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草莓的亲戚》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   洁尘 | 发布时间: 830天前 | 15077 次浏览 | 分享到:

  相比之下,成都还是要斯文一些,见报的美女们最多露个背、肩膀、大腿、肚脐什么的。美女节专版广告齐腰,可见财源滚滚;稿子也好看——空姐专场,“100名准空姐乖乖受调教”;主持人专场,“今晚注意!‘成都丽人’到你家”;楼盘专场,“走成都美女海外售楼去”……最精彩的是头条,主标“苏杭高呼:我们的美女团来了”,副标是“两地美女团昨日出世并开始训练,以期最佳状态挑战川妹子”。哦,苏杭美女要来成都打擂台的事情我出差前就知道了,还没来啊?但苏杭方面组织者先放话出来了,说他们的那些女孩个个水灵灵的,“相信她们能完美地展现江南天堂的风采,与成都美女争奇斗妍……”

  什么叫活色生香?看看这阵子的成都。我那位去当评委的朋友都升华成指路明灯了,我在报上看到他的点评,放在一条“成都美眉渴望起飞”的消息下面,老兄说:“某某外型条件优秀,气质脱俗,虽然有些内向,但多加磨练,适合向模特、影视等多方面发展……”平时他的小说都那么愁苦,看得人揪心。哈哈,这回让我开心了。

  2003-9-22


//


---------------

点菜师

---------------



  一位朋友过年的时候从深圳来成都,几个人约着吃饭,大家问我到哪里去吃,我想了半天,选了“巴国布衣”。选这个地儿有三个原因:一是此乃名店,菜的品质有保证;二是他们帮着停车。我最怵吃饭停车,门口密密匝匝,车位又窄,而我车技本身也成问题。三倒是我想的,他们一定有“点菜师”吧?!

  谁都知道,吃饭最怕点菜。经常是人人摇头摆手,菜单转了一圈也落实不到具体人头上。点菜的人多少要为这顿饭吃得是否美满担点干系,这是其一;其二,真不知道吃什么好,那个抓耳挠腮啊,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动这个脑筋?如果干脆上饭馆多少钱一桌的配菜,倒是方便,但的确显得太潦草了。花钱买个潦草?谁干啊?

  针对这一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成都一些著名餐馆推出了“点菜师”。我是从报纸上看到的:一般是一美女,笑容很具亲和力,精通美食;她根据客人的要求,比如金额、人数、味型搭配、酒水档次等等,为客人点菜,包客人满意。这项服务一经推出立刻获得一致好评。我先生因为开过美食专栏,参加饭局时,大家想都不想就把菜单搁在他面前;因受苦太多太久,我先生评价“点菜师”为成都餐饮业2003年最具人性关怀的改革举措。

  我开头还纳闷:这点菜师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呢?食客还是饭馆?一上来给你推荐个鲍鱼,你是要还是不要?有自称享受过点菜师服务的一位朋友说,你才笨呢,有金额在前面管着的呀,你先说好,这一桌,6个人,连酒水,不超过300元,要有蟹、虾、鱼、贝类,还要有时令蔬菜,饭后要上果盘。我问,这是哪家店啊?这个吃法,别说赚钱了,恐怕得倒贴吧,你给写个店名。朋友笑,哦,是我杜撰的。

  想来应该是这样的,司职点菜的美女按你的要求报了一串菜名之后,然后对准买单的人说,这样下来比你们的预算多了200元,但一定让你们吃得满意,是不是,帅哥?帅哥往四下里一看,美女笑颜如花,大家目光炯炯,于是手一挥,豪爽地说,多点就多点吧,只要吃好就行。

  我们在“巴国布衣”坐下后,服务生捧着菜单过来,“请问哪位点菜?”“让你们的点菜师来。”大家一起说。“对不起,我们没有点菜师。”“咦?”

  我的如意算盘落空。我点的地方,当然这苦差事还得落到我头上。我拿过菜单,前前后后乱翻了三遍,抬头对握着笔等候已久的服务生说:“回锅肉……”众人哄笑。

           2004-1-27


//


---------------

春天的事

---------------



  在圈子内的BBS上,有人贴一帖子,主题名曰:“成都好黄色哦!”点开一看,哇,是春天里成都郊县的航拍图片,无边无际的油菜花蔓延至天际线,的确好黄色啊。按理说成了规模的黄色多少会给人压迫感,但从来没觉得油菜花的蔚为大观有什么令人不舒服的感觉。那种黄,止于燃烧之前,成于浸润之后,可能多少掺入了一定比例的绿色吧,相当养眼养心。

  这张图片,怎么没用在报纸上的“东方伊甸园”系列报道里面呢?

  “东方伊甸园”是最近成都的大事,也是近来成都一系列“打造名片”工程的又一个重头戏。说来好玩,就跟肥皂剧的开场一样。话说前段时间的某一天的2时30分左右,川航从上海飞往成都的航班刚一降落,一位空姐就急切地拨通某报热线求助说,她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个老外,说要来四川验证一个美丽的地方——“东方伊甸园”……记者迅即赶往机场,找到了这位神奇的寻访者……后面的故事概括起来是这样的:老外是一美国制片人,因受近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两篇描绘四川山水风物的感召,前来成都寻找“东方伊甸园”。于是,成都媒体总动员,配合这个老美的心血来潮,一起夸赞成都的种种好处,好当得起“东方伊甸园”这一称号。

  很多人都笑了,共同的感觉是有点滑稽。当然,成都有关部门的初衷的确值得嘉许——欲为扩大成都的知名度、提升成都的投资环境加分,但是,这一次的确有点过了。刊登这一消息的当天,我在报摊边听到旁边有几个人都在说:“嘿,哪儿找的这个美国托儿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