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全集第五卷》
春风得意马蹄疾
呼啸一时的西风过后,
追到前头的,是
豪迈骀荡的东风
挟带着一天的春气!
它高举着飘飘的鲜红的旗帜,
驰过九百万平方公里的郊原,
来指挥六亿人的劳动大合唱。
千万座烟囱冒起浓烟,
千万个山丘河流变了样,
来迎接这空前未有的春天。
东风还要彻底地压倒西风,
一年,五年,十五年,五十年,
我们面前还有无数个奋斗的春天!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三日,北京。
(本篇最初发表于《诗刊》1958年2月25第2期。)
我们这里没有冬天
那天同几位朋友在一起,大家都说北京的气候,似乎一年比一年暖了,而且冬天一年比一年短,几乎短到没有冬天。
我们记得小的时候,北京的冬天长得很,夜中蜷缩在被窝里,总听见呜呜的卷地的北风,窗纸像鬼叫一样,整夜地在呼啸。
早起挟着书包,冒着风低头向前走,土道当中被车轮碾过的雪,压成一条一条小沟似的烂泥,不小心一脚踩下去,连小棉鞋都陷在泥里,拔不出来!胡同两旁的门洞里,永远有几个蜷伏着的人,要饭的,拣破烂的……冻得发紫的脸,颤抖的四肢,衣衫像枯叶一样,一片一片地挂在身上,嘴里发着断续的呻吟。看到这些痛苦的形象,我们脚下不自觉地走快了,就在我们“慌不择路”的时候,我们的小棉鞋就陷在泥里了!
就这样地寒冷,蜷缩,泥泞……过了悠长而灰黄的几个月,忽然间,我们身上觉得暴躁,把棉衣一脱,原来春天已经来到了!但是夹衣穿不到几天,又得换上单衣,原来夏天又在眼前了,所以我们总说是北京没有春天。
这几年的冬天,大不相同了。北京照旧刮风下雪,而下过的雪都整齐地堆在光滑的柏油路的两旁,太阳一晒,风一吹,就像没下过雪一般。最痛快的是:大门洞里再看不见那些痛苦的形象,听不到呻吟的声音。从那里出来的,是上学的、上工的、上班的男女老幼,衣履朴素而整洁,嘴边带着宁静的微笑,昂首挺胸地往前走。
尤其是去年——一九五七年,就仿佛没有冬天。虽然在气候上,也刮过风,下过雪,冻过河,但是在人们口中,就没有听见过“冬天”两个字,什么“消寒”,“冬闲”,“冬眠”,都成了过了时的词汇。就在我执笔之顷,人们身上的棉衣还没有脱,北海的冰也没有化,草也没有青,柳也没有绿,而春意早已弥漫在北京的城郊了!
其实,又何止是北京城郊?在我们辽阔广大的国土上,六万万人民的心里,冬天就没有来过!
也不是冬天没有来过,在如火如潮的革命干劲里,“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头年看前冬”,我们同心协力地在田野上,在河滩上,在工地上,在……把春天往前拉了三个月,人民心里光明温暖的春天,把严冬给吞没了。
这是几千年来的一个大变化!从此冬天失去了它传统的意义,它变成了春天的前奏!
我们不必像英国的诗人雪莱那样,吟一句软软的慰藉和企望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远么?”我们干脆说一句大白话:“我们这里没有冬天!”
们把春天吵醒了》,百花文艺出版社1960年1月初版。)
在文风座谈会上的发言
这几年来深深感到我们的文章太长,原因由于有那么一种不爱写短文的风气,结果可以使你得到启发的东西轻轻地滑了过去。
再一种情况是千篇一律,最常见的是一个政治运动起来后,这个人写的同那个人写的差不多,如果把作者的名字盖起来,看的人就不知道是谁写的。相反的,过去的一些老作家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往往不署名也可以猜出是谁写的。
还有一种是不精练。写的文章不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也就是没有准确性。
写文章最要紧的是清楚、有力、美,没有这三个东西人家不爱看。我是眼高手低,在这里批评人,自己并不一定能做到,也正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才感到焦虑。
我觉得许多青年作家中国书念得少,翻译书念得多,说得更确切一点,不是翻译书念得太多,而是中国书念得太少。
我的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今天老师教了我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过了几天又学了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可是就只知道这两句诗,别的不知道。文章要写得鲜明生动,在于词汇多。我们中国的词汇很多,可惜青年们没有掌握,就写起三四十万字的长篇来,于是“伟大的”“光荣的”等等都出来了。听说从前南开中学一个学生写的作文得了120分,怎么会有120分的呢?他的文章中写道:“今天天气十分好,花儿十分香,风景十分美,心里十分高兴……”一连用了十二个“十分”,老师给了他个120分。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他能运用的形容词太少。
多听人谈话,多跟人谈话。不要以为只有知识分子才能说。我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最喜欢听工人和农民代表的讲话,他们的话有个特点,就是句子短。写文章最好也要句子短,句子一长就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
要注意语言的音韵。《解放军文艺》上登的战士写的诗,有时音韵非常好,比我们写的好得多。我出国去人家让我朗诵新诗,我就诵不出来,不是说没有好的新诗,而是记不住,老是朗诵“窗前明月光”,人家听了不过瘾。音韵是中国文字的长处,我们要努力掌握,尤其在汉字拼音化以后,大家都要下一把功夫学念中国字,如果不会平、上、去、入,念不准音调,别人是听不懂的。很多青年分不清声母韵母,更不知道什么是声母,什么是韵母。毛主席喜欢填词,词的艺术性很高,它不但注意韵,而且还讲究四声(平上去入)五音(唇齿喉舌鼻),这是比诗好的地方。“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后一句有三个字是平声,所以念起来分外响亮。注意音韵,决不等于要回到过去,而是要我们中国人会说中国话,不但会说,而且说得好听。
2024-07-10
2024-06-20
2023-06-02
2023-04-03
2023-04-03
2023-03-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二等奖 潘江涛
2023-02-13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李贤
2023-01-31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王洛伊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刘一铭
2023-01-28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少年绘画一等奖 张家源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二等奖 李昊然
2023-01-27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三等奖 白航恺
2023-01-26
山西省首届“韶华杯 祖国有我”获奖作品展示——幼儿绘画一等奖 柳诗语
2023-01-26
联系我们
胡永华 邮箱:444565820@qq.com 电话:13097592190
李日宏 邮箱:1191878849@qq.com 电话:13096549520