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忘记密码?
  • 为赛事评奖做准备,网站测试开启文章评论功能,请大家阳光交流,不吝赐教!评论需要登录账号,没有账号点击注册。
边塞艺苑
《冰心全集第四卷》
来源:边塞艺苑 | 作者:冰心 | 发布时间: 858天前 | 20672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的第三个体会是:这宪法使我国历来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和漠视的人民,得到了充分的特别的保护。比如在第三章第八十六条第二段,和第九十六条,都明确有力的保证了妇女,婚姻,家庭,儿童的权益。在第二章第一节第二十三条,和第三章第九十八条,保证了国外华侨的权益。在序言的第五段,第一章的第三条,第二章的第五节,和第六节的第七十七条,更是特别强调照顾少数民族的需要,注意他们发展的特点。同时,和它保证全体人民的权益一样,当它宣布公民的权利时,乃是处处注意到实现这些权利的物质条件的。


我的第四个体会是:我们的宪法,是具有深刻的国际主义精神的。在序言的第六段,它宣布了我国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已经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我们外交政策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外交政策已经获得了胜利,今后将继续获得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公布,是我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这本薄薄的宪法草案,今天能够让我们大家来从容的讨论和学习,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本宪法的一字一句,一点一画,都是长时期英勇奋斗的革命先烈的鲜血写成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它,保护着它,冲破监牢锁铐,跨过草地雪山,把它送到我们的手里,我们怎能不惭愧,怎能不感激?我们又怎能不珍贵它,拥护它,而诚挚的誓愿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它所保证的一切的胜利完成而奋斗呢?


作为一个儿童文学工作者,我们的宪法给我以无限的欢欣和鼓舞。我深深为新中国千百万的儿童庆幸。我们的下一代是多么幸福!但是他们决不甘愿坐卧在树荫底下,悠闲的等候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他们是我们国家将来的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后备军,他们要劳动,要更辛勤更顽强的劳动。为着这艰巨而崇高的事业,他们需要健壮的身体,精湛的知识和技术,高尚的品质,他们需要把他们培养得更壮大更结实的精神食粮。


我愿意追随在我们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之后,作为这一支建设后备大军的精神食品的炊事员,作好自己的工作,以此来表示我对于我们自己的第一个宪法的热诚拥护。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四日,北京。


(本篇最初发表于《人民文学》1954年7月号。)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自序


这本小说散文选集里的十六篇小说和六段散文,是从一九二○年(“五四”时期)到一九四三年(抗战时期)的作品里,编选出来的。


我开始写作,是在五四运动时期,那正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个新的阶段,当时的中国社会,是无比的黑暗的。因此我所写的头几篇小说,描写了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方面,但是我只暴露黑暗,并没有找到光明,原因是我没有去找光明的勇气!结果我就退缩逃避到狭仄的家庭圈子里,去描写歌颂那些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实行的“人类之爱”。同时我的对象和我的兴趣,主要是放在少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上面,我没有“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因此我写出来的东西,就越来越贫乏,越空洞,越勉强;终至于写不下去!


像这些贫乏空洞的东西,还要拿来选辑出版,照我想,是因为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学潮流的发展,有它一段一段的过程,这过程像一层一层的台阶,通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大门。为要显示这发展过程的全面,即或是占着一层台阶的最低下最畸角的一块小石头,人们也不肯把它挖出丢掉。这就是这本选集出版的理由罢!一九五四年七月十三日,北京。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9月初版。)





回忆我在印度的日子


由印度回来半年多了,但那些难忘的日子,丰富美丽的记忆,强烈火炽的情感,仍然充满着我的心胸。


我们是以中印友好协会的代表,应印度印中友好协会全国会议的邀请,去访问我们的伟大邻邦的。我们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离开北京,十二月八日到达新德里。在参加了印中友好协会第一次全国会议后,我们还应邀访问了印度十九个重要的城市。我们受到了印度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各团体的招待。我们周游了五个星期之后,于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二日离印返国。


这五个星期,每一分钟都充满了声音和光彩。每到一处,飞机刚落,火车刚停,就看见机场车站,人山人海,旗帜飘飘。人的巨流包围上来,握手,拥抱,套花环,献花束,在响彻云霄的“中印友好万岁”、“和平万岁”的口号声中,我们被簇拥上披花插旗的汽车,开到各样的公共场所,被介绍、受欢呼。我们脖颈上被套上无数美丽芬香的花环,接受礼品,衣服被洒满了香水,女团员额上被点上吉祥痣。


在这些集会上,我们接触的群众,共有二十多万人;接受的花环,有三千多串。


但是无法计算的,是印度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热爱,那真是山样高海样深啊!


我们忙得只能利用夜间旅行,在久久的道别、挥手之后,把热情的群众遗留在回望不见的站台上。火车如飞地穿过城市和田野。我们摘下颈上的花环,收起一件一件的礼物,刚要安排睡觉,火车又过一站,又听见车站上春雷般的欢呼,接着就是热情洋溢的声音,暴雨般地来叩我们的窗户。开门一看,灯光之下,又是无数仰望的热情的脸,无数芬芳的花环……我们有时跳下车去,有时就站在车门边,向他们招手欢呼。但是他们是在“寒风里等了几个钟头的”,是“从几十里外连夜赶来的”,他们要求我们讲话,“哪怕只说一两个字”,他们只要握一握我们的手,只要看一看我们的脸。母亲们把婴儿从人们头上传递了过来,只要我们亲一亲、抱一抱。他们送上“一点点的小礼物”,给新中国友好和平的使者,作个纪念。于是一根甘蔗,一颗香石榴,一只小铜罐,一个木雕的鹦鹉……纷纷地递到我们手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