先是否也产生过类似的科学理论 呢?”
换句话说,究竟是谁最早研究科学理论的呢?
应该承认,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是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但是,中国古代的学者 对于科学理论的研究,却有极为广泛的浓厚的兴趣。我国最早的纯粹抽象的科学理论著 作应该以《周易》为代表。直到现在,人们对于《易经》的研究虽然还是很不够的;但 是,可以断定它是人类最早的关于宇宙观和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研究的知识总汇。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没有例外地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每个事物都有相生相克的矛盾 斗争,从而引起不同的发展变化过程。如果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解释,我认为《易经》 中的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原子结构的不同类型。 今后最好有人从这一方面对《易经》进行新的系统研究和说明。
在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之中,从事理论研究的著作日益增多,特别是象邹衍等 所谓阴阳家者流,他们的学说往往包括的哲学上的宇宙观以及天文、数学等自然科学的 理论,并且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历史观和各种社会 科学理论。他们用阴阳来解释一切事物的变化,正如现代原子科学注意原子内部电子和 质子带有正电和负电的现象一样。
在诸子百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所谓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他的著作传 世的有《道德经》五千言,这一部书可以认为是我国古代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最 早的理论著作,其中包括了丰富的辩证法学说和原子论思想。
老子所谓“道”,便是宇宙的本体,即物质的存在。他说“反者道之动”显然是说 明物质结构内部的对立物的斗争,引起了物质地运动。同时,所谓“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则是物质运动发展的辩证过程。这种辩证法的思想早已为人们所 公认;并且有许多学者发表了专门的论著,这里用不着一一介绍。我想特别要介绍的是 老子的原子论思想。
与希腊古代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相比较,我国古代老子的原子论 思想无疑地更早得多。德谟克里特是公历纪元前五世纪中叶到四世纪中叶的人,伊壁鸠 鲁是纪元前四世纪中叶到三世纪中叶的人,老子则是纪元前六世纪中叶到五世纪中叶的 人,早于德谟克里特约一个世纪,早于伊壁鸠鲁约两个世纪。老子的原子论思想,我认 为是值得我们进行新的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道德经》中,老子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本质的时候,指出了“玄又之玄,众 妙之门”。汉代张衡认为“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能先”。扬雄也 认为“玄者,幽摊万类而不见形者也”。这里所说的“玄”,用我们现代所谓的“原子” 来解释它,似乎更为恰当。而且,玄、元、原三字本来可以通用。清代刊本将玄改为元, 一方面是为了避讳;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两个字可以相通。我们要是把原子这个译名,改 称为元子或玄子亦无不可。现在研究原子理论的人,认为德谟克里特发现了最高的不可 分的单元,即所谓“万有分子”,并且竟然把它解释为原子核;那末,我们更有理由解 释老子所谓众妙之门的玄,便是原子,而玄之又玄甚至也可以说是原子核了。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